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色的社會主義鐵拳面前,再彪悍的東北土匪也只是戰五渣

筆者剛來北京工作那會兒,總有一些家住關內的同學

問我:

  • 東北民風是不是特別彪悍啊?
  • 東北男人會不會打老婆?
  • 東北人是不是喜歡打架?
  • 東北的女生是不是脾氣都特別不好?

......

在紅色的社會主義鐵拳面前,再彪悍的東北土匪也只是戰五渣

????

筆者個人認為,東北民風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彪悍”。不過回看歷史,確實有過一段“彪悍”的過往。確切的說,是一小部分東北人的“彪悍歷史”。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看看。


歷史上,東北開發的很晚,這跟其一直遊離在中原傳統農耕文明之外有很大的關係。

東胡、鮮卑、柔然、室韋、靺鞨、契丹、女真甚至是思密達的祖先高句麗(據說是)都源自東北。

這些遊牧+漁獵部落,打砸搶搞破壞倒是比較在行,搞基建促生產明顯比不過中原王朝,至於提升經濟這事兒,更無從談起了。

但是,東北自古以來都不窮——“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地方,怎麼可能窮嘛!

打漁捕獵為生的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大清朝之後,

東北成了他們的大後方。清朝國力強盛的時候,政府嚴禁關內的漢族老百姓去關外搞農業養殖。

到了清朝後期,國力日漸衰微,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政府的公信力也跟著下降了。

以今天山東河南為主體的農民們一批又一批的湧進了東北地區——這就是傳說中的“闖關東”

在紅色的社會主義鐵拳面前,再彪悍的東北土匪也只是戰五渣

電視劇《闖關東》截圖

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時候,大連總人口的60%以上,是山東人的後裔。所以大家如果去大連,就會發現大連口音“很不東北”,“有一股海蠣子味兒”,跟山膠東地區更接近。

但開始的時候,這些關內的農民只能從事極為繁重的體力活,因此一直不受本地人待見。

電視劇《闖關東》裡面描述的主人公朱開山在老金溝淘金的故事,便是當時的生活縮影,尤其那句“老金溝淘金,滿族人不幹,本地人不幹,山東人幹”,更是這些創業艱辛的真實寫照。

但總的來說,這些關內的農民,淘金的淘金、種地的種地,搞養殖的搞養殖,日子要比在關內強多了。

按照經濟學原理,無政府狀態下的東北,應該是個商業極其發達的沃土才對啊,但真實的歷史卻有點不太一樣....


憑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富庶的資源,大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不過這時候,有人卻打起了歪腦筋。搞生產太辛苦了,搞搶劫來得多快啊。於是,傳說中的土匪組織,就像今天的共享經濟一樣,如雨後春筍一般躥了出來。

因為政府控制力出現真空,成了氣候的土匪儼然以公務員自居,甚至還劃定了勢力範圍,取代政府收老百姓的稅了。

而土匪金字塔的最頂峰,無疑是東北王張作霖。

在紅色的社會主義鐵拳面前,再彪悍的東北土匪也只是戰五渣

張作霖

這位祖籍河北大城的土匪瓢把子,巔峰時期,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組建安國軍政府,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是國家最高領導人。

掰手指頭數數,能逆襲到這個程度的,只有漢高祖劉邦了。

20世紀的前幾十年,整個白山黑水無時不在上演著黑吃黑的戲碼。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土匪們的勢力範圍也趨於穩定:

有的投靠官府成了政府軍;有的憑藉天險要道聚嘯山林,做山大王;有的選擇跟外國勢力眉來眼去,但無一例外,作風都極其彪悍。

說搶劫就搶劫,說滅門就滅門,絕不拖泥帶水,以至於普通老百姓談之色變,頭都不敢抬。

靠著這些亡命徒,東北局勢甚至趨於穩定。據說當時東北有150個縣城,100多個偏遠的被土匪控制著.....您說這是啥事兒?


即便到了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人也對這些土匪毫無辦法。

日本人剛開始拿“以華制華”的套路離間土匪。

他們為了引誘一些大的土匪頭子為自己效力,又送糧食又送裝備,這些土匪頭子態度都特別好,等回過頭來就“翻臉不認人”了。

什麼,你讓我打別的山頭,不行不行,我不打,我裝備不行也沒多餘的糧,要不您再給點兒?

