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時間不知不覺間就到了新的一年,今天我們繼續說說“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州南門紅糖。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這種紅糖對很多開州人來說很熟悉,產自重慶開州南門鎮,在2016年被列為“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

重慶開州南門地區種植甘蔗已有近3000年,利用甘蔗熬糖也有1800年的歷史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南門古法熬製紅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民國時期每年紅糖產量最高達36萬公斤,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其鼎盛期。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開州南門鎮,該地橫跨浦裡河、嶽溪河、清江河兩岸,河谷壩地居多。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河谷壩地沙多,土質疏鬆,盛產一種含糖量極高的高莖植物——青皮甘蔗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古法紅糖選用的甘蔗一定要新鮮,嚴格遵守古時令,以從冬至而榨,需要經過榨汁、燒煮、撈糖沫、轉鍋、熬糖、煎糖、候糖、冷鏟、成型等十多道工序!

10斤甘蔗,僅可以熬製出1斤紅糖!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熬製紅糖前,師傅們通過器械將其汁水盡數榨出。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榨好的甘蔗汁經過過高溫蒸煮、沉澱、過濾之後便成了糖汁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連環大鍋是南門紅糖熬製的關鍵。糖水經過十幾個鍋高溫的煮、熬,一口鍋接著一口鍋不停得熬製!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師傅們配合默契,把糖蔗水依次從一口鍋往另外口鍋裡舀,從稀到濃,每一口鍋都有層次不同的琥珀色!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熬糖火候對熬糖來說很重要,負責燒火的專人,需要根據熬糖師傅的節奏熟練調整火候。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煮沸後糖汁更顯粘稠,依次進入每一口大鍋中。親眼見證這個層次漸變的的過程!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熬製好的紅糖需要製糖師傅費力攪拌打沙,以加快冷卻,製糖師傅的攪拌手法力度精準與否直接關係到紅糖口感好壞。

非常費力的一項體力活,要不停攪拌就這樣經過3個小時以上的熬製,紅糖變得粘稠就能自我凝固了。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將熬煮濃稠的紅糖汁,從沸騰的鍋中用勺子舀出,用極快的速度,把紅糖汁精巧地倒入準備好的糖紙盒中。速度必須很快,因為紅糖水份散去後容易凝固!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趁紅糖還未完全凝固的時候,用甘蔗棍挑起一坨糖團!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待到糖漿自然冷卻,一盒盒香甜的古法紅糖就算是做好了。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製法古樸,天然醇香,不添加現帶製作紅糖工藝化學成分,從甘蔗取汁到成糖入庫完全採用物理方法,保留了對人體有益的各種天然成分和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親眼見證了一塊古法紅糖的製作過程,看著一些老師傅兢兢業業的每一步不偷工、不減料的製作著,這樣的匠心精神讓人感動。

重慶非遺記丨重慶開州這種美食有1800年的歷史

中醫普遍認為,不管是產婦調理身體,還是女性補血氣,傳統紅糖都是很好的選擇。

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營養豐富

重慶這個地方,山好、水好,景美、味甘,像古法熬製紅糖這樣的匠心精神值得傳承,為美麗的大重慶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