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为何用三十年测绘完成《皇舆全图》,因尼布楚条约吃了大亏

中国古代兵学和历史学非常发达,历代不论是皇帝还是一般的士大夫都很重视地图。历史学家读书的重要原则就是讲究左图右史,从大禹治水分九州开始对于历史地理就比较重视。

康熙帝为何用三十年测绘完成《皇舆全图》,因尼布楚条约吃了大亏


但是中国地图的测绘科学起步却非常的晚,对于地图的准确度和科学性还是自康熙皇帝在1718年颁布的新测绘的中国地图集《皇舆全图》才有改观。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也就是1689年,清朝与俄罗斯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国正式收回了雅克萨城,但是却将尼布楚以西的地区让给了俄罗斯。当时的康熙帝已经内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正好集中兵力拓展和解决东北边疆危机。

康熙帝为何用三十年测绘完成《皇舆全图》,因尼布楚条约吃了大亏


俄罗斯这个时候由彼得一世夺了索菲亚公主的权力,准备大力扩张。但是俄罗斯当时并没有开发西伯利亚铁路,每次派来跟清军作战的军队只有几千人。欧洲是它的老巢,他并不会大规模增兵。从军事实力和战争形势来看清朝都是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因为中国当时并没有详细的地图,使得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明面上不吃亏,实际上却丢了大量土地。康熙帝急于签订这个条约除了地图等原因外,还有就是准备对西北准格尔用兵来安定西部。

康熙帝事后非常后悔,觉得签订这个条约吃了大亏。当时法国传教士张诚向他进献了《亚洲地图》,康熙这时候才领悟到测绘地图的重要性。康熙帝亲自命令专家从国外购买测绘仪器,并学习相关知识。

康熙帝为何用三十年测绘完成《皇舆全图》,因尼布楚条约吃了大亏


康熙帝数次到达蒙古、满洲以及到江南的时候,都带着张诚并进行经纬度测绘。自1708年正式开始从长城测绘,到1709年完成了北京城的地图测绘和地图绘制工作。后面扩展到东北测绘以及山东地图测绘。康熙皇帝派出多位测绘人员完成长城到哈密、陕西、山西一直到福建、贵州、云南的地图测绘工作。

在杜德美的领导下,综合各地测绘数据制成了《皇舆全图》。康熙皇帝从二十八年留意到五十八年图才制成,费三十余年之心力,始克告成。这是中国第一部新测绘方法做成的完整的地图集。

康熙帝为何用三十年测绘完成《皇舆全图》,因尼布楚条约吃了大亏


不过测绘地图首先要有尺度,为了解决这个统一标准问题,康熙皇帝决定按照工部的1800尺就是180丈算为1里的长度标准。经过测算康熙时代的一华里就是先打的555.465米。如果现在阅读清朝的历史书籍对于若干里需要折算成现代的标准。

康熙皇帝的《皇舆全图》的测量方法是使用了天文测量和三角网测量方法结合,这种方法在当时还是非常先进的。《皇舆全图》在今天看来有点简陋,但是却是中国地理学的新发展的台阶。不过后来中国的地理学尤其是测绘学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吃了大亏,这也是后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