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舉辦的奧運會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嗎?為什麼?

吳昆明123------


中國奧運會是不給最成功的這個不知道,因為此前的奧運會沒看過,但是北京奧運會之後,不會再有其他國家舉辦的奧運會超過北京奧運會,這是肯定的。

其實現在奧運會成為了一塊燙手山芋,舉辦一次奧運會花了大量的錢,基本就是虧錢狀態,沒有哪個國家會傻傻的往你面虧錢,除非為了提升城市國家的國際知名度(北京奧運會對我國的確起到了這個作用)。從倫敦和里約奧運會來看,一次比一次差,基礎設施都弄不好。這是可以理解,但是奧運會上的公平卻受到了挑戰,這個看了比賽的應該瞭解,所以後面的奧運會再也不會超過北京奧運會(當時我國第一次舉辦,國家也是耗費巨資)。現在國際奧委會都是送錢求你舉辦,而且多次要求中國舉辦,但是網友們都不買賬,奧運會都變質了,還往你面投錢幹嘛?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經濟發展。





雨墨美食記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迄今為止最成功最難忘最滿意最具民族風格的一屆奧運會(沒有之一)。具體原因不想長篇大論一一細說,只簡短概括幾句:

中國辦奧運說白了就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組織有組織,要激情有激情,要面子有面子,要裡子有裡子,要規模有規模,要檔次有檔次……總之,一言以蔽之:要啥有啥!試問地球上誰能比的了?



O金戈鐵馬O


舉國之力、全民參與。

我們是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而舉辦奧運會是展現我們大國風采的一個有力舉措。

我想起了“奧運三問"問題:

1908年的一天,第6屆田徑運動會舉行閉幕式時,任天津青年會代理總幹事的饒伯森通過國際渠道得到了倫敦奧運會的幻燈片,並帶到南開學校操場給學生放映了當時正在倫敦舉行的第4屆奧運會的盛況(也有人認為放幻燈者為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對於學生而言,“奧運會”這是一巨有強大沖擊感的新事物,不久,這些受到震動與啟發的學生投書《天津青年》雜誌,發出了“奧運三問”:

1.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

2.我們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一塊奧運金牌?

3.我們的國傢什麼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回答第一問

1931年9月18日之後日本關東軍佔領了中國東北。然後又扶植起一個偽政權——“滿洲國”,並迫切需要為匆匆登場的偽滿洲國尋找一個貌似合法的政治身份,而奧運會無疑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平臺。日本關東軍多次威逼利誘劉長春,並在特務機關操縱的報紙上,連續5次刊載虛假消息,妄稱劉長春將代表所謂滿洲國參加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

劉長春憤然疾呼:“苟餘之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馬牛。”他公開聲明將以中國運動員身份參賽。中國體育組織急電國際奧委會為劉長春報名。“少帥”張學良慷慨捐獻8000銀元,資助劉長春悲壯上路。

1932年7月30日,僅有6人臨時組成的中國代表隊第一次出現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劉長春作為唯一的參賽選手,手擎國旗走在最前面。當時的美國媒體寫道,劉長春,中國4億人的唯一代表。

開幕式第2天,劉長春站在100米短跑預賽起跑線前。他身著“上白下黑”運動短裝,這象徵著已經淪陷的“白山黑水”,藉以表達不忘國恥家仇。遺憾的是,由於旅途勞頓,劉長春放棄了400米跑;在100米、200米預賽中,分別獲得第五名和第六名,未能進入決賽。

然而,歷史卻把這一瞬間永遠定格:歷經磨難參賽的劉長春不畏日軍的威逼利誘,帶著全中國人民不甘落後、不甘屈辱的決心,邁出了一個民族正式走進奧運賽場的第一步,傳達出一個國家追趕世界的堅定信念與頑強意志。

天津青年提出的“奧運三問”中的第一問: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算是有了一個答案。

回答第二問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在奧運會開賽的第一天,26歲的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這個曾經做過赤腳醫生和供銷社售貨員的人,以566環的成績,摘取了洛杉磯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這是中國的第一枚奧運金牌,是“零的突破”。

在天津學生提出“奧運三問”的76年以後,新中國回答了第2個問題,“我們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一塊金牌?”

回答第三問

奧運三問

奧運三問

1990年,鄧小平在亞運會主場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參觀時,突然問陪同他參觀的國家體委和北京市領導:“辦了亞運會,還要辦奧運會,舉辦奧運會對振奮民族精神、振興經濟都有好處,你們下決心了沒有?”

