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為何用三十年測繪完成《皇輿全圖》,因尼布楚條約吃了大虧

中國古代兵學和歷史學非常發達,歷代不論是皇帝還是一般的士大夫都很重視地圖。歷史學家讀書的重要原則就是講究左圖右史,從大禹治水分九州開始對於歷史地理就比較重視。

康熙帝為何用三十年測繪完成《皇輿全圖》,因尼布楚條約吃了大虧


但是中國地圖的測繪科學起步卻非常的晚,對於地圖的準確度和科學性還是自康熙皇帝在1718年頒佈的新測繪的中國地圖集《皇輿全圖》才有改觀。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也就是1689年,清朝與俄羅斯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國正式收回了雅克薩城,但是卻將尼布楚以西的地區讓給了俄羅斯。當時的康熙帝已經內部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正好集中兵力拓展和解決東北邊疆危機。

康熙帝為何用三十年測繪完成《皇輿全圖》,因尼布楚條約吃了大虧


俄羅斯這個時候由彼得一世奪了索菲亞公主的權力,準備大力擴張。但是俄羅斯當時並沒有開發西伯利亞鐵路,每次派來跟清軍作戰的軍隊只有幾千人。歐洲是它的老巢,他並不會大規模增兵。從軍事實力和戰爭形勢來看清朝都是佔據絕對優勢,但是因為中國當時並沒有詳細的地圖,使得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明面上不吃虧,實際上卻丟了大量土地。康熙帝急於簽訂這個條約除了地圖等原因外,還有就是準備對西北準格爾用兵來安定西部。

康熙帝事後非常後悔,覺得簽訂這個條約吃了大虧。當時法國傳教士張誠向他進獻了《亞洲地圖》,康熙這時候才領悟到測繪地圖的重要性。康熙帝親自命令專家從國外購買測繪儀器,並學習相關知識。

康熙帝為何用三十年測繪完成《皇輿全圖》,因尼布楚條約吃了大虧


康熙帝數次到達蒙古、滿洲以及到江南的時候,都帶著張誠並進行經緯度測繪。自1708年正式開始從長城測繪,到1709年完成了北京城的地圖測繪和地圖繪製工作。後面擴展到東北測繪以及山東地圖測繪。康熙皇帝派出多位測繪人員完成長城到哈密、陝西、山西一直到福建、貴州、雲南的地圖測繪工作。

在杜德美的領導下,綜合各地測繪數據製成了《皇輿全圖》。康熙皇帝從二十八年留意到五十八年圖才製成,費三十餘年之心力,始克告成。這是中國第一部新測繪方法做成的完整的地圖集。

康熙帝為何用三十年測繪完成《皇輿全圖》,因尼布楚條約吃了大虧


不過測繪地圖首先要有尺度,為了解決這個統一標準問題,康熙皇帝決定按照工部的1800尺就是180丈算為1裡的長度標準。經過測算康熙時代的一華里就是先打的555.465米。如果現在閱讀清朝的歷史書籍對於若干裡需要折算成現代的標準。

康熙皇帝的《皇輿全圖》的測量方法是使用了天文測量和三角網測量方法結合,這種方法在當時還是非常先進的。《皇輿全圖》在今天看來有點簡陋,但是卻是中國地理學的新發展的臺階。不過後來中國的地理學尤其是測繪學發展卻遠遠落後於西方,尤其是在抗日戰爭中吃了大虧,這也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