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夏桀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商紂


“奉天承運”,這個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哪怕看書的時候沒注意在電視劇裡面也沒少聽——基本上現如今只要是古代劇十有八九都要涉及帝王,有帝王十有八九就要發詔書,而只要發詔書百分比第一句話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大家想想有木有?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其實這個詞正式被使用是源自於明太祖朱元璋,再往前的唐宋甚至秦漢如果出現那隻能說是編劇導演們集體“穿越”了,當然了,這個詞是朱元璋造的,但概念卻是由來已久,早在秦朝就有了。

它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呢?其實並不難理解,指的是帝王之位乃是受命於天,同時也承載了天地的氣運,是“天授神權”最好的詮釋,比如天下至寶和氏璧被做成皇帝的私人印章(玉璽)的時候,下面刻著的八個字就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當然了,來自於現代的我們都知道這不是真的,這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天子”(天帝都不存在,更不要說天子了),否則歷史上也不會有這麼多次的改朝換代了——畢竟不管哪種說法老天爺都只有一個,不可能兒子今天姓劉,明天姓曹,後天又姓趙了。

其實這個道理想必那些帝王們心中也都明鏡似的——尤其是那些推翻前朝的開國君主,所以這話也就是愚弄愚弄下面的官員和百姓們罷了,以便於自己的統治,但是這裡面也有極少數的人忽悠下面忽悠多了,竟然最後自己也信了,真的把自己看成了永生不滅的上天甚至是太陽。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知道是誰了——沒錯,這正是上古三朝中夏朝和商朝的最後一個君主,夏桀和商紂!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其實這哥倆兒並非無能,甚至單論能力的話在整個朝代縱向比較還是相當不錯的,此外他們也不是沒有機會把挑戰者扼殺在萌芽狀態,只不過他們的這種傲慢和自信給了自己無限的底氣,讓他們又把機會輕輕放過了,最後導致身死道消,家破國亡,改天換日。

接下來咱們就來分別聊聊這兩位。

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其實夏桀並不是他的名字,夏代表的是“禹傳子家天下”由啟一手開啟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而桀是他的諡號,他的真名叫履癸,乃是帝發之子。

其實夏朝在桀登基之前就已經開始衰敗了,比如夏桀再往上數三代的帝孔甲,這位老兄極為好色,淫亂宮廷,然後上天都忍受不了了,竟然派了兩條龍飛到了他的宮殿。

《史記.夏本紀》: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

那個時候我們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應該還沒有完善,所以這龍不僅不是祥瑞的象徵,反而是妖孽的代表——而且還是妖王那個級數的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所謂天之將興必有禎祥,天之將滅必有妖孽,那個時代的人可是非常迷信這個的,認為都是上天給予的褒獎或者警示,比如後世的商王武丁在祭祀老祖宗的時候有一隻野雞飛到大鼎之上就讓他連夜睡不著覺,以為祖宗拋棄自己了,更何況這次來的是兩條龍呢?

當然了,這兩條龍並沒有對夏朝做什麼事情,也沒像是神話之中那般或是噴火冒煙或是興風作浪的,反而有一條死了後還被帝孔甲做成肉醬給吃了,但是這種陰影已經埋下了,其餘諸侯都已經開始紛紛背叛夏朝。

而到了夏桀這裡,他並沒有吸取祖輩的教訓,繼續不修內政,不管外務,“築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窮奢極欲,還和妺喜為代表的各路美女整天飲酒作樂。

當時賢臣關龍逢就幾次勸諫,夏桀不僅不聽,而且後來聽的煩了索性還把關龍逢給殺了,這樣別人自然也不敢說什麼了,夏桀的耳根子也清淨了,可以安心的繼續作樂。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當時夏朝統治下的百姓們忍受不了他的暴政,各種怨聲載道,但是夏桀聽到之後不以為然,反而哈哈一笑道:“我就是老百姓的太陽啊,你們什麼時候看到太陽會不升起來呢?如果有一天太陽完了,那才是我滅亡的時候。”

