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三個月後撞擊地球,就現在的技術,是截擊還是造諾亞方舟現實?

敲不響的木魚598


災難電影終歸是災難電影!電影《2012》雖然已經被我們大眾所熟知,但是這其中也有我們值得思考不符合邏輯的問題存在!


影片中那麼多災難場景同時發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可能,那真的就是造物主存在,既然造物主要滅亡人類,那麼輕鬆一筆地球也就不存在了。最值得人反思的就是影片當中那輕鬆莫過珠穆朗瑪峰的巨大海嘯。要知道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是約為8844米。如此之高的海嘯,需要什麼力量來推動?


要是說三個月以後有顆直徑一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麼其實人類還是能夠有許多辦法來避免的。就算是避無可避,我覺得製造諾亞方舟也太滑稽了!

最接近電影中的末日場景,真實發生在地球上的事情莫過於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根據墨西尤卡坦半島上發現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形成時間推測和恐龍滅絕時間非常吻合!

這和隕石坑直徑超過200千米,推測當時小行星直徑應該在10千米以上,是現在所說的這顆的十倍。但撞擊威力就不能用這個衡量了。絕對不止10倍!撞擊力度使整個地球發生12級地震,掀起的海嘯高達3到5千米!但也沒有海嘯說波及全世界範圍!接近9千米的珠穆朗瑪峰,這個就不用多說,所以造諾亞方舟真的是浪費錢!



對於攔截倒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其實還是非常有可行性的,人類目前所掌握的核武器,把地球炸幾個圈都可以。一千米直徑一顆炸不了多來幾顆,幾顆炸不了來個幾十顆,是有辦法的。我們真的不要低估了人類,估計雖然明爭暗鬥,但真到了人類面對共同的敵人時,不管從人力物力金錢再有所保留那就不對了。


所以我覺得截擊還是很有道理的!既然都能預測行星運動軌道是撞擊地球,那麼對它的運行軌跡和速度各方面都計算得相當準確了,這個時候火箭助推器還攜帶核彈頭打偏的話就太尷尬了!


壹點科譜


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不會導致人類的毀滅,但巨大的生態災難是不可避免的。人類現在無法制造什麼“諾亞方舟”,也沒有必要。

去年1月18日,《每日郵報》有過一個報道,兩週後有一顆編號為“2002Aj129”的小行星掠過地球,對地球有潛在危險。這顆小行星直徑約1.1公里,與題目所描述相當。

2018年2月4日,這顆小行星以每小時107826公里的速度,在距離地球4208641公里的距離掠過地球,我們安然無恙度過一劫。其實地月距離為38.5萬公里,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是地月的10倍多,應該是安全距離。

但這在太空中已經是一個相當近的距離,NASA認為,距離小於7403000公里的小行星,就具有潛在危險。

這個速度是驚人的,每秒約30公里,是我們人類發射航天器速度的幾倍,如果真的撞上地球,後果是災難性的。

1公里小行星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能量相當1000億噸TNT炸藥的威力,也就是700多萬顆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的威力。

如果這顆小行星落在了人口稠密地區,死亡人數將超過百萬;即使掉落在人口稀少或者海域的地方,也將導致地震和海嘯等重大災害,並導致全球性災難。

據科學家測算,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除了當時撞擊導致的災難,還會導致煙塵在大氣中飄浮長達10年之久,灰塵需要六年才能落到地面。地球將會因此變得黑暗、寒冷、乾燥,並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下降8度(攝氏度,後同)。

儘管如此,1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不會導致人類的毀滅,因此所謂製造“諾亞方舟”逃亡大可不必。

而且現在的人類也沒有能力製造出這種所謂的“諾亞方舟”。

現在的人類完全不比恐龍時代,那個時代是沒有智慧的時代,面對自然災害毫無抵禦能力,只有被動的接受。

6500萬年前,恐龍由於體型的龐大和氣候環境變化的不適應,已經日漸式微,這時候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砸向了地球,成為了壓倒恐龍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恐龍完全滅絕還經歷了數百萬年之久,有些恐龍進化成了鳥類。因此可以認為恐龍並沒有滅絕,而是進化了。

