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颜料 Smalt 和苏麻离青(Samar-ra-blue )

之一学习:

中国古代几种蓝色颜料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2011年第6期

敦煌研究 NO.6.2011(总第130期)

纪娟 张家峰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陕西西安 710075)

四、 蓝色颜料 Smalt 和苏麻离青(Samar-ra-blue )

蓝色颜料 Smalt主要在玻璃和搪瓷中被用为着色剂 。

有学者认为,1540—1560 年间一位名叫克里斯多夫•瑟彻尔的波西米亚玻璃工人发明了 Smalt ,由于这种颜料比青金石和石青更容易获得,而且价格低廉,在 16—18 世纪广泛用于欧洲油画与壁画中。

雷勇等人在故宫建福宫彩画中发现了蓝色颜料 Smalt,可能是在 1740 年建福宫建成后,嘉靖七年(1802)或者乾隆年间修缮重绘时和石青混合使用的。在随后的研究中,他们推测建福宫建筑彩画和其他建筑上使用的蓝色颜料 Smalt 的制作原料和工艺存在差别,可能有不同批次和产地的蓝色颜料Smalt在清代中期进入中国。乾隆时期 (1711—1799),当时在欧洲绘画中大量使用的蓝色颜料 Smalt 可能被欧洲传教士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带到中国。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收藏的大召寺壁画 (16—17 世纪)也分析出了蓝色颜料 Smalt。常熟彩衣堂始建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龚德才通过分析得出彩衣堂建筑彩绘中的蓝色颜料为含钴的玻璃质材料。明清时代古建彩画和壁画如先农坛古建彩画、智化寺明代壁画、承德避暑山庄殊像寺、故宫慈宁宫和寿康宫等都使用了蓝色颜料 Smalt ,但具体时代没有断定。1 9 世纪上半叶,西方开始使用廉价的合成群青作为蓝色颜料,受到西方的影响蓝色颜料 Smalt 被取代而逐渐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Smalt 译为深蓝色、蓝玻璃、大青,有人曾把它译为苏麻离青。而明代以来制造青花瓷使用的进口蓝色颜料也被称为苏麻离青( Samarra-blue )。青花瓷是以钴料在生坯上绘画,上釉一次烧成后呈现白底蓝色彩饰的釉下彩瓷器,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明朝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中提到“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明万历十九年(1591 )《事物绀珠》“永乐宣德窑”条记载:“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有日本学者加藤悦三认为,中国景德镇最初(元代)所采用的青料源自西域的 Smalt 玻璃料。陈尧成等人通过分析认为景德镇青花瓷引进 Smalt作色料的结论是不成立的。杜锋等人以现代科技分析为手段,分析了元代至明代青花瓷器钴料的化学组成。我们可以发现青花瓷釉料苏麻离青和 Smalt 基本组成一致,但是各种元素的含量不尽相同,两者是否是天然和合成的差别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杜峰结合传统考古学方法和相关历史文献,认为苏麻离青和苏渤泥青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两种含钴颜料。元代青花所用高 Fe 低 Mn 型钴料—苏麻离青( S ama r r a- b l u e )来自西亚波斯,可能由中东商人输入中国。而苏渤泥青(Suma-tra-blue )可能是对源自古苏门答腊岛和南渤利国(现代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的高Mn低 Fe 型钴料的总称。

之一查阅:
1、青花瓷:明宣德青花折枝花瑞竹纹梅瓶(图文:青岛观美美术馆

蓝色颜料 Smalt 和苏麻离青(Samar-ra-blue )

2、百科资料:

从文献来看,明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当然主要是指官窑的情况,所用青料都是苏麻离青。明王士懋《窥天外乘》载:"永乐、宣德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是有关苏麻离青最早的文献。明陈继儒《妮古录》载:"宣庙窑器,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青花用苏勃泥青。"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载:"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也。"明王士性《广志绎》载:"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之青,真苏勃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清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唐秉钧《文房肆考》等文献,都有相同的记载。宣德朝如此,永乐朝也不会例外。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皆以苏麻离青为青料,文献与实际完全相符。

相关连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