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迷失東京》為例,解讀這部文藝愛情電影的情感表達及現實意義

導演索菲亞·科波拉融入個人情感,用其最擅長的方式講述了一場最“文藝的婚外情”。@天涯傷逝

《迷失東京》是由索菲亞·科波拉執導,斯嘉麗·約翰遜、比爾·默瑞等主演的電影。該片講述了過氣的好萊塢明星鮑勃與女大學生夏洛特,因為機緣巧合下東京這座陌生的城市相遇,孤獨寂寞的二人也因此產生了獨特的情感連結。

該片於2004年獲第76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並且全球票房突破了一億美元,這對於一部文藝愛情電影實屬不易。

對於這部電影敘事風格,很多人認為過於碎片化以及平淡。但是,對於索菲亞·科波拉這種個人風格及其強烈的導演,單純從故事情節本身分析顯然無法完全展現其作品魅力。

所以,在這篇文章我也會從敘事手法、文化背景呈現、情感表達三個方面來分析談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最後,我也會結合電影情節,來談談其帶給我關於婚姻及人生的思考。

以《迷失東京》為例,解讀這部文藝愛情電影的情感表達及現實意義

01 敘事手法上,通過簡化場景以及剪輯節奏的精準把控,讓觀眾聚焦於演員表演本身,體會人物情感。

簡化場景和複雜敘事,更多聚焦演員表演本身

《迷失東京》細膩地描寫了身處東京的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寂寞,短暫接近,然後分開的過程。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影片令人讚歎之處在於它講故事的方法,和“美妙的意境”。

影片一開始,是男女主分別出場的夜景戲,導演有意識的採用自然光,通過虛焦與大光圈營造出迷離夢幻的氛圍,來展現男女主孤獨迷失的情緒。

男主鮑勃作為好萊塢過氣明星來到日本拍攝廣告,睡眼朦朧中審視著這座異國陌生城市的迷離夜景,若有所思。接著,場景切換到女主夏洛特,她因為失眠獨自坐在床邊,同樣百無聊賴的望著窗外迷離的夜景。隨後,故事進一步展開,導演向我們表明了男女主都在不同程度遭遇婚姻危機:中年男鮑勃和在美國的妻子通話,卻無話可說,妻子關係地毯的顏色甚於關心丈夫。而身為哲學系高材生卻沒有找到工作的年輕女孩夏洛特,跟隨攝影師丈夫來到日本,但丈夫卻忙於工作無暇顧及自己的情感需求。

他們都迷失在了這座陌生的城市中。而之後兩人之所以能產生聯繫,是源於精神上的空虛,他們在尋找生活的意義,填補那種空虛感。

在影片中,導演簡化了外部的衝突以及複雜的音樂,大量運用自然光以及固定鏡頭,讓觀眾更多聚焦於演員的表演本身,體會其內心暗潮湧動的情感。

以《迷失東京》為例,解讀這部文藝愛情電影的情感表達及現實意義

②通過剪輯節奏的把控,來展現男女主的情感由壓抑到逐漸釋放的過程。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導演有意識的多用固定鏡頭、較緩的剪輯頻率,音樂和環境聲音都被不同程度消減,來展現人物被壓抑的情感。以夏洛特獨自走過東京街頭一場戲為例,街道嘈雜的聲音被弱化,配上了舒緩到有些單調的背景音樂,彷彿讓觀眾也跟著夏洛特一起迷失在了這座異國的陌生城市中。另一方面,導演也善用近景,特寫鏡頭,通過鮑勃和夏洛特迷茫的表情來烘托“迷失"的氣氛。

而在影片後半段,剪輯頻率開始加快,聲音和音樂也變得豐富。在兩人離開酒店去娛樂場所玩樂的時候,開始出現了一些搖晃鏡頭,主人公面部特寫時間也大幅減少,更多采用中全景來展現環境。暗示了男女主壓抑的情感開始得以釋放,並開始試著去融入到這座城市的氛圍中。

但是,兩人的情感又始終處於“發乎情止乎禮”的階段,哪怕兩人曾經同床共枕,也始終沒有出現情慾外化的場面,僅僅是同是天涯淪落人般地互訴衷腸而已。

而影片最後一場戲,是鮑勃在去機場的路上再次偶遇夏洛特,他衝下車,伏在夏洛特耳邊像是在輕輕訴說著什麼。最終,兩人長期被壓抑的情感終於得以釋放並最終迴歸理智。在兩人的相視一笑中,故事落下帷幕,也給予觀眾意猶未盡之感。

以《迷失東京》為例,解讀這部文藝愛情電影的情感表達及現實意義


02 文化背景呈現上,運用喜劇元素來突出荒誕和反差感,體現男女主在異國的迷失和無所適從。

導演在影片中增添了許多由於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輕鬆幽默元素,在商業和藝術中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為我們展現了在遊離於文化背景之外的旁觀者視角下,明明十分熟悉卻又無比陌生的日本文化。

《迷失東京》的英文片名是“Lost in Translation”,在片中,日本陌生而難以理解的語言和文化,與其現代而發達的城市觀感融洽地共存著,營造出一種光怪陸離之感。並且電影並沒有為任何日語對白附加字幕,讓不懂日語的觀眾彷彿也隨主角一起迷失在了這座陌生的城市中,進一步感受其孤獨無所適從的內心。

導演藉由男主鮑勃的視角,通過他與接待人員、廣告導演、應召女郎等日本當地人“雞同鴨講”般的互動過程,深層次展現了東西方的語言文化差異,以及男主作為一個崇尚自由、直來直去的歐美人,在一群奉行集體主義,做事嚴謹甚至有些呆板的日本人中間的格格不入之感。

