如何評價李少紅導演的10版《紅樓夢》?

袁緒強


不粉不黑,平心而論,從影視技術來說,10版《紅樓夢》電視劇要比87版先進得多。甚至在思想觀念上,也有進步之處:比如87版沒有拍攝太虛幻境一段,是因為“宣揚封建迷信”,今天看來,又可惜又可笑,是絕對的遺憾。

我想如果沒有87版對比著,10版肯定也會受到一片罵聲,但總比現在的處境好一點。換言之,10版受到批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87版的差距。

差距在哪裡?銅錢頭也好,鬧鬼的音樂也好,狐狸精般的騷笑也好,這些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排斥有喜歡。但是在角色扮演上,10版的差距,卻是有目共睹,誰也不能否認的。

不是說哪個演員長得好、哪個演員演得像,而是整體。87版中的陳曉旭,簡直就是林黛玉再世,誰也不能否認。其實陳曉旭古妝扮相,並算不上特別美,有些劇照甚至比不上她的生活照。與張莉放在一起,更讓人有“黛玉不如寶釵美”之感。但是陳曉旭的氣質,我在目前見過的所有女演員中,沒有一個比她更像林黛玉了。

陳曉旭後來還拍過一些片子,比如《家春秋》中的梅表姐,也是一個薄命女的形象。但是不管演得有多好,人們一眼看上去,還是會想:“這個角色是林妹妹演的。”

這樣的“定型”,對演員而言,是不幸的。但是對劇作而言,卻是幸事。而陳曉旭的經歷,也發生在其他很多演員身上。基本除了王熙鳳的扮演者鄧婕,其他演員都再沒有超越《紅樓夢》的作品。

一戲而定終身。除了導演在角色選擇上的慧眼獨具,還得看演員們所下的功夫。據說在開拍之前,演員們先集中學習了整整一年(也有人說是三年!還有人說是幾個月。但在三年拍攝過程中,演員們一直沒有間斷學習),對古代的文化、禮儀、生活習慣、衣飾等等都有了深入的瞭解。真正拍起來,就不是“演戲”,而是對自我的“展示”了。

10版《紅樓夢》下了多少功夫,我們不能否認,但至少,在演員對古典文化的把握上,與87版是無法相比的。雖然話說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但如果真的只剩下演技,這片子還能成為經典嗎?

順便說一句,87版雖然是經典,也不是沒有缺陷,甚至在細節處理上有明顯的漏洞。比如薛蟠打死馮潘、捎書進京,王夫人看了信,又交給王熙鳳看。但在作品中,王夫人文化很低,是否識字都沒有描寫。而王熙鳳在前半部分是絕對不識字的。比如她跟探春開玩笑:“你們知書識字的,倒不學算命?”直到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才寫“鳳姐因當家理事,每每看開帖並帳目,也頗識得幾個字了”。

理家多年,才通過看帖子賬本認了幾個字的王熙鳳,怎麼會在第四回開篇不久,就捧著薛家的書信細讀?難道薛家捎信,不是寫字,而是畫的連環畫嗎?


棲鴻看紅樓


當然有看法,而且是很大的看法,首先在選角上就已經選錯了,記得書上對林黛玉的描寫是: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聰明清秀,絕麗無雙,氣質脫俗,淡雅若仙,嫵媚風流。”可她倒好,選的林黛玉不僅沒一點弱柳扶風、病如西子的樣子,反而看外形簡直健康的不得了,哪像是常年吃藥的身子?還有薛寶釵,書上的描寫是:,“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這裡著重就寫了薛寶釵是個體態豐腴的人,可是李少紅選的薛寶釵,不僅臉型不像銀盤,反而毫無大家閨秀的溫婉大氣,當然這裡不是說演的不像,而是本身氣質不符。第三個就是髮型了,紅樓夢應該寫的是明朝的事,先不管這故事是真是假,但是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從來沒有看過那一本書寫的是明朝是這種像唱戲一樣的髮型。






塵塵說劇


只要一說10版,總會有人把87版拿出來挑毛病,難道87版有瑕疵就能代表你10版拍的好嗎?作為一部87年的電視劇,因為資金(總資金六百多萬)還有時代的問題的確有不少遺憾,所以希望10版能彌補這個遺憾,錢給到位了(兩個多億),專家也給你找好了(後期被氣跑了),你還能拍的這樣糟蹋,真的讓人氣憤!既然要評論10版,那好,就對比原著,我們來看看10版究竟差在哪裡!

第一點:【劇本】沒有進行小說到電視劇的藝術轉換。

10版為了所謂的遵循原著,直接將書裡的話變成了臺詞,首先你要知道曹雪芹寫的那是書面語!你拍成電視劇後是正常的對話,哪怕是古人,她們平時說話也是純白話,你拍的時候難道不覺得演員說話很變扭嗎?其次,電視劇是面向廣大群眾的,有文化人也有沒文化的,文化人看的時候反應很快,但沒文化的人看個臺詞還要想一會兒演員說的啥意思,最後,作為一個電視劇裡面充斥著大量的旁白,如果要這樣我為什麼不去聽書呢?將旁白內容怎麼通過演員自然的表現出來,這是編劇一定的功力,要反覆閱讀紅樓夢,經過反覆的探討得出來的,不是你10版請九個編劇,裡面有一半沒怎麼看過紅樓夢並且僅三個月就能寫出來的!