即便是打,也都是妝模作樣的開幾槍消耗消耗子彈,等把子彈全打完了就大搖大擺的去領錢。氣的日本人直咬牙,但又無可奈何。

當時關東軍的戰鬥力,肯定遠勝於土匪;不過真要打,損耗太大,性價比太低。後來也只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了。


1945年,日本人投降了,整個中國陷入沸騰,東北也不例外。與此同時,國共兩黨的勢力也都在第一時間進入東北。

國軍的派系極為複雜,中央軍跟地方軍閥關係也頗為微妙,有些部隊的戰鬥力甚至還不如這裡久經磨礪的土匪部隊。

所以,國軍到了東北以後,也沒法子來硬的,就直接發委任狀做招安,封了一大堆軍長師長總指揮。

你看神劇《獵鷹1949》裡面,孟海馬為了給燕雙鷹弄個下馬威,整出來的“毒鍋取錢”、“過釘板”和“火刀山”,就是典型的土匪把式。

在紅色的社會主義鐵拳面前,再彪悍的東北土匪也只是戰五渣

然而,燕雙鷹同志分分鐘教他們做人

但是,那個意志品質最頑強、革命最徹底且最不信邪的紅色力量,打破了這片土地上的所有遊戲規則。

對於土匪這種反社會組織,我軍就兩個觀點:

要麼就老老實實接受改造,該接受審判的必須接受審判,該槍斃的必須槍斃,剩下的老老實實好好做人;要麼就接受紅色鐵拳的敦敦教誨,全員灰飛煙滅。

你看我軍領導,那可都是根正苗紅、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你一土匪頭子想跟人家平起平坐當軍長當司令,怎麼可能?

所以,當時的土匪頭子基本上都選擇了國軍,做了師長軍長總指揮。

這些土匪的戰鬥力可不容小覷,除了實戰經驗豐富,裝備也極其精良。

當年日本人的機槍迫擊炮,可沒少被這些土匪洗劫。據說我軍在東北剿匪,經常會遇到幾百人土匪窩,裝備有幾十挺輕機槍的奇觀,可以說非常奢侈了。


既然這些土匪加入了國軍,那就是人民的敵人了。他們天真的以為,這支衣著破爛,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軍隊,是個不折不扣的軟柿子。

他們滋擾百姓,打劫並殘忍殺害我軍的哨兵,甚至還攻佔縣城,集體屠殺我軍政府工作人員,可以說雙手沾滿了革命群眾的鮮血,極其罪大惡極。

引用一位長者曾經說過的話,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看艱苦奮鬥,更要考慮到歷史的進城。顯然,這些土匪註定成為歷史車輪下的亡魂。

我軍的宗旨是“以牙還牙,加倍奉還”,所以一支又一支精銳小分隊(我估計跟現在的小型特種部隊差不多),潛入深山綠林,通過人糞馬糞和腳印、被折斷的樹枝,辨別對方的規模和匪巢方位,經常打出以少勝多的漂亮仗。

像《林海雪原》裡的楊子榮,就是個戰術素養和心理素質超一流的特戰專家。隻身一人獨闖虎穴,跟大部隊裡應外合,徹底消滅座山雕勢力。

在紅色的社會主義鐵拳面前,再彪悍的東北土匪也只是戰五渣

電影裡的楊子榮

對這些惡貫滿盈的土匪頭子,我軍絲毫不手軟,槍斃砍頭眼都不帶眨一下。

剛開始的時候還講究“首惡必究,脅從不問”,後來發現這些土匪小弟“狗改不了吃屎”,還是選擇當土匪,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給他們下最後通牒,給你個時間點,你還不投降,就等著吃槍子吧。

狠嗎,當然狠;方法管用嗎,非常管用。

說句不好聽的,你就不能把這些土匪當人看,他們就是一群戰爭機器,你在一念之間心慈手軟,下一秒就可能掉腦袋了。

人家孔子老先生都說了: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正是用這種乾脆果斷的“笨方法”,東北的老百姓們從此過上了消停日子。

所以說,做事情要講究基本法,不要刷小聰明,紮紮實實做事真的蠻重要的。不要投機取巧搞大躍進,最後啥都沒幹成,信心也沒了。

到了1947年,這些彪悍的土匪徹底被我軍從地圖上抹去,土匪頭子們要麼被槍斃,要麼被判刑,接受改造的陸續被收編加入東北野戰軍。

至於建國以後,東北一躍成為我國重工業基地。至於土匪什麼的,早已化作歷史的塵埃,消失的無影無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