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相风俗的由来

看相是占卜的派生物。它是根据各观物体的外部形状,以推度和指测人的命运之特殊方法。客观物体既可以是人的自身,也可以是客观世界的物品。在根据人体与物品进行测度人的吉凶祸福时,並非随意编造或胡说一遍,而有长时期形成的传统的民间风俗观作为其基础。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我国古代关于占卜看相总的学问,称为“數术”(又称“术数”),数术又分六类: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看相是包括在“形法”之中的。“形法”中概括了“堪與”与相术。堪與即看风水,后世称相地看风水的迷信职业者为堪舆家。《汉书·扬雄》云:“属堪舆以壁垒兮,梢夔魖而抶獝狂。”注引张晏,以堪與为天地的总名;孟康以堪舆为造图宅书的神名。《淮南子》云:“堪舆行雄以知雕。”许慎注:“堪,天道也: 舆,地道也。”故古人以堪奥为相士地生宅之别名。“相宅” 即是堪奥所概括者,它是根据人之住宅方位测度人的未来吉凶祸福。它产生很早,周代的《尚书·召谐》云:“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传》曰:“相所居而下之。 ”可见相宅之法是占下之一部分,故相人的产生,是从占小中行化出来的,至战国时才产生了相人之术。

看相风俗的由来

相术却与堪奥有别,它是观察人的形貌以预言命运的方术。看相的书日相书,《汉书·艺文志》记有《相书》二十四卷。《隋书·经籍三》载《相书》四十六卷(萧吉撰《相经要录》二卷。
看相,从先秦起就有专门的称呼,曰相人。《左传》文公元年云:“王使内史叔服来会罪。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据载,文公元年春,周天子派造了内史叔服前来参加葬礼,公孙教听说他能给人看相,就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见他,叔服给他两个儿子看相后说:“谷可以祭祀供养您,难可以安葬您,谷的下巴颏丰满,后嗣必然在鲁国昌大。”可见当时看相,已经根据骨形长短大小,来猜度未来命运昌隆与否。《左传》提出之相人,似不能仅仅理解为相面,它应当是相发、相躯干、相颈项、相手、相足、相肚脐眼、相背、相胸、相臂膀,甚至相男子生殖器之总称。《荀子·非相》云:“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荀子说法有一定道理,相人似在战国才产生,远较占卜产生为晚。
至战国末,产生四个大相术家,即荀子提到的“许负、唐举、邓通、条侯,此四公皆善相。”许负是个善相术的老妇人,河内温地人,至汉初仍活着,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鸣雌亭候,《史记·周勃世家》对她有所介绍。惜其相术不传。但民间却出现了许多假迁许负之名的《相书》。敦煌写本伯三五八九、伯二五七二、伯二七九七诸原本题汉许负撰《相书》就是明显之例证,正如王重民先生所指出:“此盖均为相近之书,自古传行民间,久失撰人姓氏,(或出于众人之手,原无撰人姓氏。)尊许负者便题许负相法,尊袁天纲者或谓袁天纲相书;更多托古人,以炫其名贵,如此敦煌本之东方朔、管公明、张彦远著录本之黄帝樊薛等是也。故余仅考知其见重于世,不愿斤斤于撰者主名也。”王氏所述极是,只要观其内容与民间风俗观一致即可明瞧。相人之法发展至汉代,产生了专门给贵族阶级看相的“相公”。


《史记》卷九十六“张示相传”云:“韦贤至大鸿胎,有和工相之,当至示相。贤有男四人,又使相之,至第二子玄成日,此子贵,亦当为示相。贤曰:“我著为承相,有长子在,是安得为之。贤后竞为丞相,既死而长子有罪,乃立玄成。”
《东观汉记》云:“孝顺梁后,永建三年(公元128年),选入掖庭,相工莱通见,是然惊骇,却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均引自《艺文类聚》)

看相风俗的由来

以上西汉与东汉记载说明、宫庭贵族间很流行相工看相,相工说话很有威信,大有点石成金之概。
东汉时看相,已重相骨,即骨相。王充《论衡》有专门的《骨相》篇,云:“案骨节之法, 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后汉书。班超传》云:“相者指曰:生燕领虎劲,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颌即下巴,可能班超的下巴骨节较尖,故为“燕颔”,根据骨相法,为“万里侯相”。这与《左传》写的叔服相面看下巴结论相似。

