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汝州——東漢著名道士《肥致碑》

按語——1991年7月,在河南省偃師縣(今偃師市)南蔡莊鄉南蔡莊村東漢墓裡發掘出一塊立於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五月的《河南梁東安樂肥君致碑》石碑,內容記載的是東漢著名道士肥致的道教活動。

據碑文記載,肥致,字萇華,河南梁縣東(今汝州城東)人,卒於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生年不詳(末見有文獻記載)。曾奉詔消除災異,拜掖庭待詔。時有功臣五大夫洛陽東鄉許幼仙師事肥君,後在家中與肥致共解止羽化仙去。

記載有汝州東漢著名道士之《河南梁東安樂肥君致碑》的發現,對挖掘和研究汝州文化具有一定的意義。——劉佔江

《河南梁東安樂肥君致碑》

一、碑額:

【新發現】汝州——東漢著名道士《肥致碑》

孝章皇帝太歲在丙子崩。

孝章皇帝。

孝和皇帝。

孝和皇帝太歲在己丑崩。

二、碑文:

【新發現】汝州——東漢著名道士《肥致碑》

河南梁東安樂肥君之碑。漢故掖庭待詔君諱致。字萇華。梁縣人也。其少體自然之恣。長有殊俗之操。常隱居養志。君常舍止棗樹上。三年不下。與道逍遙。行成名立。聲布海內。群士欽仰。來集如雲。時有赤氣,著鍾連天。及公卿百僚以下。無能消者。詔聞梁棗樹上有道人。遣使者以禮娉君。君忠以衛上。翔然來臻。應時發算。除去災變。拜掖庭待詔。賜錢千萬。君讓不受。詔以十一月中旬。上思生葵。君卻入室。須臾之頃。抱兩束葵出。上問。君於何所得之。對曰。從蜀郡太守取之。即驛馬問郡。郡上報曰。以十一月十五日平旦。

【新發現】汝州——東漢著名道士《肥致碑》

赤車使者來發生葵兩束。君神明之驗。譏徹玄妙。出窈入冥。變化難識。行數萬裡不移日時。浮游八極。休息仙庭。君師魏郡張吳齋。晏子。海上黃淵。赤松子與為友生。號曰真人。世無及者。功臣五大夫雒陽東鄉許幼仙。師事肥君。恭敬。解止幼舍。幼從君得度世而去。幼子男建。字孝萇。心慈性孝。常思想神靈。建寧二年太歲在己酉五月十五日丙午直建。孝萇為君設便坐。朝莫舉門。恂恂不敢解殆。敬進肥君。鈊(音:xīn)順四時所有。神仙退泰。穆若潛龍。雖欲拜見。道徑無從。謹立斯石。以暢虔恭。表述前列。啟勸僮蒙。其辭曰。赫赫休哉。故神君皇。又有鴻稱。升遐見紀。子孫企予。慕仰靡恃。故刊茲石達情理。願時彷彿。賜其嘉祉。士仙者。大伍公。見西王母崑崙之虛。受仙道。大伍公從弟子五人。田傴。全■(缺字)中。宋直忌公。畢先風。許先生。皆食石脂,仙而去。

【新發現】汝州——東漢著名道士《肥致碑》

河南郡梁縣(今汝州)東安樂地方肥君之墓碑。肥君做過漢代以往掌管掖庭等待皇帝召見的官職名叫致,字萇華。是汝州城東人。他年少之時,體驗到了自然的無拘無束。年齡稍長,就有了不同於俗人的操守,喜歡隱居起來修身養性,常常居住在棗樹上,三年也不下到地面上來。他與大道一起逍遙世外,道行有成,名聲樹立,聞名海內,各地士人們都十分欽佩仰慕他,前來拜訪者聚集如雲。當時有紫氣附著在皇宮的大鐘上,直連雲天,公卿百官沒有一個人能消除它。皇上聽說了梁縣的棗樹上有得道之人,就派遣使者以禮聘請肥君。肥君決心以忠誠報答皇上,神態安詳地來到皇宮,即刻開始盤算謀劃,很快就除去了災害變異。於是,皇上就拜他為掖庭待招,賞賜他千萬錢,肥君辭讓拒不接受。十一月中旬,皇上思戀冬葵子,肥君盛情難卻進入宮殿,不一會兒工夫,就懷抱著兩束冬葵子出來。皇上問道,肥君從哪裡得到的?肥君答道,從蜀地的太守哪裡取來的。皇上就派出使者乘坐驛馬前去蜀地問詢,蜀地郡守稟報說道,十一月十五日清晨,有一輛顯貴者乘坐紅色車子前來,我就送了兩束冬葵子給他。肥君的道術神秘莫測且十分靈驗,一切諷刺非難都撤除了。他道術堪稱玄妙,出入於深遠幽冥之處,其中的變化常人難以識別。他即使行走數萬裡,只需花費不到一天的時日。他浮游於八方極遠之地,休息於神仙庭院之中。肥君拜師於魏郡(河北邯鄲以南)張吳齋、晏子、海上黃淵,道人赤松子與肥君為友。肥君道號真人,世上沒有達到他那種水平的人。有功之臣、爵封五大夫的雒陽東鄉人許幼仙,甘心拜肥君為師,對肥君很恭敬。肥君就休止於許幼仙的館舍之中,許幼仙也跟隨肥君超度塵世而去。許幼仙有個兒子名叫建,字孝萇,心地慈愛,品行孝順,常常思索神靈之事。

【新發現】汝州——東漢著名道士《肥致碑》

公元169年5月15日,孝萇讓肥君坐於別室,無論早晚,全家都對他恭謹溫順,不敢懈怠,還拿出四時所有的穀物蔬果,以作敬奉。神仙肥君褪去所有奢侈,溫和沉默如同龍潛於水。人們雖然很想拜見他,但沒有通往大道的途經可以尋覓。於是,人們嚴守立身為人之道,為他刻下這塊碑石,以便盡情地表達虔誠和恭敬之情。之所以表述前面所羅列的事實,就在於啟發勸誡後世的童子。獻給他的祝辭是:肥君顯著盛大的樣子多麼美好呀!以往的神仙肥君偉大呀!他又有大名和美稱,羽化之後被人們永久紀念。子孫期望他的賜予,仰慕他,依仗他。所以,刊刻這塊碑石以便通達情理。人們祈願時,彷彿已經如願,肥君賜予他們美好的福祉。此碑乃士人大伍公所立,大伍公曾在崑崙之墟謁見西王母,接受仙道。大伍公從弟子五人:田傴、全■(缺字)中、宋直忌公、畢先風、許先生,都服食石脂,成仙而去。(整理/劉佔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