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入門|佛弟子應當收藏的佛教基礎知識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機構的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為官署。漢代設有鴻臚寺,用以招待四方賓客。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從西域來的僧人漸多,遂在洛陽建白馬寺,專供外來僧侶居住。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處所,都可總稱為寺的由來。


院,本是寺內的一部分,寺內的別舍。後來佛教僧人也單獨用院作為居住處所的名稱,但院的規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專指佛教出家的女眾(比丘尼)居住的處所。

佛學入門|佛弟子應當收藏的佛教基礎知識

二、和尚、僧、尼


和尚,是從梵文而來,原義是“師”。本是一個尊稱,具有一定資格,能為人師的才能稱和尚,但後來習俗上被作為一般出家男眾的專用稱呼。


僧,是僧伽的簡稱,本義是指出家佛教徒三人以上的團體,後來習俗把出家的個人也稱為僧。無論男女,都可以稱為僧,不能把僧和尼對舉,作為佛教出家人男女的區別。


尼,是從沙彌尼、比丘尼的字尾而來,是對出家女眾的簡稱。正確的稱呼是出家的男子受十戒的(其一般年齡在20歲以下)稱沙彌,受俱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子受十戒的(一般年齡也在20歲以下)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


佛學入門|佛弟子應當收藏的佛教基礎知識

三 、佛學日常功課

很多人皈依佛門後還要繼續扮演自己在社會、家庭中的角色,但不論你在世間做什麼,都一定要把從輪迴中獲得解脫作為人生的最終目標。所以在末法時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的每天堅持去修行,哪怕是念幾聲佛號,抄幾句經書,都是堅持佛法的一件功德殊勝的事情。

在寺廟中的五堂功課一般指:

一、早殿、早齋、午齋、晚殿、出坡。

二、上殿、過堂、出坡、坐禪、誦經。

三、佛教背誦的五堂功課:

即 1、楞嚴咒 2、彌陀經3、八十八佛懺悔文 4、大悲十小咒 5、蒙山施食(佛教唸誦儀軌)


在家居士可能沒有那麼充分的時間,可以做的功課包括每天早晚固定時間做的早課、晚課和非固定時間持誦的心咒、聖號。做早、晚課之前,請大家儘量關閉手機、電視、電腦,拔掉電話線,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如果喜歡書法,經常抄寫經書也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