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田裡的螞蟥,是從哪裡來的?

悅食書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農村水田裡的螞蟥,也叫“水蛭”,還有地方叫“麻皮”。雖然讓人見了害怕,但是螞蟥的藥用價值可不一般,一斤螞蟥的價格都能達到好幾百元,貴的螞蟥每斤能賣到1000元上下,是不是有種想去水田裡捉螞蟥的衝動呢?明明是種水稻之類的水田,那螞蟥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都知道,水田密集的地方,大都是與大的河流相連的,尤其南方居多。螞蟥本來是生長在河流裡的,水田裡的水是通過河流來引進的,在灌溉提水的時候這些螞蟥就被不知不覺的帶來了。

由於水田裡的天敵較少,螞蟥們就開始繁殖,每年的3月至10月是螞蟥的繁殖季節,水田也適合他們生長,就這樣水田裡的螞蟥就多了起來,幹農活的時候能遇到很多螞蟥。

其實在水田裡的螞蟥並不可怕,都是水生物的一種,如果在幹農活的時候發現螞蟥,你用個容器把螞蟥收起來,等多了之後,也考慮考慮去賣賣試試。

螞蟥現在需求很旺盛,主要還在於它的藥用價值,體內含有水蛭素和豐富的蛋白質,具有活血散瘀,通經的療效。藥用經常在閉經、血瘀及腹部疼痛、跌打損傷的情況下。

有些地區還用油炸螞蟥,主要還是螞蟥的成分為蛋白質、還有多肽、微量元和脂肪酸素等營養物質。所以水田裡的螞蟥是個寶,不要讓它們白白浪費了。


最三農


農村水田裡的螞蟥,都是從哪裡來的?

農村水田裡的螞蟥又叫水蛭。水蛭是環節動物蛭綱的統稱。品種很多,農田裡的水蛭有寬形金線蛭和茶色柳葉蛭。寬形金線蛭,體長又大,略成紡錘體形,扁長平滑,長6~13㎝,寬0.6~2㎝,體上雜亂無規律的茶綠色斑點,背上有暗綠色斑點,還有五條密聚而又細小的黃黑色連接成的縱線,背面中線有一條比較深,腹部淡黃色,有107節體環數,環節十分明顯。雄性生殖孔在33~34環溝之間,雌性生殖孔在38~39環溝之間。它前百有小吸盤,鄂齒十分發達。水蛭生活在湖沼、溝溪、河流、水田裡,靠吸食水中小遊動動物、軟體動物、小形昆蟲、泥面腐殖質等等為食,如河蚌、田螺、蚯蚓、水蚤、蛙類、魚類、動物屍體以及人畜。茶色柳葉蛭,形狀象柳葉,扁平身體,背部有棕綠色,有五條細細密密的綠色斑點構成的縱線,下腹淺黃色,平滑,上面佈滿不規律的暗綠色斑點。



水蛭生活在水中,喜歡在有石頭的水裡,水塘周圍和塘底石頭及其硬物上。它還吸附在水邊植物水草叢上,或岸上潮溼的土壤中。卵通常產在含水量為40%~50%的有幹不溼的泥土中,並且透氣良好的地方。在冬天,氣溫低於10℃以下,進入水邊鬆軟的泥土中越冬,一般10~20㎝深。在氣溫10~15℃時開始爬出泥土,通常在10℃左右時不能繁殖。在40℃的熱水中會四去逃跑,在45℃時,沉入水底縮卷,在48℃時死亡。


總之,螞蟥是生活在水中或有水的溼地裡,用吸盤吸附在水邊或水裡的硬物上,靠吸取小動物體液或血液為生。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小時候在農村插秧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螞蟥了,因為小時候插秧天熱、穿上靴子插秧的話在溼濘的田地裡來回走動很費勁,所以一般都是赤腳上陣的,所以裸露的大腿就成了螞蟥的攻擊對象了。那麼農村水田裡的螞蟥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個很明顯,因為種過地的人都知道,稻田的水在稻穀生長的時候是很多的,可以適合螞蟥生長遊動,可是到了秋季收割的基金,農田裡的水都會被放幹,所以即使有螞蟥的話也會因為土地變幹不適合生存而死。那麼為什麼每年水田裡還不斷有螞蟥呢?

