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如石書藝


書法的最高境界如同古代劍客的人劍合一,無論是筆法還是章法都體現出人對筆的控制感。

一點一線都能看得出來。有萬豪齊力,也有厚重筋強。

其二結字,有九成宮和米字格,無論哪一種,通篇都能找到結字的規律性。

其三大章法,書法作品的意像表達手法,能夠在章法也就是第一感覺裡看出整幅字的感覺,是否通達,大氣,娟秀,險峻。有亂石鋪路,也有行列整齊,有繁星點點,也有氣吞山河。

總之,最重要,可以引起人們心靈層次對美感的共鳴。這是最重要的!

就像印象派的畫作進不了盧浮宮,而只有楷書才能稱之為真書,但是無論哪一種都有可能經的得起時間的考驗。心靈的共鳴是最重要的。


家居工作室


論及境界,應是一門藝術的最上層建築。這個境界,是內涵的高度抽象,精神的投射聚焦,是超脫物質、直抵元神的藝術覺悟,是物性、理性、人性的多維融合。抱庸不慚,淺談一二。



一、書法的境界究竟是什麼。近代國學大師王靜安言才之學嘗有“境界三論”,第一境為了然境,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要有志向。第二境為苦難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要勤奮執著。第三境為超脫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換個角度,就是順勢而生、乘勢而起、造勢而雄。一個意思。書法的境界,大理也略同。抱庸以為,書法的境界,在於出於法門、自在超然。

書法的境界,或在於爐火純青的筆走龍蛇,或在於收山容海的吞雲吐納,或在於經世閱人的窮孑蒼桑,或在於看花開落的氣定神閒,一定是書者付諸筆墨的質樸情懷。


二、書法的境界應如何界分。抱庸認為,書法藝術品質可分四勝:一是形勝。二是意勝。三是勢勝。四是境勝。形勝,結體或莊穩或險絕,筆鋒正健,結構勻稱,章法和諧。意勝,無論取妍取拙,筆下有珍奇,字中有深味。勢勝,或雄或媚,或柔或剛,都有不同尋常的力量感。境勝,風度氣質,文化涵養,能夠擊中心靈的藝術奇巧。

書法,方寸之地籠挫天地萬物。此四勝者,能得其一輒為大善,因人喜歡各窮其特,不宜必分高下。




三、書法的境界予人的啟示。書法的境界,是學書之人終身習學的目標。從境界的層面來說,書法永無第一,而只有審美角度和欣賞眼光的不同。不論隸篆楷草,也不論顏柳歐趙,何種書體、哪個風格的書法藝術,都同樣是上不封頂,都值得終身深學篤悟。

因此,學顏的棄顏而學歐,學柳的棄柳又習趙,甚至後悔自己當初擇錯了師、入錯了門,大可不必,根本也不是這回事。各書體之間可以交叉學,更名家碑帖可以換著臨,都是書法藝術的打磨豐潤,不應抱有喜新厭舊甚至棄舊的思想態度。



四、書法的境界如何去培塑。書法境界以技法為骨,以文化為魂。要打磨書法境界,抱庸以為至少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思考把握。

(1)夯實書寫技能。重要圍繞三個要素――筆法、筆勢、筆意。所謂筆法,傳統毛筆至柔至彈,鋪毫出鋒千變萬化,要熟練掌握執筆、運筆、用墨技巧,能夠自在隨心地勾勒出剛柔並濟、縱橫捭闔、富於張力的線條。所謂筆勢,就是點畫輕重有別、粗細得當,銜接轉遞自然流暢,勢來不可擋、勢去不可遏,使結字具有生命力。所謂筆意,就是以書寓情,通過筆墨來詮釋書者的文化涵養、性格情懷。

(2)提升書法學養。主要是讀悟臨習古人法帖,初臨而後讀。具備一定臨寫基礎之後,要廣泛學讀碑帖名作。細悟深察古人用筆、線條、節奏、空間技法之妙,融為自已的筆下功夫。宋人黃庭堅曾言:“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太宗皇帝說的更直接:“皆須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臨摹”。

臨帖讀帖,是書法人終身不竟的功課,也是一個養成習慣、提高修養的臻化過程。



(3)培塑個人風格。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書法臻大境、入高格,必須脫帖而得獨妍。帖讀百家,終為博採眾長、為我所用。讀得多,摹得多,關鍵是為了化得多。杜甫曾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話用於書法修行,再恰當不過。


結語。欲成境界,須夯實筆下功夫,臨摹諸家法帖,厚積學養,拓寬審美,循古而不泥食於古。天長日久,風格乃成,境界自出。



抱庸妄談。

(插圖為抱庸習作)

抱庸詩書


大音無聲,大象無形。

書法的最高境界為無中生有,無法中有法;有中生無,有法中無法;法多一分即拘,法少一分即亂;若有若無、若隱若現、隨心所欲,渾然天成!再寫玄妙之感不可再尋!所有規矩即術,所有感覺即道。

道為境界(目標),道不可道,可頓悟!術為路經(方法),術可教,亦可學。

行書第一《蘭亭序》,行書第二《祭侄稿》,重寫,在偶然性與必然性矛盾中,已不是原來的感覺及味道!











