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如何才能跟上江浙滬先進地區的步伐?

笪駿


我覺得應該重點發展滁州、蕪湖、馬鞍山,讓安徽的經濟重鎮貼近江浙滬,承接江浙滬產業鏈轉移。

江浙滬的工廠向安徽搬遷,安徽外出務工人員由江浙滬迴流至滁州蕪湖馬鞍山。

這樣以來工人、稅收、消費都留在了安徽省內,雖然不在合肥,但是GDP、社會消費總額、稅收都是留在安徽的。

經濟發展了,再著力開發三個城市周圍的旅遊資源。進一步帶動周邊。同時也要重點培養本地龍頭企業。

時間久了,這三個城市發展起來以後,本地龍頭企業和外來大型企業再向周邊城市擴展,最後和合肥連成一片。

如果有可能的話,把江西九江市獨立出來,再加上週邊幾個安徽江西的城鎮,成為一個直轄市。將九江打造成一個新的中部經濟中心,向北輻射安徽,向南輻射江西。




流風小築


江蘇與浙江目前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無論是就業機會還是人均收入都位於國內的前列。作為江浙地區的鄰居,安徽省雖然最近幾年經濟發展速度也還可以,不過與江浙地區的差距依舊是非常大的,絲毫沒有縮小的狀況。隨著長三角的擴軍,安徽眾多的沿江城市成功進入長三角城市帶。如何利用好進軍長三角的機遇,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是未來數年裡的工作重心,如何跟上江浙滬先進地區的步伐,必須虛心學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

一直以來,只要有人把安徽和江、浙相比,總會有人不停地強調別人是沿海省份,別人有政策支持,別人的交通這麼好,那麼好,別人歷史上就經濟發達。不過仔細研究一下就可以看到,江蘇最發達的地區並非是沿海地區,整個蘇北地區的交通長期發展緩慢,浙江這個山區眾多的省份發展條件也並不是真的有多好,要說政策支持,很多地方佔盡了政策似乎也沒發展出個名堂,而很多地方自力更生髮展的也非常好。所以說經濟發展關鍵在於自身的努力,不應過多的強調外部條件,何況安徽有著廣闊的沿江與沿淮平原,皖西與皖南雖然山區較多,但是旅遊資源也是很豐富的,各方面條件確實比不上江浙,但是如果總是用各種各樣的藉口來解釋自己的落後,也是毫無意義的。

其實只要高中地理課上沒有睡覺,就肯定知道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是中國城市化道路上的成功案例,別人的經驗或許未必能完全套用,但是多多少少還是能借鑑的。要說讓安徽經濟超過江蘇和浙江,那一定是痴人說夢,要說物盡其能,人盡其力,發展到應有的水平還是完全可能的。

蘇南模式的成功,在於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推動農村經濟的繁榮,進而推動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對於目前的安徽來說,除了個別所謂的發達城市所轄縣城,GDP數字看上去貌似還可以,絕大多數的縣城發展的都很一般,皖南和皖東地區或許差強人意,皖西與皖北的縣域經濟亟待提升。安徽各地應該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招商引資,一兩個地級市發展的好那是虛假的繁榮,就算米字型樞紐修的開了花,下面的縣城交通不發達也是無濟於事,全面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不要整天強詞奪理什麼陝西、湖北、四川也是集中發展一個城市,這些省份除了省會周邊地區幾乎都是山區,自然條件跟安徽完全不同。

溫州模式的成功,在於重視小商品經濟的發展,小並不代表落後,因為小才更容易專業化,因為專業化才能更好的提高生產工藝,小商品的發展能帶來大市場的繁榮。再看看其他的一些地方,發展經濟總是喜歡做大做強,總是希望一步登天,最後浪費了資源和資金,也未必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所以說經濟發展需要腳踏實地,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尤其是安徽這樣一個產業相對落後的地區,更不能好高騖遠。

對於未來的安徽,必須重視長江,重視淮河,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努力升級產業結構,多花點心思留住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在經濟發展上取得實質性的突破,相信安徽的未來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徽南城意


作為重慶一名普通大學生,我來說說安徽。其實安徽和江西情況類似,作為中小規模的省,既沒有東部沿海省份的政策先發優勢,又沒有河南、四川等大省特別扶持的後發優勢,結果出現兩邊不是人的尷尬狀況。我覺得安徽要想和江浙滬一體,先改善基礎設施,積極承接江浙滬的產業轉移,其次做大合肥,把合肥做到跟南京、杭州一個梯隊,再者決策者調整行政區劃,因為整個江南地區目前的行政區劃都是非常不合理的,最後給安徽和江西一個清晰的定位,不要再出現兩邊都不是兩邊都沒有的尷尬狀況。