只有一個答案了,就是螞蟥是從灌溉農田的水裡流進來的,或是自己從河裡爬過來的,螞蟥雖然個體不大,但是行動敏捷,會象蛇一樣波浪式遊動,特別是在春天行動特別活躍,冬季溫度低的時候潛伏在溼泥地中的螞蟥就爬進了水田裡。

小時候插秧,在水田裡螞蟥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被螞蟥吸到,黑黑醜醜的螞蟥特別嚇人,現在想想還有點“談蟥色變”。看來是小時候害怕螞蟥留下的“後遺症”。只不過現在走在農村的田地裡發現,螞蟥基本不見了,畢竟現在大量的農藥和化肥,使螞蟥的生存環境受到了破壞,現在螞蟥越來越少了。估計再過幾年,野生的螞蟥就基本滅絕了,而對螞蟥的懼怕只能留在回憶裡了。

螞蟥這種動物在你們農村天地裡還有麼?歡飲大家討論,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螞蟥在農村真實太常見了,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真的見得太多了。每到稻田插秧的時候,田間總會看到一些螞蟥。總會讓人感覺有點不適應,因為螞蟥是會吸血的,只好躲的遠遠的。


那麼問題來了農村水塘,天間的螞蟥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1、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螞蟥到底是什麼生物呢,螞蟥其實只是我們的一種叫法,他的真名叫水蛭,在我國有一百多種螞蟥,是不是很神奇。螞蟥大多數生活在淡水中,也有少數生活在鹹水中他們主要看吸收血液為生。真的讓人很可怕,在農村一般會殺了它

  • 其實大多數螞蟥都是來自於一些水稻田、池塘,水池等水域,螞蟥喜歡生活在一些水質較差的水域,他們繁殖能特別的強,不管是白天黑夜都能夠看見,水蛭對水的動靜十分的敏感,只要稍有動靜他們就會遊動起來。



如果你還有什麼想法或者意見,可以點我的頭像 關注我!!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用,記得收藏,方便查 看


小成最開心


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螞蟥、田螺和泥鰍是水田的常駐民,平時無影無蹤,一到農忙時節會紛紛跑出來秀存在感,它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以吸血害人而聞名,深受農民伯伯討厭的「水螞蟥」為例,它們通常在小溪,溝渠,水田,湖畔等水塘淺窪棲息,喜歡藏身於水草叢中。等待時機冷不防溜到人畜的身上,並用吸盤牢牢吸住,一旦被盯上,甩也甩不掉,並且很難拉開,是個出了名的老賴。

螞蟥吃飽後會自動離開,體積會膨脹成之前的好幾倍,雖然它又討人厭又噁心,但是它離開水之後就會很難生存。

而農村裡的水田並不是常年有水的,通常種植水作物時才會從水庫中挖溝引水,在田裡的水都放幹了以後,它們如何生存呢?

某些螞蟥在田裡的水流乾後,會潛入底層泥中,即使損失了40%體重仍然可以生存,期間靠吸食其他動物,或者泥面腐殖質為生。

有些螞蟥也會游到水塘邊的溼泥中藏起來,6~10月進行繁殖,冬天就開始冬眠,等待下一個春夏,農民挖溝引水插秧時,它就又重新出現了。

除了螞蟥外,其他水田生物如,田螺,泥鰍也是同樣的道理。


不過近幾年,農田裡的螞蟥越來越少了。一方面是由於某些地區養起了小龍蝦、青蛙,它的天敵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農藥和化肥的殺傷力實在太大,就算是螞蟥也在劫難逃。

此外,螞蟥作為一種貴重中藥藥材,其經濟價值也被人們所發掘。所以野生的螞蟥越來越少,人工養殖慢慢興起。

關於螞蟥,你有什麼想說的呢?在評論中一起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