第二點:【選角】演員完全脫離書裡的形象

如果其他角色,什麼婆子啥的找不好演員就算了,你連主要的角色都選不好,還怪人罵你嗎?書裡的寶玉臉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並且提到過寶玉越發的富態了,于小彤有哪一點符合了?書裡瘦弱的黛玉,豐腴的寶釵,結果10版完全反了過來。李少紅還自信的說她認為黛玉是因為後面生病了才慢慢瘦的,寶釵是因為一開始家道中落所以很瘦,聽到這我真的很想抽李少紅一嘴巴子,這段話除了暴露她根本沒怎麼看紅樓夢就開始導演了,其他屁都不是。

第三點:【造型】戲裝與生活格格不入。

看過10版的都知道劇裡無一例外統一使用銅錢頭,衣服還都已純色為主,配些那時代根本沒有的蕾絲邊塑料片。如果你說你拍的是崑曲版的紅樓夢,那麻煩你平常說話的時候唱起來行不行?至少也要唱到新白娘子傳奇那個程度啊,否則你無視書裡明明確確給的造型,在這標什麼新立什麼異?你讓一堆大家閨秀們打扮成戲子的模樣,是生怕顯得她們太高貴了嗎?那黛玉幹嘛又因為湘雲一句齡官長得像她而氣的離席呢?

第四點:【音樂】崑曲與原著設定不符。

書裡一上來曹雪芹就明確表示,無年代可考,也就是說紅樓夢是一篇架空文,而且曹雪芹在裡面下了多大功夫呢?習俗上南北文化都有,地點上說是金陵,但冬天的雪景卻是鵝毛大雪,讓人分不清這個所謂的“金陵”到底是南方還是北方,服裝上一會兒有元代的裝飾一會兒有明朝的裝飾一會兒又是清朝的裝飾,總之就是讓你分不清到底是什麼時候。可你倒好,崑曲從頭貫徹到尾,你是生怕別人不知道紅樓夢講的是明清的故事?而且這些個音樂真的讓人一點代入感都沒有,說難聽點就像鬼叫一樣,拿去配聊齋估計不錯。

第四點【道具】道具精緻卻違背作者本意。

還是剛才那句話無年代可考,10版造型師炫耀自己1:1定製明朝定陵裡皇后帶的冠時,你有沒有想過給死人帶的東西,活人能帶頭上?而且皇后帶的東西別人能隨便帶?最重要的是你這朝代指向性也太明顯了吧,就是在說我拍的是明朝嘛。

第五點【態度】從導演到演員都缺少敬畏之心。

先說李少紅,採訪裡她稱自己沒怎麼看過紅樓夢,她說當年拍橘子紅了也沒怎麼看過,但橘子紅了能和紅樓夢比?她還說紅樓夢裡鬼話連篇,我的天哪,你那麼討厭幹嘛要拍,糟蹋人家的書,也糟蹋你自己的名聲!所以能指導出一群對主子大吼大叫的丫鬟,一群天天傻笑的小姐來也不是沒有理由。

再說編劇,九個編劇一半沒看過紅樓夢,這種驚世之作你只花了三個月就寫出劇本來了?你這是有多牛逼?所以結果就是把瀉火寫成拔火罐?

最後說演員,我很想問問那些演員們,讓你們寫一篇三千字的對你們角色的理解你們能寫出來嗎?問于小彤寶玉的長相,他說臉若銀盆,眼似水杏,我想問你演的到底是寶玉還是寶釵?讓楊冪讀一下晴雯的判詞,一上來“霽”都不認識,一直說到心比天高才知道那是自己的判詞。你們演員的態度在哪裡呢?紅樓夢對你們來說到底是什麼?星途的跳板嗎?能把臺詞說的和背書一樣,角色的精髓一點沒把握住,這真對的起你們的態度。

我就說到這裡,那些什麼演員對臺詞理解錯誤,讀錯音啥的就不說了,我只希望那些不是真的喜歡紅樓夢的導演們演員們,你們放過紅樓夢吧,別再糟蹋了。


一假裝有網名一


我喜歡10版紅樓夢,看了兩遍,因為我喜歡這本小說。不認識楊洋之前看了一遍,喜歡楊洋之後又仔細看了一遍,覺得劇組拍得很認真,也算對得起小說了,至於銅錢頭和鬼音樂,習慣了覺得挺好的。87版確實好看,但畢竟感覺過時了,看過一遍以後,沒有再看的慾望,再經典的老片也是需要翻拍的,當然拍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10版盡力了,別人再拍也很難拍得更好了。


桃花十里取YY一朵足矣


李少紅很膽大啊。留下了笑話。還有電視臺播出嗎?

陳曉旭,永久的林妹妹。



樂山樂水9604


經典是沒有辦法超越的,87版紅樓已經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中,人物的刻畫,配樂的恰當,服飾的考究,投入的巨大,都造就了這部經典劇作,10版的紅樓夢看過幾集,沒有辦法往下看了,沒有那種年代感,演員也沒有神韻,對於導演李少紅,剛剛看過了演員請就位,對她比較無感,苛刻勢力,有點小家子氣,不大度,遠比不及陳凱歌導演。


鰻魚說娛樂


除過語言文字評價外,我也不知道再怎麼評價了。


用戶1005948876288


對十版的紅樓夢不是很喜歡。首先林黛玉的扮演者臉型太胖,還有賈寶玉的奶奶有點像千年老妖,沒有半點慈祥,等等這些都是導演的責任,藝術手法也得尊重原著讓人看到美。


桃花醉T


不好就是不好,別多說了


廣陵遊子三博士


沒有一處可比性,就不用老拿出來討論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