太陽當然不會亡,所以夏桀毫不擔心。

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而在夏朝這個中原之主日漸衰弱的時候,周圍的諸侯們卻在飛速發展著,各自提升自己的實力——那個時候雖然夏朝已經建立了政權,但和後世的那種中央高度集權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其實差別很大,對於其餘諸侯的控制力有限,更多隻是一個盟主的角色。

而這裡面發展最快的是商部落,尤其是這一代的族長湯非常能幹,再加上之前祖輩長達十四世的積累,已經具備了和老大夏朝扳手腕的能力!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夏桀聽到了商湯的名聲之後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擔憂,就派人把湯抓起來關了起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商部落的長老們送來了豐厚的賄賂,也許是有人替湯求情,也許是湯韜光養晦的裝慫讓夏桀放鬆了警惕,這些沒有記載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最後結果卻是桀又把湯這個巨大的威脅又給放了出來。

《史記.夏本紀》: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

放虎歸山,這是何等愚蠢的舉動,或許根本原因還是夏桀的那種“日有亡載?”的底氣吧,結果商湯回去之後更加積極的準備,還招攬了賢臣伊尹,又拿葛伯等對手磨刀和練兵,從朝內朝外都做好了準備,然後立下《湯誓》,正式開始伐夏。

而此時夏朝的民眾們早已經不堪重負,對夏桀發出了“太陽神大人啊,你啥時候要滅亡的話,我們情願和你同歸於盡!”的怒吼,其實那個年代的百姓還是很相信鬼神的,他們也認為夏桀代表了神祗,可如今他們活都活不下了,就算你是神也只能和你拼了!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一方是兵強馬壯政治清明的湯統領的商部落,而另一方卻是恨不得和自己老大同歸於盡的夏朝民眾,這場戰鬥根本不用進行就已經勝敗已分了!

《史記.夏本紀》: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伐夏桀。桀走鳴條,遂放而死。桀謂人曰:“吾悔不遂殺湯於夏臺,使至此。”

就這樣商湯輕鬆擊敗夏桀,並把他放逐到鳴條,桀這才悔恨萬分道:“早知道朕當時就把你丫的殺死在夏臺了,哪裡還有你的今天?

但是這世上從沒有後悔藥可賣,在放逐的過程中夏桀就死去了,這輪太陽也終於墜落了。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

天道有輪迴,商湯推翻了夏桀,建立了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然後經過悠悠六百載之後,終於傳到了帝辛這一代——或者叫他紂王大家更習慣一些。

其實在這六百年裡,商朝也是經歷了數次衰敗的跡象,比如一度荒唐的太甲,比如盤庚之前多次遷徙導致人心動盪,再比如武丁之前離心離德連祭祀老祖宗都有野雞來搗亂,雖然靠著幾位中興之主又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了,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都沒能繼續保持下去,往往都是一代興而數代衰,總的趨勢還是徐徐下降的。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而到了紂王這裡也打算繼續“中興”一把,而且他也並不是沒有這個條件,單從個人能力來說他是文武雙全,極為優秀的。

《史記.殷本紀》: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而且據記載紂王一開始確實是想要有一番作為的,他讓人開墾田地,祭祀祖宗,還親自帶兵征討“夷方”,大勝而歸,還帶回了許多奴隸。

也許是先期的這些功績讓紂王衝昏了頭腦,認為已經商朝已然“中興”了,他接下來該好好的享受人生了,就讓人準備酒池肉林,寵幸妲己等美女,高蓋鹿臺來收集奇珍異寶,並且還創造瞭如“炮烙”這樣的酷刑來威懾官員和百姓。

然而紂王高興的太早了,之前數百年挖下的大坑又豈是這麼輕而易舉就能填上的呢?就在他歌舞昇平的時候,西邊的周部落也開始慢慢的變強了,尤其這一代的族長周文王姬昌更是英明神武——一如當年他老祖宗商湯一樣。

然後紂王忠心耿耿的小弟崇侯虎就來悄悄打小報告,紂王就派人把姬昌給抓了起來囚禁在羑里,這一幕也同樣和六百年前一模一樣,但不知道紂王為何沒有從自己的老祖宗商湯那裡吸取教訓,竟然也和夏桀一樣把這個最大的潛在敵人給放了!

