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6000多里路,终于“还了50块钱”

奔波6000多里路,终于“还了50块钱”

郭锡平向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

“我从小在新疆长大,但对寿光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郭锡平说,他的祖籍是侯镇,爷爷奶奶是土生土长的寿光人,父母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到了新疆的牧场,他出生在新疆伊犁,现在生活在乌鲁木齐。郭锡平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从小生长在新疆,但对故乡寿光有一份难舍的情愫,在上世纪80年代,郭锡平曾在寿光一中读书。但因为父母都在新疆,所以后来他还是回到了新疆工作。

5年前,郭锡平有一次出差到潍坊昌乐,虽然离寿光很近,但遗憾的是他没能回寿光看看,当时为了方便与家乡的人常联系,他还办了一张潍坊的手机卡。“在寿光,我有同学、亲戚,我希望能够多与他们联系,以后能够有机会再回寿光老家。”郭锡平说,多年没有回寿光了,他的心里有太多思念。

2017年12月31日时,发生的一件事,再次让52岁的郭锡平动了回寿光的心思。有位自称寿光人的女士打来电话,告诉郭锡平,因为按错了号码,错将50元话费打到了他潍坊的手机卡上。“当时,我考虑到电话诈骗时有发生,想查一下话费记录情况,但因为在新疆的营业厅无法查询潍坊电话号码的详细充值记录,我只能作罢。”郭锡平说,自己成长在那个唱着“捡到1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歌的年代,上学时,在路边捡到钱都会交给老师,所以虽然是50元钱,他始终惦记着回寿光一定要查清楚,然后将钱汇给对方。

就是这个归还50元话费的心愿,让郭锡平在今年4月份,从3千多公里外的新疆乌鲁木齐回到了寿光。“4月20日寿光举行菜博会,来参观一下菜博会也是我多年来的愿望。”郭锡平说,他到寿光后,临时住在亲戚家中,并逐一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查了电话费缴费记录,给对方打回50元钱,并抽空去游览了菜博会。

“离开寿光这么多年,这次回寿光,看到寿光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着。”郭锡平说,他一直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在寿光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都会从街头的阅报栏上看《寿光日报》,近日,郭锡平专门来到了报社,他希望通过报纸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想法表达出来。

“寿光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不管是城市环境、经济发展,还是居民素质都特别好,我也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郭锡平说,他准备在寿光买房,等妻子退休后,他们一起回寿光居住。

本报记者 郑小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