謝錫宙


人有多高的境界,書法就有多高的境界!!!


周輝明心跡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從古至今,尚未確認統一標準答案,更未有不約而同的認知和共識。

愚以為,書法屬於源遠流長的傳統國粹文化藝術,是傳統文化底蘊沉澱的結晶,是藝術寶庫中的經典。書法的境界既是線條舞美,又是靈魂濃縮成的精品。一幅高境界書法力作,必須是綜合藝術的薈萃、融合與神契,是漢字最美的顏值,最飄逸的神韻,最靚麗的華彩,最骨感的風骨,最強健的血肉,最豪邁的血性,最通透的血脈,最高度的骨髓兼備,最完美的形神統一,最強大的藝術氣場,最高貴的陽春白雪,最接地氣的下里巴人,最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唯有獨步天下,冠絕書壇,雄峙古今,照徹環宇,流芳百世,此乃堪稱書法的藝境和崇高境界。

分享本人敬臨偉人書作。歡迎留評。











祖顯忠


我認為書法的最高境界王羲之也未曾達到!


可能王羲之的筆法已經到達了最高境界,但是,在結體及章法方面,王羲之也未達到最高層的境界!



我認為的書法最高境界應該是在王羲之筆法的基礎上,更加情緒化,更加縱逸化,每一篇的作品都有其不可重複性的境界,是縱逸的心境與筆法的無間配合,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情緒,有著不同藝術表現的藝術品!



或許有王鐸的某種,或是徐渭及傅山更接近意象,只是他們的筆法尚遠遠地不足以支持書法最高境界,如果是用王羲之的筆法去書寫徐渭,書寫傅山,我感覺就接近了書法的最高境界了!


一笑貫長天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小生不才,斗膽說說個人看法。

最高境界是,忘我——精神氣韻,現實中的再現!

寫字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有的人起的好看,有的人寫的不好看,我們也會看到有些朋友或者公司裡邊掛的書法,中堂,條幅一些作品供人欣賞,而我們看到的這些作品大多數都是詩詞歌賦,還有一些類似於名言警句,這些對於我們觀賞者來說,會達到一種,視覺上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我個人認為他是書法書寫者,個人意志抽象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其中不僅僅我們可以看到作品的章法,筆法結構,用筆飛白,這些都是一個書寫者,在當時的那一刻,其最高的精神體現,這種體現的背後是展現的書法美,以及內在精神的豐富體現。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作品向行書看到整體的布白均勻,上下對等,連貫,氣勢恢宏,用筆提,按,結構嚴謹,中鋒,側鋒,上下呼應左右相顧,這是書寫者,整體章法的精神表現,其整體作品當中的氣韻可以一目瞭然,就像我們很多人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書法家啟功先生也說過,“行氣就是在書法作品中字與字的連接狀態”。

我們結合張旭的《古詩四帖》來具體說下最高境界,忘我——精神氣韻,現實中的再現!

該作品佈局大開大合落筆千鈞狂而不怪,書法氣勢奔放,字裡行間內蘊無窮,古趣盎然,整體佈局充滿張力,行筆出神入化,很多是筆斷意連,令人遐想無限,整體而又錯落有致,剛柔相濟,渾然一體,此作品真的是忘我精神氣韻現實中的再現!






wlc521zj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當下的情感思想的馭字自由。

這種自由伴隨有幾個特徵:

1.有我之體。相當多的人一輩子沒有自己的字體,帶著書法面具(如王羲之體、顏體、趙體、王鐸體、啟功體)在書寫。無體者必無自我。有我體者自我意識才會形成。

2.忘記技法。擁有深厚的書法功底,但忘記技法,無意識使用技法。一個人憤怒,他不會去表現憤怒:跺腳、罵人、廝打、面紅耳赤、聲嘶力竭等憤怒技巧(就像書法技法),他在一口怒氣之下,無意識下就憤怒特徵(形式)爆發了,而且還不重樣。真正書法也如此,不去表現書法技法,但無意識、想都不想就使用了書法技術技法,氣機精微之下也不重樣。