同時,導演經常會通過一些沒有臺詞、音樂的鏡頭,配合男主茫然的表情,來呈現出一種荒誕及反差之感。無論是酒店中不夠長的床、夠不著的花灑、聽不懂的電視節目,還是半夜把男主吵醒的傳真機,又或是聽不懂指令停不下來的跑步機,都側面映襯了男主的迷茫心境。

另一方面,影片也藉由夏洛特的視角,讓觀眾彷彿也以旁觀者的姿態,審視著這座陌生的城市,從傳統的神社、花道、日式婚禮,再到具有現代感的漫畫、遊戲廳、KTV, 女主始終充滿著對這座城市的不解和困惑,精神遊離於環境之外。

儘管影片中多少存在一些歐美對日本的刻板印象,但這並不是故事的重點。本質上,導演還是想借由歐美價值觀與日本社會的文化衝突,來渲染一種荒誕和疏離感,表達男女主身在異鄉不知所措的迷茫。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 男女主之間才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特殊的情感連結。

以《迷失東京》為例,解讀這部文藝愛情電影的情感表達及現實意義


03、索菲亞·科波拉女性視角的細膩情感表達,賦予影片獨特審美價值

對於索菲亞·科波拉這種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來說,而這些隱藏在電影裡的情感,其實就是導演自身隱藏在內心深處情感的呈現。在她的作品中,關於年輕女性的迷失與成長都是相通的內核,而這部《迷失東京》也融入了她在第一段婚姻中跟隨丈夫來到東京工作的真實經歷,甚至電影裡出現的歌曲都是她平時愛聽的迷幻電子及搖滾樂,充分將其當初的個人心境融入到了這部影片的點點滴滴之中。

除了融入個人經歷之外,作為王家衛的影迷,索菲亞·科波拉也坦言這部電影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王家衛的《花樣年華》。而在片中,索菲亞·科波拉準確把握了東方式更為含蓄內斂的情感,用女性式的敘述方式及主觀感受出發,沒有情慾外化的激情戲或者強烈的外部矛盾衝突,用剋制的鏡頭語言表達迷失與尋找自我的深邃課題。

可以說,索菲亞·科波拉對情緒精妙到位的拿捏使影片流淌出不可抵禦的憂傷和迷離卻又不失溫情脈脈。而兩位主演也通過精彩的表演融入到了東京孤獨迷離的意識形態中,這樣他們的感情才如此令人回味。影片最後,鮑勃在夏洛特耳邊的輕語,只能看到口型並不知道內容,最後兩人微笑分別,這一幕頗具有東方式的不可說的禪意。

以《迷失東京》為例,解讀這部文藝愛情電影的情感表達及現實意義

04、基於《迷失東京》這部影片,談談我對婚姻及人生的現實思考

① 逃避現實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有敞開心扉才能真正獲得釋放

影片中,男女主的愛情都不是自由的。甚至可以說都是婚姻這座圍城的“受害者”。兩人年齡相差很大,代表了婚姻的不同階段,一人新婚只有兩年,而一人已經歷二十五載。編劇巧妙地讓二人之間產生了感情,使得整個故事完整而飽滿。在異國他鄉,兩個孤獨寂寞的靈魂產生了奇妙的連結。

影片中,儘管男女主都在為自己名存實亡的婚姻所苦惱,但始終只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忍受,從沒有放下自己的尊嚴去心平氣和的與自己的伴侶進行過深入的溝通。

而在現實中,不管有沒有挽回的餘地,做為成年人,都要學會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會正視感情中的風浪,以及駕馭波折的能力,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必須要經歷的。

②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不為外界所左右思想

在夏洛特與鮑勃的交流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兩人目前的世界已經失去了意義,陷入中年危機的鮑勃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夏洛特更是對自己存在的意義感到迷茫,彷徨。

弗洛姆曾說“愛是一種態度,一種能力,而不是一種狀態”。愛情是一株驚豔但脆弱的花朵,如果不經意呵護,必然會被現實碾壓。作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莫要讓婚姻的現實完全吞噬了自己,人生真正的意義和自信不來自於他人的認可,而來源於我們最真實的內心。

以《迷失東京》為例,解讀這部文藝愛情電影的情感表達及現實意義


③試著去主動融入到新的環境中,尋求外界的支持和幫助。

重要的不是環境,而是對環境作出的反應。——鮑勃·康克林

在影片中,男女主的迷失一方面來源於婚姻上的危機,另一方面也是源於語言文化不同的異國他鄉,讓這種迷失無形間被放大了。

但是男女主在一開始顯然有意識地逃避現實,拒絕融入到陌生的環境中,始終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來看待身邊的一切。直到男女主開始相遇之後,才漸漸打開了自己封閉的內心,也開始進一步探索這座城市。

而影片中男女主的故事也提醒我們,當處於陌生環境中,首先要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心態的調整,儘快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必要時找到新的朋友,縮減獨處的時間,不要過久地沉浸在自己的孤獨之中,要及時地排解內心的抑鬱,向外界尋求理解、支持和幫助才能走出困境。


寫在最後

對於欣賞這類情感細膩,導演個人風格強烈的電影,除了為電影本身的情節有所感悟之外,瞭解導演的創作意圖和隱藏在背後的情感,會有助於我們對一部電影產生更進一步思考及啟發。而我也在文中根據影片談了幾點我自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