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驅邪避疫的玉器:剛卯”和“嚴卯”,真的有這個功能嗎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各種用於“驅邪避疫”的古代玉器應運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漢代玉器中的“玉雙卯”。



漢代“一寸”大約相當於今天的2.33cm,就是說東漢玉雙卯的規格大約為:長2.3cm,寬1.1cm,厚1.1cm。

例如安徽省毫州市鳳凰臺漢墓出土東漢玉雙卯,由剛卯、嚴卯兩件組成,白玉質地,各刻銘文。長2.25cm,寬1cm,厚1cm。


厭勝佩是特定文化風俗的衍生物,首先具有護身符的功能,同時造型和寓意還帶有明確的指向性,通常針對比較具體的對象和內涵。

而玉雙卯所指向的邪惡概念,很大程度上正是針對古代令人聞之色變的瘟疫惡疾。


之所以玉雙卯區別於一般玉佩飾,其產生背景有著強大的庶民文化基礎,主要證據源自玉雙卯上的銘文,清楚地記載了雙卯的功能。


中國古代驅邪避疫的玉器:剛卯”和“嚴卯”,真的有這個功能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玉嚴卯

綜上所述,玉雙卯在漢代廣為盛行的原因是其高度契合了兩漢時期的社會文化,是先秦文明對上古神明文化的延續和發展。

漢代以後,隨著魏晉南北朝佛教和道教的興起,先秦時期的方仙道文化體系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而玉雙卯也更加難覓蹤影。

在宋、明、清代歷史學與金石學發達的時代,古人出於對漢文化的景仰,也曾對玉剛卯進行過一定程度的仿製。

除此之外,漢代玉雙卯的傳世數量極為稀少,加之雙卯又是中國古代非常典型的驅邪避疫玉器,因此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中國古代驅邪避疫的玉器:剛卯”和“嚴卯”,真的有這個功能嗎

安徽省亳州市博物館藏東漢玉雙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