曾經作為古代中國最發達的江南地區一部分的安徽為什麼如今貧窮落後?我認為,歷史根因是古代統治階級恐懼江南,清代江南省分拆成了江蘇省和安徽省,近代重要原因是群雄鬥爭沒有凝聚力,現代主要原因是缺乏政策重視,最不容忽視的原因是規模和體量!要發展安徽,必須做大省會,政策扶持,甚至重新調整行政規劃。

第一,江南地區過於強大。自從宋朝中國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江南地區長期成為中國最發達、最富裕的地區,江南地區上交賦稅、糧食一度佔全國一半以上,科舉考試一千多年江南地區狀元人數佔全國總數一半左右,朝廷和地方公務人員絕大多數來自江南地區。甚至放在今天也類似,兩院院士江浙滬佔全國一半,全國省部級以上公務人員江浙滬佔全國一半左右。清政府考慮到江南地區過於強大,中央控制力非常被動,如果主政江南地區發生叛亂,將危及中央集權統治。所以分拆江南地區為安徽省和江蘇省。



第二,分拆後的歷史遺留問題。江南地區中,江南眾多機構都在江蘇部分,文化教育多數都在江蘇部分,發達的手工業、資本主義萌芽都在江蘇部分,出海口都在江蘇部分,結果導致拆分後安徽幾乎什麼都沒有。另外,江南地區的強是每個地方都不是特別差,在安徽,蚌埠、安慶、蕪湖、合肥等都不差,都想做省會,它們幾乎也都做過一段時間政府所在地。這就導致安徽內耗很嚴重。

第三,近現代一直缺乏重視。洋務運動,安徽一度擁有很多兵工廠和民營企業,建國後一直缺乏政策支持,很多重大項目落戶寥寥無幾甚至沒有,這個情況和江西省類似。但是合肥近些年爭取到了很多重大項目,高鐵很多線路也經過合肥,安徽情況大有好轉。



第四,安徽和江西類似的行政區劃問題。安徽和江西都是中部中等偏小規模的省份,東部是發達的沿海省份,西部和北部是湖南、湖北、河南這類人多地廣的大體量省份,這就導致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如東部沿海省份,資源會源源不斷被東部吸走。而且國家扶持重視力度也不如西北部大體量省份,落戶的項目少,撥款少、政策少等非常尷尬的狀況,這就是江西和安徽真實的寫照。就好比鄭州綜合水平真的比長沙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鄭州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主要是考慮到它是河南大省的省會。



我覺得安徽要想和江浙滬一體,先改善基礎設施,積極承接江浙滬的產業轉移,其次做大合肥,把合肥做到跟南京、杭州一個梯隊,再者決策者調整行政區劃,因為整個江南地區目前的行政區劃都是非常不合理的,最後給安徽和江西一個清晰的定位,不要再出現兩邊都不是兩邊都沒有的尷尬狀況。

(我認為發達省會的一、兩個經濟強市和所有中上等規模省份的省會都應該成為副省級市)

我是重慶一名大學生,國際政治專業,關注古今中外時政熱點。觀點客觀理性,為人熱情爽快,歡迎加我關注。


晴若之初


很簡單,國家大力支持就行了 各種政策給 當初深圳能從漁村變四大一線城市之一 國家只要高興 安徽成為中國第一 真的都是小意思 關鍵國家把你安徽定位成農業大省 人家江浙靠經商 你安徽必須種地 人家高價賣給你商品 你必須低價輸送能源和糧食 人家發現需要人 你安徽必須提供農民工 這麼說吧 江浙滬是貴族 安徽就是奴隸 總得有分工 各崗位總得有人幹 哪能人人當老闆 沒人當農民 再多錢吃啥 沒人蓋房子 再多錢買啥 所以 。。。安徽人想發展起來 必須走出去 有能耐的做事業 沒沒能耐的做底層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拆遷帶來的宏利的 江浙滬本地人是天生的優勢 你安徽在國家看來 就應該處於社會底層 我是安徽人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


一片空白8387


看到這個問題我還是忍不住,不請自來也說幾句。請諒解。

解答安徽何時能跟上江浙滬的發展步伐,有必要弄清楚安徽為什麼落後?我認為:

一:分家不公。江南省分拆設蘇、皖兩省,安徽這邊既缺有影響力的城市,又少富饒的魚米之鄉。當時的省會安慶很長時間只是掛個空名,重要的管理機構長期寄居南京。可想而知,這樣的省份既無家底,又缺真心實意打理的領路人,天生的就輸在了起跑線啦。

二:天災人禍。說起發大水,安徽可歷來是“名聲在外”。從解放後安徽的長江、淮河沿岸被安排了一溜行蓄洪區即可見一斑。

而人禍方面,清末以來安徽是多起戰爭的主戰場,人、財、物所受到的衝擊巨大,損失不可估量。富裕人家、富裕省份尚可渡日,以待來日再起,而貧苦人家,貧困省份,本就揭不開鍋,再被大風掀掉了茅草屋,便很難翻身了。

三:大工業時代被邊緣化。合肥雖貴為省會,不僅長期處在鐵路未梢,而且一直是政策窪地。整個安徽錯過了解放初期蘇聯援華項目的布點,隨後又因被歸於了沿海省份錯失國家大工業佈局內地的機會,改開後又復歸內地,無緣沿海省份開放政策紅利。沒有大工業洗禮的安徽被“內定”成了農產品、工礦原料和人力資源的輸出地。也成了“有色眼鏡”後面那眼光鄙視的對象!

如果讓安徽能有江、浙、滬的今日風光,那請把欠安徽的短板都補上吧!

人,不是天生就有高貴、低賤之分;同樣的,行政區域之間的先發、後發也是有種種不可控的因素的。

實事求是地講,安徽唯一聊以自慰的是,接受了別人家不要的、落難的中科大,還能讓安徽得以憑科研方面的比較優勢,佔得了一些先機,讓安徽未來大發展總算也有了一個支點!

讓我們為安徽祈禱吧!


心潭Z農家


首先我聲明我是個山東人,我的評論不牽扯任何的個人感情。我認為安徽想要超過江浙滬幾乎不可能,當然可能性還是有的,但是要天時地利人和皆備才可以,首先我認為是國家政策,想要超越江浙滬這是個首要條件,而且是大前提。其二,我認為是安徽自身政策問題,這決定著人才的吸引,其三,我認為安徽要想超越必須先發展自己的基礎交通建設,就算放棄GDP的增長也要先貫徹這點,我認為這點非常重要,其四,安徽要發展自身優勢(具體什麼優勢我就不瞭解了)。要說特色我認為現在中國的特色已經不明顯了,就這點來說也沒有什麼可講的了。綜上所述,雖說我說了這麼多,但我個人認為安徽超越江浙滬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總歸一句話,你在發展,人家一樣在發展,而且在同樣的的情況下人家吸引的人才更多,以上就是我的評論,不喜勿噴,謝謝!


咄咄愛叨叨


說安徽省如何才能跟上浙浙滬,這個話題太大了,可很難實現,所以沒有談的價值與意義 ,要談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安徽省加入到長三解的幾個城市來談,如:合肥、蕪湖、馬鞍山、滁州、安慶、銅陵、宣城、池州共8個城市,這幾個城市在省也是GDP前幾位或有資源優勢的,這樣談有意義,長三解俱樂也會帶著玩的,至於不在長三角範圍內的地市,如皖北皖西南等,這些先不要談了。

一、以合肥為中心,重點打造合肥者市圈的輻射能力,合肥的定位是:創新高地、大湖名城,找準合肥及經濟圈的城市定位,打造每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調整產業結構,不要一窩蜂全上熱門產業,或轉移一二城市淘汰的汙染的化工製造業等;

二、調產業結構,嚴控房價,合肥發展受限很大程度是房價過高導致,合肥離南京、上海、杭州太近,都買不起房的情況下,年輕人及應屆畢業生更願意去上海或江浙經濟發達城市鍛鍊或掙錢,所以房價害了一代人,如果還不重視繼續上漲,直接導致合肥留不住,沒有人,談什麼發展都是空;

三、人才激勵政策,吸引更多的海內外、一二大城市的有助於合肥發展建設的人才回來,提供更好的創業、科研環境以及安家的保障等;

四、在加大發展製造業以及承接江浙滬製造業產業轉移外,更多的應該是創建更多的創業創新工廠,鼓勵更多的年輕人不必去江浙滬,就在合肥及蕪湖馬鞍山等城市就可以實現創業,不僅僅是蓋一堆大樓,而是有一整套激勵、扶持政策制度,要吸取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的經驗;