而且紂王做的比夏桀還要愚蠢,他收下西周的賄賂後不僅放了姬昌,還答應姬昌的請求廢除了炮烙之刑——等於給政敵大大的做了一次宣傳,同時還把鐵桿小弟崇侯虎給出賣了,從而涼了其餘小弟們的心。

但是紂王不在乎,他和夏桀一樣充滿了自信,認為自己乃是天命之主,又豈是人力可以改變的?

殷有三仁,一無所用

就這樣姬昌死裡逃生之後反而因禍得福,這次“政治獄”讓他的名聲更高了,其餘諸侯也都紛紛來投奔,然後他就開始利用紂王賜給的征伐的權力四處擴張,並堂而皇之的把崇侯虎這個敵人拿下,可謂恩威並施。

《史記.殷本紀》: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以請除炮格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

然後他又請來了以姜子牙為首的各路優秀人才,雙方此消彼長之下實力差距越來越小,當時的八百路諸侯暗中都認為西伯侯才是得天命者,而非自以為是的紂王。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其實紂王這邊也不是沒有人才,比如被後世孔子所推崇的“殷有三仁”,其中微子是他的庶兄,屢次相勸無果之後只能棄暗投明“去商奔周”,好為殷商留下一點血脈——後來紂王的兒子武庚叛亂被誅殺,繼承了殷商祭祀的還真的是微子。

而另一仁比干據說是紂王的叔伯,他選擇的是一條“以死相諫”的道路,拋開生死對紂王力諫——什麼難聽說什麼,怎麼危險怎麼形容,讓剛愎自用的紂王勃然大怒,要看看這位聖人的心臟,比干也算是求仁得仁了,但卻沒有任何效果,紂王依然我行我素。

而另外一位仁者箕子知道商朝大勢已去,非人力所能改變了,因此只能走了“明哲保身”這條路,開始裝瘋賣傻,紂王覺得很丟臉就把他給關起來了,直到後來周武王才解救了他。

就這樣殷商的三位聖人,而且還都是紂王的血親的微子,比干和箕子,死的死,關的關,跑的跑,殷商更加衰弱了,而且連皇親國戚都是這個下場,其餘的文武百官還能怎麼樣呢?要麼裝聾作啞,要麼只能像費中惡來這樣的阿諛奉承,哄紂王高興,但其實等於“助紂為虐”,把殷商這個坑挖的越來越大。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當然了,文王並沒能親手擊敗紂王這個大敵,但卻已經為兒子做好了萬全準備,在他死後沒幾年周武王姬發就帶著大軍討伐商紂,雙方在牧野大戰一場,並以商朝軍隊反戈一擊而結束。

此時的紂王只能自焚於鹿臺,而且死後還被周武王親自斬首示眾,上天也放棄了他。

紅塵說

這就是夏桀和商紂從自信滿滿以“天命之人”自居,但最後卻都被推翻的過程,整個軌跡都是非常相似,也難怪後世哥兒倆都每每被相提並論了。

其實他們並非沒有機會改變這個局面,但又都被自己放過了,這裡面上古時代的那種“天命觀”可以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於那個時候的生產力極其不發達,鬼神崇拜的觀念還是深入人心的,其實絕不止他們兩位,大部分的百姓和諸侯們也都深受影響。

夏桀商紂——“奉天承運”本是忽悠百姓的,奈何最後連自己也騙了

只是夏桀和商紂做的實在是太過了,讓百姓乃至其餘治下的諸侯都沒有了活路,這退無可退,忍無可忍之下也只能奮起反抗了,就像是夏朝百姓們悲憤的發出“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這樣的怒吼一樣,其實他們並非不敬畏“天子”,只是自己都活不下去了,也只能殊死一搏了——跟著商湯和西岐造反也許還有一線生機,跟著原來的老大隻能死路一條。

所以,其實從來都沒有什麼“天命所歸”一說,要說有也只能說是順應了當時大部分百姓的意願的人就是順應了天命,對此後世大儒孟子給出了簡潔精闢的總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換句話說,這民心才是真正的天意,能為大多數人民服務的,才是“奉天承運”的天子,否則那就只能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了,這個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作為典型案例的夏桀和商紂,也算是為此從反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