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的毛病呢?

甜寶愛學習


孩子的成長途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發脾氣就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處於叛逆期的時候。

我家孩子十一歲,這兩年他脾氣特別大,還不聽勸說,經常為了一個小問題,我們倆就你一言我一句地吵了起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他哭了,我也氣得不輕。

有一次他又開始發脾氣,我突然覺得他發脾氣的套路和神情都像極了我,我突然醒悟過來,孩子愛發脾氣,和我有太大的關係。我對老公說孩子越來越像我,應該由他來管教了。可老公太忙,實在管不上。沒辦法,我就認真做了反省,仔細分析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進行了相應的改正。幾個月過去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現在孩子已經很少發脾氣了。我是這麼做的:

一、孩子發脾氣時,我就閉上嘴巴不發言。

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沒有立竿見影能看到效果的。想要不和孩子吵架,第一步就是不創造吵架的環境,孩子發脾氣,我就不吭聲,實在看不過眼了,就轉身走掉,不去面對他。孩子發脾氣無人回應,他發兩句牢騷也就過去了。

這不是對孩子的縱容,這麼做有兩層意思,一個是要重新給孩子樹立榜樣,媽媽不發脾氣,媽媽不吵架;二是冷處理,再大的火氣,過了時效也就沒有什麼了,給孩子機會讓他學會慢慢地冷靜。

開始的時候是比較難做到的,因為以前的經驗在,看到孩子瞪著眼睛發脾氣的樣子,狠揍他一頓的心都有。以前是直接嗆過去,現在要裝著沒看見,很有難度的,內心深處多提醒自己:我不要孩子變成另一個自己。實在不行,趕快離開,換一個地方刷刷手機,轉移一下注意力。

事後,一定要找孩子溝通,告訴他發脾氣是不對的,再把讓他發脾氣的事情捋一下,告訴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態度,平靜後的孩子,還是很容易接受意見的。但是,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好,不要把溝通變成另一場戰火。

二、找一下孩子發脾氣的深層原因。

我認真想過,我家孩子脾氣越來越大,是從小寶出生開始的。小寶出生後,我父母過來照顧我們,接送孩子上學的工作一直是我父親去做的。孩子到家後,我看到他不好好練琴、不好好寫作業就批評他,說了幾遍還不聽,就開始吼,開始罵。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我在小寶身上花費了太多的耐心,到大寶的時候一點兒耐心都沒有了,自己都覺得自己暴躁無比。

孩子的脾氣讓全家人無法忍受之後,我和父親交換了工作,他在家裡和母親一起照顧小寶,大孩子的接送工作由我來。每天在路上,孩子給我講他在學校發生的好的或不好的事情,講他最近看書的感受,講他的新奇想法和理想,每天,三十分鐘的步行時間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到家裡後,孩子像換了一個人一樣,練琴和寫作業也積極了很多。我現在每天只是督促他練琴,不再管他作業了,我對他說我給予他信任,相信他自己能處理好。

找對了原因,改變了對孩子的態度,加深了和孩子的交流,孩子幾乎不再發火了,相對幾個月前,簡直成了一個乖寶寶。


小寧大遠養成記


許多小學生缺乏情緒自我控制能力,他們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而大發雷霆。面對孩子們的這種情況,作為家長說先要分辨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提供幫助,提高孩子的忍耐力、控制憤怒。

1、關注孩子的憤怒,分辨孩子的情緒。有些孩子不會表達感情,傷心、失望、焦躁、鬱悶時不會表達,只能用發脾氣來表達。面對這樣的狀況,家長要認真傾聽並給予自己的理解和同情,教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這時不需要大人來評判他們的行為是否正確。

2、利用說明或妥協等言語上的方式對孩子的忍耐力進行培養教育,不要用無條件的大聲責備與強迫性教育。

3、家長要以身作則。許多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方式是從家長的行為方式上模仿而來的。想要孩子學會控制憤怒,家長自己就需要做到遇事心平氣和,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

4、營造祥和、寧靜的生活環境有利於孩子獲得內心的平和、安寧。

5、當孩子要發脾氣的時候,建議他暫時離開讓他生氣的環境或事情,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6、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讓他問自己一些問題:為什麼生氣?這件事或人值不值得發脾氣?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發脾氣對我有什麼好處嗎?

7、遇到特別令人生氣的事情時,告訴孩子不妨把怒氣發洩出來。但是也要告訴孩子,發脾氣也要有限度,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不能做出過激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