如果在寫時考慮這個字怎麼寫好看,把意識放在字法上,絕對不是上乘的書法。譬如抄詩摘詞等,只是“表演式書法”、有為書法、技巧書法。

最高境界書法,怒則字重,喜則字輕,憂則字滯,逸則字靈。字隨心轉,筆觸心結,自然而然,鬼斧無意,氣機自由。

3.得意忘形,形意一體。即重意且不追求形式但有形式之美伴隨。藝術與工藝的區別在於,藝術是基於技法技術且有情感思想(意),工藝著重在形式技巧。前者愉悅心靈,有靈魂之美,後者愉悅眼球,有形式之美。藝術必有工藝基礎,工藝卻達不到藝術層次。

天下第一二三行書都是“得意忘形、形意一體”的佳作。第一第二行書多有塗抹,形式不美,實性情馭之。

得意忘形,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當下的意駕馭當下的形。譬如用王羲之體、顏真卿體、啟功體抄寫“卻把青梅嗅”,王羲之體、顏真卿體、啟功體有“精氣神”,但絕無“卻把青梅嗅”的當下靈魂,這顯然是“得形忘意”,失去了書法的本質:情感思想。

書法的本質是情感思想,書法只是表達情感思想的通道。

凡是提倡“重、拙、大”等固定形式風格的理念者,實質沒有理解書法的本質,情感思想乃龍行在天,氣質氣象萬萬千千。就算是同一個人,情感思想之喜怒憂思悲驚恐怡等各具氣象,豈可以一個面具“重拙大”覆蓋之?如按此標準,第一二三行書則不合格。

4.人書一體。書法即我,我即書法,天人合一,人書相融,人書一體。性情所在,氣之所至,氣象萬千,氣機精微,以意馭字,以意馭形,以意馭文,不可重複,不可描述,不可再現。

一個人當時很憤怒,他過後能重現彼時憤怒的精微狀態嗎?神仙都不可能。書法也是如此。只有重書法形式者,每次都能寫得一模一樣,因為“重形無意”。

書法成長過程,是一個去璞我,升我技,尋自我,成自我,退我技,忘自我,得自由,達超我的心階之路,很多人在臨帖時,積習之下,自我倒下,失去自我,入而不出。


urna風之度0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書法進入高境界時,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有所表現。

最初學書法,你會執著於貼臨的像與不像,間架結構

是否合理,一筆一劃是否到位,因為太執著,所以功利

之心就會很重,刻意營造,執意追求,造成全身

緊張,肌肉痠痛,幾個小時的訓練,全身疲累,

這些表現都是初級階段的表現。

進入高境界,就如同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你會得到不同的感受,你進入書法狀態是一種

輕鬆自然的體驗,全部放鬆,心情愉悅,你不會

再刻意地糾纏什麼,即便是臨習古人作品,你也會放鬆

身心,順其自然,像與不像已經沒有那麼重要,

因為你對自己幾十年的功夫信心十足,你也不太會在意

哪個字寫的好還是不好,因為你知道自己的實力,並

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你知道你的某方面已經

超越了前人,你也知道在哪方面存在問題,因為你

見的太多了,實踐的太多了,你更不會太在意

別人對你作品的評價,因為你知道所有的評價都

不如你自己更瞭解自己,別人說你的作品好與不好,

已經無法改變你自己的書法藝術格局,這時,書法對

你而言,就像一杯清茶,一杯紅酒,每當你與書法

同行,你就感覺是與快樂同在,與幸福相伴,你

再也不會期待著書法給你帶來金錢等方面的益處,

你只知道,書法是你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你不能離開書法,因為墨香已經被融進血液中,

成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最珍貴的動力和能量。

下圖照片:明代金琮【為以言書四先生詩】節臨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明代卷



素里布衣楊半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宗明義給個答:"成則無體",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拿杜牧的《張好好詩》捲來說事,詩卷的字你尋不著它的出處,從筆法到結體,都與正宗大法之《蘭亭序》大相徑庭,況且又缺失了魏碑的直白與堅梃。杜書學的是哪一門子哪一宗派的字?一無所知,分明十足十的"野路子""江湖體"。但不幸的是,杜書讓時下很正經的傳統書法人士大悲摧。《張好好詩》卷書法超凡出俗,且雅俗同賞,獨立三界之無法之書法,是對有法之傳統書法的超脫,是來自自然的書寫,是我行我素不拘一格唯我在寫字的一種無法的書寫狀態,毫無掛礙大膽放肆不顧及書法"創作"的套路,居然甩掉"九朽一罷"的古訓,毫無傳統之脈相,離經而叛道,一意孤行,直抒情懷,自闢新意,與詩作結伴同行,合二為一,以無法之書法誘導讀者與他哀樂悲歡與共,伴他當了一回浪蕩子多情郎的色鬼心路歷程。真"心畫"之書作是也。正是這種江湖體的野路子書法,成就了"書法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