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防疫攻堅戰中,我們看到了魯迅所說的脊樑,也看到了一些蛀蟲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悲觀論調一時甚囂塵上。到了三年後的1934年,許多人心中失敗主義的陰影依然沒有散去。當年8月,頗有影響力的《大公報》即在《孔子誕辰紀念》的社評中散佈“

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敗主義論調。

針對這種害國害民的悲觀論調,魯迅先生以抱病之軀在9月25日(九一八事變三週年紀念日一週後)寫下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這次防疫攻堅戰中,我們看到了魯迅所說的脊樑,也看到了一些蛀蟲

魯迅

在這篇言辭犀利短小精悍的駁論文中,魯迅先是對“他信力”和“自欺力”提出了批駁,之後更是一語指出中國人並未喪失自信力,指出什麼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


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這次防疫攻堅戰中,我們看到了魯迅所說的脊樑,也看到了一些蛀蟲

是啊,這些“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他們就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的脊樑。在這次防疫攻堅戰中,正是那些脊樑在鼓舞著我們。

鍾南山院士以84歲的高齡臨危受命掛帥出征,展現出了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和有國士的擔當!李蘭娟院士以73歲的高齡帶著“浙江經驗”二進武漢,經常深入重症監護室分析病情,脫去口罩臉上竟滿是壓痕!李文亮醫生只是一名普通的醫務人員,察覺到疫情來臨他沒有選擇退卻,而是選擇了成為一名勇敢的“吹哨人”!除此之外,還有無數戰鬥在抗疫救援一線默默奉獻的工作人員。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這次防疫攻堅戰中,我們看到了魯迅所說的脊樑,也看到了一些蛀蟲

李蘭娟院士臉上的壓痕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即使有那麼多的“脊樑”頂在戰鬥前線,還有少數人在有意無意地搞破壞!無意地搞破壞的往往是那些“自信心”過強的人,他們懷著怎麼也不會輪到自己的心理,拒絕種種防疫措施。這種怎麼也不會輪到自己的錯覺,其實和買彩票時感覺自己應該能中的錯覺是一樣。

有意搞破壞的則是那些想發國難財的人,那些在公共單位趁機中飽私囊的人,那些往“脊樑”身上潑髒水的人,那些惡意散佈不實消息製造恐慌的人,那些故意往電梯裡吐口水的人……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了一種比自然界病毒更為兇惡醜陋的病毒,它來源於人性的陰暗面。那些有意搞破壞的人,他們是吸附在“脊樑”上的蛀蟲。

這次防疫攻堅戰中,我們看到了魯迅所說的脊樑,也看到了一些蛀蟲

對於那些“無意搞破壞者”,筆者想問一句,你們那過強的“自信心”來源於何處?難道不是來源於抗疫救援一線和日常防範措施嗎?而你們的行為,卻在摧毀自信的根基。對於那些“有意搞破壞者”,筆者想說一句,如果局勢不能控制住,我們所有人都將被災難吞噬,所有人。我們唯有堅定信念,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