最後,有環境、有政策、有保障,才能留住人,在外的安徽人才會迴流建設家鄉,否則想發展真的很難。


街頭巷弄


現在,富裕的江浙滬成為大多數省份羨慕和靠攏的對象。但他們絕大多數只是羨慕,或者考察考察,學了一些皮毛,沒有學到江浙滬發家致富的真本領和真手段。須知,江浙滬不是一天發達起來的,也是經過了長久的積累的打拼。即使在封建社會,比如明清時代,江蘇和浙江也比其他大多數省份達到得多。明清兩朝,一共錄取了51000多名進士,其中浙江6300多人,江蘇5900多人,分別排名全國第一和第二,兩省合計12300名,佔了全國的24%左右。

這就是文化和人才的積澱。沒有這個文化和人才積澱,江浙滬也成為不了今天的繁榮。以2017年和2018年985院校畢業生流向看,江浙滬“搶”到了不少。2018年,上海搶人1.82萬排名全國第二,浙江1.09萬人排名第四,江蘇1.06萬人排名第5。江浙滬一共“搶”到985畢業生2.92萬人。而作為鄰居的安徽,只搶到2178人,僅為前者的7.5%。

從經濟實力上看,江浙滬無意識中國最發達的區域。2018年,江蘇省實現生產總值92595億元。人均GDP達11.56萬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75萬美元。浙江省全年生產總值56197億元,人均GDP為9.8萬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48萬美元。上海市實現生產總值32680億元,人均GDP達13.53萬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2.04萬美元。如果以世界上劃定的高收入國家標準——人均GDP12736美元——衡量,江浙滬三省市都進入了高收入行列。

無論是文化上還是經濟上的差距,都不是一段時間形成的。你想要在短時期類消除這個差距也很難。而且,江浙滬的發展條件並不比你安徽更差。所以,作為後發省份,安徽不要急躁,多學習江浙滬的先進經驗,不要設定好高騖遠的目標。跟上江浙滬先進地區的步伐之類的目標並不現實。


財經知識局


安徽省之所以經濟落後,農業人口,甚至城鎮居民也選擇外出務工,既不是喜歡,也不是愛好,主要是當地沒有就業機會,沒有收入來源,養不住基本生活開銷,無奈才走出溫暖的家門,撇家舍子,承受著離家之痛!

安徽省也不是沒有優勢,沿江區位,勞動力豐富,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人民勤勞有智慧~~~ 政府要大力招商,切實為投資者提供服務,而不是想著吃拿卡要,走形式,弄數字,跑過場,就能招來企業,留住企業,發展壯大企業,從而擴大就業,增加人民收入,帶動消費,盤活經濟。

大量外出人員通過務工、經商也學到豐富的技術積累了豐富的好經驗。政府部門出臺政策(關鍵是要落實),大力引導扶持返鄉創業,帶動就業。

反腐倡廉,營造良好的政商環境。官僚主義,官僚作風,吃拿卡要現象嚴重,辦事效率低下,監督不力,投訴不暢。普通居民都不滿意社會風氣,如何才能招商引資,嚇跑商人是必然的。

政府、人民齊心協力,何愁經濟不騰飛!


往事如風


長話短講,安徽要有個突破性發展,必須要有兩三個大城市來拉動。從目前人口流動的趨勢來看,這一點非常非常明顯,而且無法阻擋。

找到這幾座城市,非常關鍵。合肥作為省會,不必多說,全國目前都在強省會。蕪湖自古商埠,是安徽經濟發展的一個發動機。最近,蕪湖縣、繁昌縣撤縣設區,無為縣撤縣設市,儘管來得有點遲,但藍圖已鋪開,未來絕對可期!商合杭高鐵更是錦上添花。

光有上述兩個城市還不行,還必須在長江沿線再找一個城市。這個城市在哪裡呢?不能隨便畫個圈,也不能感情用事,要講個理由讓人信服,這個城市要有四兩撥千斤的神奇。

大家看地圖,上海,如同射向大海之箭的箭頭,那箭桿在哪裡呢?就在銅陵市。上海規劃到湖州的高鐵已啟動,銅陵的箭桿價值更加明顯了。因此,銅陵、池州合併,成立以銅陵為核心區的池州市勢在必然!同時,東至縣劃給安慶市——池州得名,銅陵得實,安慶得以跨江發展,一改萎靡不振、整天生合肥氣說合肥搶走了他們的省會地位的局面。若此,對安徽奪取長江經濟帶的主動權大有裨益,對趕上江浙會起決定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