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字古詩要有10個“一”,這首七絕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圍繞詩歌也產生了很多的文字遊戲。比如蘇軾的很多宋詞創作,就採用了迴文的方式。也就是一首宋詞正著讀和倒著讀都能夠通順,所表達的意思也都相差不大。

還有很多的古詩很喜歡用數字。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古詩就是如此。一首28個字的絕句卻有多達十個“一”,這樣的詩歌在文學史上恐怕非常少見。

28字古詩要有10個“一”,這首七絕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嘉慶年間,詩人陳沆去黃州趕考。途經巴河,但是渡船剛剛離岸,船上都是趕考人。陳沆請求船家帶上自己,沒想到船家卻給他出了一個考題。

“相公前往趕考,必是滿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個‘一’字的七言絕句,老夫即刻撥轉船頭,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請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此船才子送往黃州,上岸再喝上二兩老酒,慢慢過來接你。”

陳沆一聽非常著急,懇求對方讓他先上船,言說詩已在心中,慢慢說與他聽。老艄公捋須答應。陳沆上船,緊張地謀劃詩篇,正好看到江心一艘漁船,船上一個漁翁雙手划槳,悠然自得。陳沆隨即出口成章:

28字古詩要有10個“一”,這首七絕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這首古詩後來就被流傳下來,題目就叫做《一字詩》。這樣的一首詩歌,其實從題目上來看,就帶有某種文字遊戲性質。雖然全文28個字,當中有多達十個“一”。但是卻並不顯得累贅,反而化平淡為神奇,錯落有致。每一個“一”都有鮮明的形象,全文讀來,盪漾的都是詩情畫意。

一帆一槳一漁舟”,江上的一艘漁船之上,一張船帆,一個船槳,三個“一”就勾勒出了一幅漁船在江面上的景象。接下來詩人目光投向船中,“一個漁翁一釣鉤”,看到了一個漁翁,也看到了一個垂釣的魚鉤。

28字古詩要有10個“一”,這首七絕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而此時,漁翁悠然自得的形象更是吸引了詩人的目光。“一俯一仰一場笑”,他划著船身體不斷起伏,還樂呵呵地唱著漁歌,怡然自得。

而舉目四望之時,“一江明月一江秋”,皓月當空,秋色滿江。這是多麼美麗的景色啊,這也是最有詩意的畫面。

當然這首一字詩的寫就有很多巧合的地方。畢竟在古典詩詞當中,江上漁船本就成為了很多詩人抒發情感的對象。而本文的詩人自然對於這些詩歌也早都已經瞭然於胸。所以在看到江面上這一艘漁船的時候,自然也就能夠出口成章,寫出一篇詩意盎然的詩歌來。

28字古詩要有10個“一”,這首七絕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清代著名詩人和詩論家王士禎也有類似的詩篇,一首詩歌《題秋江獨釣圖》,28個字的當中包含了9個“一”,同樣也是寫的漁船。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在文學作品當中,這樣的詩歌確實是屬於非常少見的。而這首古詩背後的一則小故事,更是體現了詩歌對於中國人文化生活的影響之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