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殘疾人 練書法當成自己事業 出門求學刻苦練習終結碩果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高江霞,今年57歲,由於幼時患有脊髓灰質炎,我必須時刻與二級重度肢殘帶來的病痛折磨和生活障礙做抗爭,直到10歲時才開始學拄雙柺行走。而此後十餘年的求學中,我更是不知道自己摔過多少次跤,又有過多少次輟學治療……

我出生於書香家庭,父親是臨汾市著名詩聯書畫家高國憲有關。1963年出生的我,受家庭氛圍薰陶,打小就寫有一手漂亮的硬筆字。這是我年輕時候的照片。

1983年,在臨汾三中重點班學習的我正全力備戰高考,卻被告知我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參加考試……這是我年輕時候的照片。

我開始學習鐘錶和家電維修技術,第二年便開了店鋪,不僅實現了生活自理,還成了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從事鐘錶家電維修的十多年裡,我堅持為軍人、殘疾人、學生免費維修,又因足額繳納工商稅費,多次被工商部門評為優秀個體商戶。這期間,我還拖著病軀走南闖北,前往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及省內太原等地學習和採購貨源,其中甘苦自知。這是我外出求學拍的照片。

20世紀90年代初,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的學習。一心想在書法上有所建樹,此時卻又不得不面對結婚成家,特別是一雙兒女相繼出生帶來的生活壓力。


我早先手續在原臨汾市電影公司,多年停薪留職自己創業。1999年調入堯都區殘聯,當時只有500元左右的工資。一兒一女要上學,全家四口人要生活,這點工資根本不夠用。由於自己領的是財政工資,依據政策不能享受低保,所以我便買了殘疾人三輪助力車,白天上班,晚上運客,週六、週日給小學生輔導作業,以此補貼家用。正是這樣的生活負累使我不得不完全放棄了書法。

沒能上成大學,所以對教育以及一雙兒女寄予了特別的期望。在連續擔任三屆堯都區政協委員的時間裡,我每年都會提出有關青少年教育及殘疾人、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提案,而工作之餘總會盡可能地陪伴孩子們成長。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幫助了一批問題青少年迷途知返,自己的兒女也相繼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繼而有了不錯的職業。

2011年,隨著兒子、女兒考上大學,年近五旬的我開始著手規劃起了自己未來的生活,其中之一就是重新拾起書法愛好。可是,決心好下,真正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年齡大了,因為脊柱側彎導致腰肩疼痛,行動能力越來越差,每次寫字只能堅持一個小時左右,根本達不到專業書寫訓練的要求。”


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便於隨時隨地書寫的條件,我在書房、電腦桌旁乃至餐桌旁分別放置了筆墨紙硯。餐前飯後,哪怕只有十幾分鐘的空暇,我也要堅持臨帖書寫,“把有限的時間碎片積攢起來,積少成多,點滴推進。”

書法如同一劑“良藥”,在橫豎撇捺的習練中忘卻了病痛,也收穫著技藝的精進。但是,當一個個瓶頸問題相繼出現、無法突破時,我逐漸意識到“書法自學等於死路一條”,便決定“走出去”看看。自2012年起,我遠赴北京中國書協培訓中心進修,第二年又前往清華美院學習,之後連續三年在山西師大克偉寫字坊系統研學了書法理論及真草隸篆行諸體書法。

書法漸入佳境的同時,我積極參加諸多高水平的書法展,紀念“侯馬盟書”出土50週年全國書法展一等獎、“趙城金藏”全國書法展三等獎、第一屆中韓議員公務員書法展入展、第二屆魏碑聖地全國魏碑書法大賽入展……一個個書壇榮譽接踵而來。在省內,我的書法作品在山西省書協第三屆書法精品展、第二屆中青展、第九屆和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等重要展事中先後入展。


2019年,我的書法作品《湖南長沙天心閣長聯》入選了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11月26日,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楷書隸書展開幕式在湖南美術館舉行,我的作品與其他360件楷隸作品一同展出。

獲獎之後,有記者採訪,同時一些書法愛好者也來向我學習,我在家門口租了兩間窯洞房,準備開個書法班,把書法傳授給大家。我要多讀書,多臨池,始終牢記做學問需靜中求事,慢慢累積,讓文化之美、書法之美融入日常生活,以悅身心,以怡情致,以養正氣。”孫宗林 文 張旦 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