這還是一顆直徑10公里的巨大小行星,這顆小行星改變了地球生物進化的進程和走向,或許還為人類的出現提供了契機。

但在今天即使一顆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也不會滅亡。

因為人類已經不是6500萬年前體型碩大弱智恐龍了,而是具有高等智慧的物種,並創造了相對高級的文明社會,掌握著科學技術。儘管這種災難目前人類還無法避免,但已經可以主動採取措施應對了,即使遭受重創,人類還是能夠頑強的生存下來,並能夠度過劫難再創輝煌。

當然如果遇到再大的天體危害,比如一個百公里級的小行星碰撞,那就很可能是人類的末日了,而且人類現在沒有這個能力來對抗,只有自祈多福。

因此小行星撞擊是人類發展到現階段一個最大生存威脅。

截至2018年,人類已經發現小行星127萬多顆,最大的是厄爾枯斯,直徑約1800公里。已經命名的小行星有12712顆,計算出軌跡獲得臨時編號的有679374顆,獲得永久編號的有150106顆,這些數據還是動態的,隨時會添加。

這些已知小行星99%都在100公里直徑以下,只有26顆直徑大於200公里。這些大小行星雖然很少,碰撞地球的概率很低,但給地球造成生態災難並不需要這麼大的小行星,一顆十幾米到幾十米的小行星就能夠給地球帶來災難。

110年前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地區的大爆炸,就有可能是一顆直徑僅60米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冰塊撞擊的結果,這次爆炸導致2000平方公里森林樹木呈放射性倒伏,歐洲都看到亮如白晝的閃光;2013年2月15日,一塊僅16米的隕石墜落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的薩特卡市附近,導致了300多棟房屋窗戶破損,1200多人受傷。

所以這些小隕石撞擊是防不勝防。國際社會早就成立了小行星防範的機構和組織,也研究了不少預警和防範措施。

現在國際組織已經形成一個預警防禦機制,並且專門研發了監控和防範小行星的設備網絡和太空預警望遠鏡,一旦發現小行星的威脅,就會啟動應急防範機制,要求世界各國協調配合。

目前的防範措施有核爆、光帆、引力拖曳、撒網捕獲、鏡子反射等多種方法措施,這裡面最重要的是預警,能夠提前發現,早做準備。即使各種方法失效也可以採取疏散規避的辦法來減少傷亡和損失。

所以如果真正有一個一公里的小行星要撞擊到地球,有三個月的時間,應該會採取上述措施來解決。防範小行星的各種方法都是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在這裡就不詳細做介紹了,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探討。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時空通訊


如果直徑為1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以人類現在的技術,是完全可以攔截掉,沒必要造諾亞方舟。即使沒有攔截成功,也沒必要引起大恐慌,因為這樣大的小行星破壞性沒有那麼大,並不會造成全球氣候大變化以及物種大滅絕,所以人類不會去造出諾亞方舟,反而會在這幾個月時間內製定一個可行的小行星攔截計劃,從而阻止小行星與地球的相撞。



直徑為1公里的小行星威力有多大?

直徑為1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雖然不會導致末日的到來,但也會對一定的區域造成巨大傷亡,所以人類有理由對這顆小行星重視。在它撞向地球之前,想辦法改變其軌道,這樣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產生的能量相當於1000億噸TNT的威力,也就是相當於2000可顆沙皇炸彈的威力,如果撞上地球,必然會造成大範圍的災難。


人類應該是造諾亞方舟還是攔截小行星

對於直徑為1公里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並不會對地球上的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變化,所以是沒必要造諾亞方舟,而人類需要做的事就是籌劃好攔截計劃,如果攔截失敗,則需要快速把撞擊區域的人類轉移出去,避免帶來更大的傷亡。

如何攔截小行星

其實早些年的時候,科學家就模擬過攔截小行星,並制定了相關防範措施。如直接發射火箭到小行星上,然後讓火箭推動小行星讓其改變軌道,但是這就需要製造足夠大推力的火箭,否則無濟於事。


或者在小行星上引爆核彈改變小行星的軌道,這種方法可能比較容易,因為現在人類的飛船已經可以登陸小行星了,核彈一爆炸,只要小行星軌道稍微有點變動,就可能讓其偏離地球軌道,當然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儘可能多發射幾顆核彈。當然除了上面所說的方法外,還有其它方法,但上面所說的方法對於人類來說比較容易實現。


