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人都在抗擊疫情,不管是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還是隔離在家的普通公民,都在盡心盡力地為抗疫做貢獻。

患難時最能體現一個人品質與真情。

那些硬闖防疫控點,甚至對工作人員破口大罵,甚至動手的品德低劣的人,便不再多提,品德是放在自己內心的一杆秤,外人也看得清清楚楚。

那些拾荒老人還大額捐款的行為,真的令人淚眼婆娑,那些為交警放下食物和物資,轉身就跑不留名的好心人,也令人敬佩。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每個人內心的"善良"都被隱隱地激發出來,不管是大善,還是小善,總歸是溫暖且有愛的。

善良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連接著無數人民之間最純粹最真實的感情。

正如盧梭所說:善良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並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往往最質樸的人,越是最善良,往往內心善良的人,越是外表質樸

記得之前刷抖音的時候,被一個視頻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在人群當中,向青春時尚的哥哥姐姐,年輕的叔叔阿姨等路人,細心講解自己的情況,語氣溫和的說需要2塊錢坐公交車,可是每一個人接連的拒絕了他。

男孩在人群中來來回回的走動,向每一個路人求助,顯得挺無助。

最後向一個衣衫襤褸,拄拐彎腰的老爺爺路過,小男孩上前請求道:"爺爺,可不可以給我2塊錢坐公交?"

老爺爺沒有任何的猶豫,慢慢的從衣服兜子裡掏出兩元錢,並顫顫巍巍的問男孩夠不夠?老爺爺滿臉的皺紋,略微發抖的手,在那一刻,竟顯得那麼閃耀。

視頻下方清一色的評論:善良不分地位,不分職業。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確實,善良不能當做一個形容詞來看待,它是一個具有人情味的善舉。

視頻的後續,小男孩拿了衣服和食物送給老爺爺,並給老爺爺留了五百塊錢。

老爺爺道謝的眼神裡透露著驚訝,可能從來沒有什麼陌生人給老爺爺帶來過這樣的溫暖吧。

這本就是一個有腳本的測試視頻,但是老爺爺的善良舉動,是真真切切的,是超級暖心的。做善良的事,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心裡的那一束溫婉美好的光亮。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句話: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不禁覺得,往往最質樸的人,往往心底是無限善良的。

記得前兩天還看一個視頻,一個退休多年的老人,為武漢抗擊疫情,捐獻50萬,可想而知,這麼多錢是他攢了多久才攢到的啊,那可能是他的養老錢,或者是為兒女準備的結婚錢。

想起一句話:面由心生。

這句話真的不無道理,往往質樸的人會很善良,而往往善良的人看起來就很質樸和和善。

質樸和善良是互相融合的存在關係。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一個單獨的行為,成為不了檢測“善良”的標準

為了照顧受傷的爸爸,在醫院做陪護,洗漱的地方是在樓層廁所的外邊,3個很小的洗漱臺,地方很小也很擠。

我有天早上洗漱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了旁邊人的碗,立即彎腰把婉撿起來,並連聲說抱歉。

對方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也沒有回應我連著四五句的道歉,說實話,當時有點茫然,是我的失誤,所以我誠懇的道歉了,但是毫無回應,真的挫傷我的自尊心,讓我有一種做了大惡事的感覺。

接著我又看著她說:"阿姨,真的對不起,我近視也沒看太清,等會我出去再幫您買一個碗,您在哪個病房啊?"這時,她稍作回應,說出了她的病房號。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我回病房收拾完畢,立刻去她的病房,再次做了道歉,並拍了碗的照片,阿姨當時說:"等你把碗買回來,這事就算完了。"

當我去把碗買回來的時候,她依舊面無表情的對我說道:"這個碗不行,用不了。"

我當時真的十分委屈,我在想,她為什麼這麼咄咄逼人,我到底該怎麼辦?但還是答應她說去遠點的大超市再重新買一個。

走出醫院大門的時候,我蹲在路邊狠狠的哭了。說不清楚當時的感覺,可能是把憋在心裡的委屈難過全發洩掉了吧。

我騎單車到1裡地之外的大超市,重新買了一個大小一樣,花紋相似的碗。

這次拿回去遞給她的時候,她終於展開了笑容,笑的很燦爛,我心裡一下子如釋重負。臨走的時候,還遞給我一個蘋果說:“小姑娘,真是對不住,剛剛家裡打電話說出了點事,加上醫院還有病人,著急了點,不是故意為難你的。”