1991年2月,中國開始了首次申辦奧運的歷程,但結局是北京以2票惜敗。1999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國奧委會遞交了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書,第二次申辦奧運的大幕正式拉開。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正式開幕,在這次會上,中國終於圓了自己的奧運夢。北京將於2008年舉辦第29屆奧運會。

至此100年前《天津青年》的“奧運三問”終於有了一個完整答案。


跪射俑


中國舉辦的奧運會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  “中國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羅格先生在閉幕式上對北京奧運會的讚揚,標誌著本屆奧運會的圓滿結束和中國人百年奧運夢想的完美實現。從超一流體育場館到白雲藍天,從文明排隊到擁抱世界,本屆奧運會給中國社會留下了諸多寶貴遺產。這些珍貴的遺產,值得後奧運時代的中國認真梳理、盤點和傳承。  體育遺產——多項突破改寫奧運歷史  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萬餘名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共打破38項世界紀錄、85項奧運會紀錄。體育健兒們在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同時,也在人類體育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美聯社的報道說,北京奧運會上有87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獎牌,比悉尼奧運會多7個國家,創下了奧運會的新紀錄。其中,多哥、塔吉克斯坦、蒙古國、阿富汗等12個國家首次贏得奧運會金牌或獎牌。非洲國家總共獲得了40枚獎牌,是有史以來最多的。  報道說,中國在這屆奧運會上共獲得51枚金牌,這是自原蘇聯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獲得55枚金牌之後的最好成績。2012年奧運會東道主:英國,贏得了19枚金牌,也創造了英國100年來的奧運會最佳成績。  法新社在盤點本屆奧運會時說,“博爾特猶如一道黃色閃電,連續打破世界紀錄”;美國人菲爾普斯收穫了8枚金牌使“這屆奧運會永志難忘”;俄羅斯女子撐杆跳高運動員伊辛巴耶娃“配得上‘女王’的稱號”;而中國則在“自家門口完成了通往世界體育強國的長征”。  美國游泳隊教練埃迪·里斯說:“這次奧運會是有史以來最快、最強、最難以置信的一屆。”他認為,北京奧運會“是一次不可思議的經歷”。  俄羅斯作家斯韋特蘭娜·謝利瓦諾娃注意到,北京奧運會不僅見證了世界體育的進步,而且推動了中國“全民體育”的熱潮。她說,近年來,幾乎所有城市的小區和公園都安裝了運動設施。地方政府在各處設置了可以免費使用的籃球架、排球網、足球門和乒乓球桌。許多奧運場館建造在大學校園內,奧運會結束後就能為大學生們所享用。  精神遺產——國民心態漸顯大國氣度  從申奧成功到奧運會圓滿結束,中國在7年籌辦奧運的旅程中經歷了種種磨礪和考驗,中國的社會心理從躁動逐漸走向沉穩,從情緒化日益走向理性,從“金牌第一”到開始關注“人”本身,一個泱泱大國所應具備的自信與包容逐漸在中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  香港《南華早報》說,在北京奧運會之前,有人擔心中國觀眾的愛國主義可能變為可怕的民族主義,特別是在中國對美國或中國對日本等敏感比賽上。但事實是,大多數中國觀眾展示了良好的體育精神。雖然他們很愛國,把歡呼聲給了本國運動員,但他們在日本隊或美國隊得分時也同樣鼓掌加油,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狹隘心態。  美國《新聞週刊》網站說:北京奧運會象徵著一種視野的變化。中國現在強大起來了,並且開始重新爭取“應得的”地位。儒教傳統所強調的道德力量開始重新被提及,中國依靠道德榜樣、禮儀規範和以德服人來贏得人心。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奧運會是一次告別中國百年民族悲情的契機。這家報紙19日刊發的題為《奧運會當告別中國百年悲情》的文章說,從為外國隊的優秀表演喝彩和鼓掌,到以開放的態度對待曾經想借奧運會要挾中國政府、但最終來參與奧運的一些西方領導人,“表明中國人正在超越百年民族悲情,開始具備一個正常大國國民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對中國的真正崛起,在國際舞臺上擔負大國責任具有深刻的意義”。  美國《洛杉磯時報》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後發表的題為《北京的奧運勝利》的文章說,本屆奧運會的組織工作無懈可擊,成為中國人民向世界證明其能力和自信的“一次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