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有個“鬥戛菌王”:熟記近百個菌窩 半年能賺七八萬

玉溪市新平縣地處哀牢山腹地,野生菌資源豐富。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新平縣桂山街道太平社區下鬥戛居民小組的管紅祥、普鳳玉夫婦把撿野生菌做為職業,二十多年來成了遠近聞名的“鬥戛菌王”。老兩口熟記鬥戛後山近百個菌窩,路線熟、方法優、銷售順暢,半年下來能收入七八萬元。

新平有個“鬥戛菌王”:熟記近百個菌窩 半年能賺七八萬

進入雨季,新平鬥戛後山上的野生菌紛紛破土而出,管紅祥、普鳳玉夫婦每天凌晨三點多就出發,經過兩三個小時的艱難跋涉才趕到大山深處,也就是菌窩的集中地。由於野生菌一般成窩生長,只要保留好根系,今年在此地發現了菌子,明年在同樣的地方還能撿到同樣的菌子。二十多年的撿菌經歷,讓夫婦倆心中積累了近百個菌窩,哪片山坡什麼時間出什麼菌,夫婦倆如數家珍。

管紅祥帶領記者來到一個白蔥菌的菌窩前,只見一尺見方的林地上長出了七八朵大小不一的白蔥菌,有的還兩三朵長在一起。管紅祥說:“這是白蔥菌菌窩,這種菌是一窩一窩地出呢,單是幾朵它不出。光拿掉它不出了,撿完要拿葉子蓋起來,過一段時間還會出。”

為了提高撿菌收益,減少勞動力成本,夫婦倆總結出了兩個撿菌訣竅——“抓大放小”和“只撿貴的”。“抓大放小”就是在菌窩裡發現個頭小的菌子暫時不撿,用松毛枯葉蓋好,耐心等待些時日,等菌子長大了再回來撿。“只撿貴的”顧名思義,就是隻撿價格高的品種,如干巴菌、白蔥菌、紅蔥菌、黃念頭、紅菌等,價格一般的品種,像青頭菌、銅綠菌之類,就放棄不撿了。

普鳳玉說:“剛才有個乾巴菌菌窩,那點的乾巴菌還小點,我們拿松毛蓋起來,過十多天又來拿,最值錢的就是乾巴菌啦。像青頭菌那些麼不專門去撿,遇著撿點吃吃,多的不要,又不值錢,重麼還重,背不動嘛。”

雖然熟記菌窩,可撿菌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大山深處道險路滑,年近半百的管紅祥、普鳳玉夫婦每天來回要走三四十公里的陡峭山路,凌晨三點多出發,早上九點多就回到家中,對當天採集到的野山菌進行分揀、售賣。撿菌致富既離不開自然的饋贈,更離不開夫婦倆的辛勤勞動。

新平有個“鬥戛菌王”:熟記近百個菌窩 半年能賺七八萬

普鳳玉說:“我們撿菌從五月份撿到十月份,六七月份主要撿蔥菌、乾巴菌,等到十月份就是撿松茸了嘛。我記得一天最多的就是賣得一千三左右,正常的三四百了,總的半年(收入)就是七八萬。前幾年松茸價格高的時候,連松茸一年賣得十多萬呢。”(玉溪日報特約通訊員 鍾應生 通訊員 適甜甜 何猛 普文豔)

  1. 來源:玉報客戶端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