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奉天省”!

遼寧省,省會瀋陽,舊稱奉天。那麼由“奉天”改為“遼寧”是什麼時候的呢?

先看看遼寧的淵源。戰國至魏晉南北朝時,遼河以東設遼東郡,遼河以西設遼西郡;遼金時,設遼陽府;元朝時,設遼陽行省。

遼河作為這一帶的母親河,對於地區的影響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歷史上這塊土地長期用“遼”作為地名。

清初時設遼東將軍,到了康熙年間改稱為奉天將軍,清末改為奉天省;清朝改稱“奉天”,主要是因為:

遼河流域是清朝的發祥地,取“奉天承運”之意。

奉天承運—“奉天省”!


再看看他的演變。

1657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今瀋陽設奉天府,這是瀋陽又名奉天的由來。

1662年,改統轄今遼寧地區的“昂邦章京”為“鎮守遼東等處將軍”。1665年,又改稱“鎮守奉天等處將軍”,即“奉天將軍”。而後“奉天”逐漸由原來奉天府名稱擴大為其所轄的整個行政區稱謂。

1747年,定稱“鎮守盛京等處將軍”,即“盛京將軍”,但其所轄行政區仍稱奉天。

1907年,清廷改東北地區的軍府製為行省制,裁撤盛京將軍,設奉天省。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南京,宣佈東北易幟,國民政府獲得了形式上的統一。

同時,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認為奉天省的“奉天承運”封建意味太濃,和所謂的民國政府背道而馳,於是在1929年2月5日國民政府173號決議上,將奉天省改名為遼寧省。取

“蓋取遼河之東為遼東流域,遼河之西為寧遠河流域,遼河兩岸永遠安寧”之意。

對於奉天省改稱遼寧省,當時的《盛京時報》曾作了專門的報道。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審定的《中華最新形勢圖》中也對此作了專門說明:“遼寧,舊稱奉天,以奉天兩字含有帝制意味……改今名,取遼域安寧之意。簡稱遼,別名遼東。”

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後,復改為“奉天省”。

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民國政府調整東北地區行政區劃,將其改回“遼寧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