魏晋南北朝时,颇为强调相形。魏●王朗《相论》日: “然仲尼之门,童冠之举,不言相形之事,抑者亦难据故也。” 但此时之言相形,系强调人的奇形,形越奇似乎越富贵,所以曹植《相论》日: “世人固有身瘠而志立,体小而名高者,于圣则否,是以尧眉八采,舜目重瞳,萬耳参漏,文王四乳,然则世亦有四乳者,此则驽马一毛似骥耳。”故尧舜禹文王四人之异相,都是圣人异于常人之处,是为富贵之相。曹植《相论》又云:“宋臣有公孙吕者,长七尺,面长三尺,广三寸,名震天下。若此之状,盖远代而求,非一世之异也,使形殊于外,道合其中,名震天下,不亦宜乎。”当时是认为“形殊于外,道合其中”故强调了奇形贵人相说。魏晋南北朝之相彩与相骨是结合在一-起的,正如梁●陶弘景《相经序》所说:“盖性命之著乎形骨,吉凶之表平气貌。 ”此时甚强调天生之奇形,认为是天生的“神睿”。如梁.刘孝标《相经序》云:“若乃生而神睿,羽而能言,八采光眉,四脉丽目,斯实天姿之特达,圣人之符表,泊乎日角月偃之寄,龙楼虎踞之美,地静镇于城缠,天关运于掌策,金槌玉枕,磊落相望,伏犀起盖,隐辚交映,井宅既兼,食匱已实,抑亦帝王卿相之明旁也。及其深目长颈,颓颜蹙弱,蛇行鸷立,嫂喙鸟咪,筋不東体,血不华色,手无春荑之柔,发有寒蓬之悴,或先吉而后凶,或少长乎穷乏,不其悲欤。至如姬公凝负图之容,孔父眇栖遑之迹,丰本知其有后,黄中明其可贵,其间或跃马膳珍,或飞而食肉,或皂隶晚侯,初形未正,铜岩无以饱生,玉馍终乎饿死,因斯以观,何事非命。”南朝梁刘孝标的《相经序》强调的是天生的奇形,“八采光眉,四瞳丽目”,认为是“天姿之特达,圣人之符表”,但是,应当强调的天生奇形的反面。即病态的畸形,却为“先吉后凶”之征兆,此时看相人绝不以病态为美。

由此可见,看相的理论至魏晋南北朝之时已经颇为细致了。相人之法继续有所发展,便有了系统“相木”的提出,《三国志》魏米建平传云:“善相术,于闾巷之间,效验非一。”说明汉魏以后民间相术大为发展。

魏晋南北朝以后,到了隋唐之际,出现了一个大相术家,即袁天纲其人。《太平广记》卷七十六引《感定录》云:“唐则天之在褓襁也,益州人袁天纲能相,士发令相妻杨氏。天纲曰:“夫人当生贵子。’乃尽召其子相人,谓元庆、元爽日:可至刺史,终亦屯否。见韩国夫人日:“此女大贵,不利其夫。,则天时在怀抱,衣男子衣服,乳母抱至,天纲举目一视,大惊日:‘龙睛风颈, 贵之极也。若是女,当为天下主。 ””袁天纲是益州(四川成都)人,时在隋代至初唐之时,他相面已很注重“龙腊凤颈”,按以上民间传说所言,他相眼、相颈,其预言均百发百中。

唐代民间骨相益行,甚至有瞎子看相人,用手摸人脸相骨来预言人的吉凶祸福。《太平广记》卷七十六引《嘉语录》云:

“唐贞元末,有相骨山人,瞽双目,人求相,以手扪之,必知贵贱。房次卿方勇于趋进,率先访之,及出户时,后谒者盈巷。覩次卿已出,迎问之曰:‘如何。’答曰:‘不足言。不足言。且道个瘦长杜秀才位极人臣,何必更云。’后杜循果带相印镇西蜀也。”

和现代有些人相信瞎子算命一样,唐代人也相信瞎子看相。“竭者盈巷”,真是盛况空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