科學日記


如果真的有一顆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在三個月後撞擊地球的話,以現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來看,進行攔截肯定是不現實的。題主所說的“諾亞方舟”指的是庇護所嗎?如果是的話,抓緊時間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圖示:小行星撞擊地球

在地球軌道的附近存在著很多軌道與地球相交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統稱為近地小行星。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大約兩萬顆近地小行星。其中直徑超過一公里的小行星有500多顆。這些近地小行星都存在著與地球發生相撞的危險。這麼多的近地小行星圍繞在地球軌道附近,會讓人感覺地球就像處在滿是槍林彈雨的戰場,隨時都會有被擊中的危險。

其實小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據統計,像問題中描述的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為大約100萬年發生一次。這麼大小的小行星一旦撞上地球雖然不至於讓人類毀滅,但是也會帶來區域的災難的,毀掉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也是有可能的。近代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比較嚴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就是通古斯大爆炸。科學家預計這是一顆直徑在200米左右的小行星撞擊造成的。大爆炸移平了大約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

圖示:地球上的隕石坑

目前人類對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防範系統還遠不完善,對於如何共同預防小行星撞擊地球還沒有達成共識。因此,面對一顆直徑1公里小行星在3個月後要撞擊地球的事情,時間過於倉促,人類可能會束手無策。如果要用核彈攔截小行星,就必須在遠在小行星到達地球之前就將它炸燬,而且越早越好。不然的話,小行星在地球軌道附近被炸碎會更加危險,一顆小行星變成了多顆,直撲地球而來。

圖示:小行星撞擊地球

但是,人類肯定不能做到一發現小行星就立即發射發射火箭攔截小行星的。準備時間可能會超過3個月的時間的。這個任務有那個國家來執行呢?費用誰出呢?這些扯皮的事情估計會發生的。因此,科學家雖然提出了多種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方案,但是在人類還沒有達成共識之前,是不可能實施的。再說了這些方案只是設想,在技術上實施困難還很大。

圖示:地下庇護所

如果人類提前預計到了小行星可能撞擊的地球區域範圍,可以馬上採取措施,居民能夠轉移的趕緊轉移。如果不能夠確定具體撞擊地點的話,那就抓緊時間建造堅固的地下庇護所,儲存好生活必需品,人類躲到地下庇護所中就能夠躲過一劫。建造庇護所還是比較靠譜的,要知道哺乳動物的祖先就是靠地下庇護所躲過了6500萬年前的那次讓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的。

除此之外,地球上的人類只能默默祈禱,最好小行星撞到自己所在的地球另一面去吧。


兔斯基聊科學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km的小行星撞擊了今天的尤卡坦半島,引起的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直接滅絕了地球上80%的物種,其中就有恐龍


當年那顆小行星帶速度達到了40km/s,撞擊後產生的煙塵讓地球的溫度急劇下降,許多動植物就是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滅絕的,大型生物基本都被滅絕了,而小型哺乳動物卻很好的活了下來,最終進化成今天的我們。

現如今人類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水平,雖然暫時還無法抵擋10公里的小行星,但是1公里直徑的小行星還是有辦法攔截並摧毀的,最起碼也能讓它偏離軌道不至於撞上地球,而這一切都需要核彈來幫忙。

地球大氣層內爆炸的核彈藉助於大氣壓可以生成威力強大的衝擊波,一切建築和生物都會在衝擊波下粉身碎骨,但是外太空並沒有空氣,因此依靠衝擊波是無法抵擋小行星帶,人類必須像反導系統一樣對高速飛行的小行星進行精確打擊。

NASA現在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太空檢測體系,擁有豐富的小行星跟蹤經驗,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一經發現就會被密切監視,到時候引導核彈對其進行精確打擊並不困難。

三個月的時間足夠人類毀滅這顆小行星,一顆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完全能把它炸的渣都沒有,高速飛行的核彈頭和小行星相撞時的衝擊能還會進一步摧毀小行星,最後就算產生了一些碎片,也會在大氣層中被摩擦殆盡。

科學技術是我們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當人類擁有足夠的技術之後,就算是火星撞地球也沒什麼好怕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人類必須自知自明,決不可自不量力。一旦有直徑一千米的損星三個月後朝著地球砸耒,依據人類現時科學水平,中途攔截幾無可能,建造諾亞方舟不說造不出,即便能造,三個月也耒不及。再說,就是造成了,卻依然沒離開地球。

