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平險是什麼險,應該給孩子買嗎?

什麼是學平險?

“學平險”是“中小學生平安保險”的簡稱,

主要是為孩子在校內外發生意外、疾病等提供保障的險種。

2015年之前,由學校向學生收費,統一購買。

因為保險都是有手續費的,所以學平險反而成了“謀利”的工具。

2015年6月份,教育部聯合發改委等部門治理學校“亂收費”現象,

結果嚴令禁止各級學校代收商業保險費,也不允許保險公司進學校推銷保險。

所以,事實上從2015年9月1日開始,學平險就不再是學校的強制收費項目了。

但至於各地各學校執行的如何,這個不得而知。

也有個別父母跟我說還是強制的,這個就很無奈了。


學平險保什麼?

前面我說了,意外和疾病,是學平險的保障範圍。

具體來說,應該包含三個主要方面:

一是意外導致的“身故或傷殘”,可以獲得一次性的現金賠償。

二是意外傷害而發生的門診或住院醫療費用,可以獲得有限額的報銷。

三是疾病導致的住院醫療費用,同樣可以獲得有限額的報銷。

除此之外,可能大家還會見到一些其它責任,

比如重疾賠償、住院津貼之類的責任,

保額都極低,不痛不癢,不是關注重點。


應該關注哪些責任?

我們要看的,就是我說的那3個主要責任,也是重要責任。

那這些責任,怎麼叫做“好”呢?我挨個說下。

  • 1.意外身故或傷殘責任

目前銀保監規定,未成年人身故賠償有上限。

10歲(不含)以內不超過20萬,10-17歲不超過50萬。

但是,對於傷殘是沒有上限規定的。

所以,其實給孩子買“意外身故或傷殘責任”時,可以超過50萬。

不過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一般10歲以內都不會超過20萬,10歲以上不超過50萬。

所以,這個保障責任能達到相應年齡段的上限,就可以稱為“好”。

其實,這個責任主要是看重“傷殘”賠償,

因為傷殘對孩子對家庭都是長期打擊,影響更持久,

所以傷殘賠償的保額越高,對家庭財務緩解也越有利。


  • 2.意外門診/住院醫療責任

一般通過3點來判斷這個責任好壞:

一是賠付比例,二是賠付範圍,三是賠付額度。

賠付比例,要看“免賠額”和“賠付百分比”。

免賠額最好是沒有,即0免賠最優;

有的話也不能太高,比如50元、100元。

高的話就沒意義了,因為小意外花不了幾個錢,太高就賠不到了。

而賠付百分比最好是能報銷100%,這個很好判斷。

賠付範圍,主要是看“社保內”還是“含自費”。

多數來講,都是隻報銷“社保內”的醫療費。

少部分更好的,還可以報銷“自費”的醫療費。

賠付額度,就是最高能報銷多少錢。

一般是指全年累計報銷的金額。

在保費差不多情況下,肯定是額度越高越好了。


  • 3.疾病住院醫療責任

這個判斷的標準,其實跟上面意外的醫療責任一樣。

不過大家發現沒有,我沒有提“疾病門診”責任。

因為這個責任,保費通常很貴。

以低價格著稱的學平險,是肯定不會加這個責任的。

但是我們給孩子買保險,不是為了“圖便宜”。

而是希望給孩子更全面合理的保障。

那帶“疾病門診”責任的醫療險要不要給孩子買呢?

如果疾病門診責任的報銷比例和報銷額度比較寬泛,我認為買是沒問題的。

如果限制比較多,比如限制當日最高報銷300元,那我覺得買不買都無所謂。

而且,一般來講,門診花費都不會太多,對家庭不會造成負擔。

所以,“疾病門診”責任不是關鍵,買不買都無妨。


我給大家用一張圖來總結一下「學平險」購買的關注重點和判斷依據:

學平險是什麼險,應該給孩子買嗎?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所以,一款好的學平險,在前3個責任中,一定要表現的充分好。

其餘責任,有則錦上添花,無則無關緊要。


有沒有好的學平險推薦?

如果幹說判斷標準,對很多父母來說比較抽象。

我這邊引薦一組我評判出來的“好”學平險。

大家可以根據你手上拿到的產品責任來對比看看,誰好買誰。

這是兩個產品組合而成的:

學平險是什麼險,應該給孩子買嗎?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這套組合,是拿一款“少兒意外險”+一款“少兒住院醫療險”組合而成。

可以獲得的保障是:

  • 意外身故/傷殘21萬
  • 意外門診5萬 意外住院6-11萬
  • 疾病住院1-5萬
  • 意外住院津貼100元/天
  • 均含有社保和自費藥報銷

根據選擇的保額檔不同,價格合計從156-256元不等。

這是我經過比對,更為推薦的一個「學平險」組合。

最後

點贊也是一種支持哦~您的小動作送給我大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