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莞與佛山總愛“較量”

世人皆知,廣東有“四大金剛”: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

一如廣深常被拿來做比較一樣,莞佛也常彼此較勁兒。更巧合的是,在近兩年的黨代會上,莞佛也先後制定了邁入“GDP萬億俱樂部”戰略目標,可謂是直接槓上了。

東莞和佛山兩個城市,必然要爭誰是廣東第三城!從2018年的GDP總量來看:

深圳,2018年人口1302.66萬人,面積1996.85平方公里,GDP24221.98億元。

廣州,2018年人口1490.44萬人,面積7434平方公里,GDP22859.35億元。

佛山,2018年人口790.57萬人,面積3875平方公里,GDP9935.88億元。

東莞,2018年人口839.22萬人,面積2465平方公里,GDP8278.59億元。

東莞無緣前三,排在四大金剛末位。然而,2018年畢竟已成為過去,2019年也已走過了3/4,佛山與東莞,誰會站穩2019、2020、2021……甚至更久遠的至高位,仍是未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東莞是一個讓佛山睡不著覺兄弟城市、競爭對手!

儘管佛山年內GDP破萬億幾乎沒有懸念,但顯然,佛山的焦慮不在於萬億這個坎,而在於東莞這個競爭對手的加速!

01、改革開放前30年,佛山主內,東莞向外

通常實力相當的高手間,都不乏共性。莞佛兩城,也是如此。

東莞與佛山,都是乘著改革開放春風成長起來的“兩座製造業大市”,兩地各有千秋的發展模式,成為廣深之外,珠三角為各界關注的又一對“雙子星”。

佛山是廣東民營經濟的大本營之一。30年前,佛山鄉鎮企業總產值就佔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的45.48%。改革開放以來,佛山培育了美的、碧桂園、萬和、格蘭仕等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2017年,佛山民營經濟總量達到6067.02億元,佔全市GDP的63.5%。

此間,東莞以“三來一補”為吸引外資的主要手段,利用全球製造業轉移的時機,積極融入跨國公司的供應鏈,成為全球矚目的“世界工廠”。在1996年到2002年,連續七年,出口總值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深圳和上海。1995年,東莞的外貿達到歷史最高值,外向依存度達到433.8%。而民營經濟佔比不高,曾經一度是東莞的“標籤”。國際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東莞就感冒。“東莞塞車,全球缺貨”,更讓人看到全球化對東莞這座城市留下鮮明的烙印。

為什麼東莞與佛山總愛“較量”

02、2008之後,東莞跨越彎道,民營經濟崛起,增速趕超佛山

東莞的蝶變,是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開始的。東莞經濟外貿依存度高透露的隱憂,這時明顯爆發,勞動力成本提升、招工難、用工荒、全球經濟不景氣等等,都格外沉重地壓向了東莞。窮則變,變則通。東莞在重重壓力下,產業升級華麗轉身,走上了智能製造之路。華為、散列中子源城落子松山湖,廣深科創掠過的濱海灣新區蓬勃發展。而佛山企業開啟在全球發展版圖,美的併購庫卡,演繹了中國企業出海的經典。這兩座勢均力敵,卻又惺惺相惜的城市,走上了相互學習,各自求變的前進道路。

東莞的第一次彎道超車,是出現在十年之後的2018年,東莞GDP增速7.4%,佛山6.3%。

從2008年到2018年的這十年時空維度,東莞民營經濟奮起直追。OPPO長安研發中心、OPPO智能製造中心、華為終端總部、vivo新總部等多個項目先後落地東莞,主打高端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器人、新能源等產業,基本代表了東莞的產業升級方向。“智造東莞”走上時代舞臺。

2019年上半年,東莞民營經濟繳稅總額847.77億元,佔全市稅收總額的70.2%。民間投資560.35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4.3%。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1151.46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56.4%。

截至2019年7月,東莞市民營企業登記註冊戶數突破116萬戶,貢獻了全市五成的生產總值、六成的固定資產投資、七成的稅收、八成的技術創新成果和九成的企業總數,成為推動東莞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為什麼東莞與佛山總愛“較量”

03、被“唱衰”的東莞,大破大立交出8278.59億元成績單,佛山增速放緩

然而,數據往往說明的都是過去,過去的東莞,其實聽過許多“唱衰”的曲調。最大的曲折,莫過於2014年的那一道坎。

曾有人戲言,2008年的金融危機沒有擊垮東莞,2014年初的“那次行動”卻將東莞一掃而空。事發2014年央視曝出東莞酒店涉黃的話題,一場轟轟烈烈“掃黃運動”在東莞展開。一時之間,從出租屋,到工裝、首飾、餐飲等數十個行業無不受其影響,社會消費低迷,原來與此產業的相關商家和從業者則被迫離開東莞,流動人口在短時期內的銳減,東莞滿目蕭條,幾成“空城”。

東莞的“特殊行業”曾有多大,沒有準確數字。這項行動,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牽帶出了世界工廠多年來產業低端落後的諸多積弊。

俗話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地的東莞,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用一系列舉措和數據實力證實了這座城市擁有的經濟活力,也詮釋了這座城市大破大立的決心和魄力。數據顯示,2018年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78.59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快於全國全省;進出口總額突破1.3萬億元,排名全國第5;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萬家,排名全省第一;市場主體突破115萬戶,排名全省地級市第一。人們記住了東莞這份成績單,早已忘記了東莞曾經繁盛的特殊行業。

而2018年的佛山生產總值9935.88億元,增長6.3%,增速放緩,平穩發展,經濟總量依然領先於東莞。

為什麼東莞與佛山總愛“較量”

04、莞佛之爭“廣東第三城”,花落誰家

中國有句俗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的是世事往往盛衰興替,而非一成不變。

分別位於珠江東西兩岸的莞佛,會不會驗證這句俗語?

為什麼東莞與佛山總愛“較量”

衡量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不以GDP論英雄”早已成為共識。

在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佈的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上,東莞入選了新一線城市,沒有佛山!東莞是新一線城市,而佛山不是。新一線城市的評選標準,並不是看GDP,而是通過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綜合評比後劃分的。佛山為什麼當不成一線城市,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交通樞紐性不強。交通其實和信息一樣,兩者是相互影響的,都在成就一個城市的歷史地位。

位於珠江東岸的東莞,是中國唯一一個被三個世界一線城市包圍的城市,即廣州、深圳、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這樣的地方,可謂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廣州被明確為大灣區的政治中心,深圳成為大灣區的創新與金融中心。兩大城市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而東莞北靠廣州、南接深圳,坐落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中軸線上,區位優勢明顯,得益於大灣區概念,東莞前景無可限量。

高手之間你追我趕常有發生。“廣東第三城”,花落誰家,總要經過九九八十一個彎道,方可體現決心與勇氣,才幹和實力。而如今,可以確定的是,莞佛勢均力敵,可一再決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