那一刻,我突然很理解她。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說真的,在她一次次無視我的道歉的時候,我心裡真的很怨她。我在想,如果換做是她碰掉我的碗,不影響使用,我根本不會追究。我心裡怨她為什麼這麼為難我,甚至覺得她是一個不善良的人。

但當她對我笑的那一刻,笑容分明那麼慈愛和溫暖,我突然就不在意她之前對我的冷漠了。

我不會再覺得她是一個不善良的人,事實上,沒有人能在人生遇到重大打擊的時候,還能笑容滿臉。

高爾基說過一句話:一個人的心情愉快的時候,他便顯得善良。

我願意相信,那位阿姨的笑容才是真實的她。

我不知道到底什麼樣才算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可以做很多善良的事,但是人非聖賢,不能因為一個人做了不好的事情,就給他貼上"惡人"的標籤,這很片面,也很不公平。

善良是一種舉動,人性卻需要一生去證明。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名人的善良,往往是奉獻人間的大愛

作家老舍生前住的房子的不遠處有一個破舊的廟宇,裡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討、賣藝為生的盲人,將近40名。

老舍每次一經過"瞎子廟",他的心便隱隱作痛,他想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

但是當時解放不久,人民的經濟狀況都不樂觀,更何況,他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幾次的接濟,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於是,老舍不顧家人的反對,放下手頭的工作,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每天往返家中與"瞎子廟"之間,把盲人組織起來,自己出錢買了很多樂器,將那些會吹拉彈唱的組成樂團,親自指導,並聯系演出單位,說服對方給一定的報酬。

而對於那些沒有技藝的盲人,不惜降低身份去靠自己的身份求人幫忙,把他們一個個安排到周邊的橡膠廠,皮革廠,印刷廠和服裝廠裡。為此,老舍跑爛了好多雙布鞋。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好在這一切的努力奔走和溫暖的善良之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們每個人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工作,為自己的生活努力著,慢慢的,條件越來越好,搬到更大的街上居住,"瞎子廟"從此也就作廢了。

在這之後,每天當老舍下班從街上路過時,住在街上的盲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點亮屋內的燈,然後站到各自的大門口前,只是為了跟老舍打個招呼,為他照亮門前的那段路,就像迎接自己的親人回家一般。

這個充滿愛意的光亮,成了那條街上一道不變的溫馨風景線,一直持續到他去世的那一天,從未錯過一次。

盲人們都說,那是因為他們能聽出他的腳步聲。盲人們聽出的那一聲聲腳步聲名叫"善"。

最有意義的善良,就是相互善良。

正應了馬克吐溫說過的一句話: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聾子聞到。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結語

托爾斯泰說: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輔相成。

說實在的,當你的力量可以幫助到別人的時候,那種滿足感動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化作一股暖流溫暖著心臟。

可現如今各種騙局的盛行,再也很少有人看到摔倒在馬路上的老奶奶,毫不猶豫的去攙扶了。

太多人不是不願意做善良的事,而是被騙了太多次,而是被惡意欺負怕了。

任何一個人被冷漠久了,都會對人性產生失望的情緒。

記得有一次手機被偷,大晚上想在路邊接個電話打給爸媽,向很多路人借,都沒有得到回應,最後徒步走了幾公里到朋友那裡,才借到手機得以聯繫。

儘管如此,每次在路邊看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還是會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伸出自己的援手,贈予小小的幫忙。


退休老人為武漢抗疫捐款50萬:善良不是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所以,不管社會變得多麼惡劣,人性變得多麼刁鑽可怕,不管別人是不是打破自己善良的底線。只要做好你自己,只要守住自己的善心,這就夠了。

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善人和惡人,人性的善惡也很難琢磨和判定,但只要你肯多做點善事,這就是對自己人生最溫暖的負責任。

管不住別人,可以剋制自己。


-END-

五月的晴天:專注於兩性情感,影評書評類創作,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所有人都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