大凡隕星按化學成份,可分為石隕星、鐵隕星、鐵石隕星三類,向地球墮落的損星,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會被焚燬大部,也就是說直徑一公里的損星越過大氣層後將直徑不足500米,甚至更小。

石隕星結構比較鬆散,過大氣層時會因劇烈伸縮引發崩裂,變成無數大小碎石塊砸向地面,對地球,對人類損害相對要小。

鐵石隕星亦然,不過比純石隕星危害大。

無疑鐵隕星結構緊密,對地球,對人類危害大極。

作為人類,當然不能坐以待斃,精確襲耒隕星運行軌道,人類科技水平已能辦到,探查好了可能的墮落區域,立馬儘可能地疏散人群,必竟還有三個月餘地。此外,還應該用運載行星登陸倉的火箭,配載儘可能多的烈爆核彈、氫彈,按設計好的行進路線飛向隕星,以便碰碰運氣,爭取在地球大氣層外擊碎隕星,或使隕星改變行走軌跡擦過地球。

總之,這麼大的隕星,尚毀滅不了地球,也滅不了地球人類,但給地球,給人類帶耒巨大損害是無疑的。

隕星若墮向地球斷裂帶,砸向山嶺,肯定造成地震,山動地搖,若墮落海洋,引發海嘯免不了,萬一砸在大沙漠中,那便是不幸中之大幸,不定砸出個新天地哩!

胡扯一通,切勿見笑。


魯陽揮弋


如果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三個月後撞擊地球,就現在的技術,是截擊還是造諾亞方舟現實?

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如果有一顆小行星可能會撞擊地球,那以現在的技術,根本不會在只剩3個月的時候,才發現這麼一顆小行星。事實上,人類目前的技術可以早早地發現這顆小行星,並且可以推算出撞擊到地球的概率。

但是既然題主問了,我們就假設科學家們都傻了,就忽略了這一顆,後來才發現了它。

我們先從這個小行星的尺寸來說,直徑1公里,其實已經不算很小的。但是我們有必要造所謂的諾亞方舟麼?即使造了,往哪裡開?這似乎有點匪夷所思。要知道,距今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直徑可是有10公里,引發了生物的大滅絕。

恐龍也就是在這次滅絕的。

但是,還不至於把整個地球生物全毀滅了。而這一顆直徑就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體積比其實是直徑比的三次方。因此,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只有直徑10公里小行星體積的千分之一的體積。

因此,砸到哪裡,肯定會對那個地方的生物圈產生很大的破壞力,但還不足以把整個人類文明摧毀。

其次,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也不是沒有其他的爆發。可以同時發射幾枚甚至幾十枚大推力的火箭,到預定的軌道,然後把小行星推離即可,連摧毀它都不需要。

如果實在太擔心,直接讓火箭載著核彈頭上天去把小行星炸了,這樣小行星被炸成碎片後,小碎片即使進入了大氣層對於地球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鍾銘聊科學


如果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三個月後撞擊地球,就現在的技術,是截擊還是造諾亞方舟現實?

其實這個話題的關鍵並非是1KM小行星的威力有多大,而是它到底會不會撞上地球!因為小行星的軌道會受到太多的因素影響,假如原本將於地球擦肩而過,結果卻因為人類的瞎折騰反而一頭撞上地球,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諷刺!但如果確信會撞擊地球的話,這事就好辦了,辦法絕對是有的,咱來一一羅列下各種手段,看看哪個比較靠譜?

一般以現在的技術手段讓小行星變軌不外乎引力拖拽、陽光聚焦蒸發小行星物質產生推力甚至給小行星粉刷增加陽光動力又或者給它撞上太陽帆這些溫柔措施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咱只有三個月時間,準備-發射-到達-產生效果,甚至三個月都不夠,它會帶著我們人類的傑作一起撞向地球!那麼就沒辦法了?當然有,時間不夠就需要絕對暴力的手段而且要雙管齊下!

一、將火箭發動機和燃料運送的小行星上組裝,發動然後推離軌道?

這個比較好理解,也比較直接,但三個月的時間,數億千米外的距離,送到小行星上還有多少燃料這值得商榷,如果有大量的燃料的話,這個計劃是靠譜的,但燃料有限或者用陽光產生的電能啟動離子發動機,估計時間就不夠了!這個計劃在大推力火箭能保證燃料的基礎上是可行的,但在現階段,似乎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二、丟核彈爆破小行星,將其炸散?

這個猶如《天地大沖撞》中的計劃,還得在小行星上打孔爆破,還有一個風險是可能把小行星炸散了,但變成了一堆小行星衝地球而來.....這可如何是好?這個計劃不太靠譜!

三、用核彈爆炸產生動力推離小行星原來的軌道?

現階段也許這個是比較可行的執行方案,畢竟獵戶座核裂變飛船計劃和《從地球撤離》中用的都是裂變彈的爆炸產生的推力推動飛船,那麼用小型核彈不斷在小行星附近不同位置爆炸產生的推力和改變方向逐漸讓小行星改變軌道!但有一個極為棘手的為題是小行星可能是某種不規則的運動在自轉.......這絕對是一項要人命的行動,實在難以計算爆炸點和起爆時間!

當然上圖只是給各位參考《撤離地球》中的飛船大小及動力方式!

當然以上計劃並非一定能奏效,因此地面上的堡壘施工必須同時進行,畢竟1KM直徑的小行星也不過就是撓癢癢而已,人類可能會遭受一次大災難,但並不會遭受滅頂之災,撤離沿海低窪地區,或者建立堅固的堡壘抵禦撞擊後的海嘯等!怎麼也得保證一部分人生存下來是不?

其實1KM的小行星即使啥都不準備,倖存者仍然超過95%以上,只不過看掉在誰家頭上了,如果是歐洲的話也許就有某個國家該滅國了,但假如在俄羅斯或者也沒啥大感覺,不用擔心過了頭!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就目前的科技而言,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對我們的家園地球不構成威脅。


大了不敢說,以人類現在的科技軍事力量來看,直徑一公里的小星星向地球撞來確實不具有太大的威脅。防禦手段肯定是攔截,沒有造諾亞方舟的必要。老百姓依然該吃吃該喝喝,倒時看一場煙火表演就好了。


首先天文臺、觀測站都在晝夜不停的對地球周邊的小行星實時監控,偏離原有軌道的行星和欲闖入太陽系的行星不太可能只剩三個月才被發現。即使突發情況發生了,那麼一公里大的行星也夠不成威脅。

小行星要麼是岩石行星,要麼是金屬含量高的金屬行星。對於前者來說沒有什麼是一枚原子彈或者氫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枚,再不行就三枚。現在的導彈攔截水平點對點都可以準確攔截再別說那麼大的目標了。屆時大家只需要做好準備對著漂亮的流星雨許願就好了。


而對於硬度高的金屬行星想要從表面炸碎它是有一定難度的。又因為質量太小所以引力小,想要著陸安裝推進器或者鑽眼兒從心部爆破都不太可能。最便捷的辦法就是計算好路徑與地球公轉軌道,算準時機在合理的點引爆核彈,利用導彈爆炸的威力使其偏離原航線與原航線產生一個足夠的夾角,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從而與地球擦肩而過。

所以即使有一顆直徑一公里的小星星三個月後撞擊地球,人類也不需要建造諾亞方舟,因為它夠不成威脅更不會帶來世界末日。


ooO孫悟空Ooo


不需要擊落也不需要造舟,直接點偏就可以。只要打不中地球,他愛飛哪裡就飛哪裡去,來一場美麗的擦肩而過也未嘗不可。

小行星的直徑是一公里,現在的戰略彈道導彈的精度大約是10~150米,在這個條件之下完全可以使勁打擊小行星的偏角。比如使用俄羅斯的運載火箭,在精確制導的方面打擊一下該星球,這樣這小行星的飛行軌跡就得被改變,那麼就可以使地球免遭小行星禍害。比如,使用大型運載火箭,在小行星向其他星球路過的時候,發射導彈點偏小行星,讓其他星球的引力將其吸收走。

當然,要想直接擊落該小行星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當然也得看小行星的質量,如果是普通材質的行星,那麼可以使用運載火箭發射5000萬噸級別的核導彈,用俄羅斯的發射火箭將其送入太空,俄羅斯運載火箭可以把2.5噸重的彈頭送到土星上去。俄羅斯5000萬噸級別的核彈可以把地表深120公里,方圓700公里的直徑大坑,假如襲擊地球的是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那麼用5000萬噸當量的核彈就可以將其徹底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