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奇葩》(上)

翻開人類歷史的篇章,自盤古以來,人就與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雕塑更以是人類最初表達情感,渴望生存的形式而存在。

中國石雕藝術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歷史悠長。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與演變,創造了絢爛輝煌的石雕文化。福建壽山與浙江青田的工藝石雕文化以其天生麗質和精美的雕刻技巧向世人展示各自獨特的工藝石雕魅力。

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的美麗傳說,人之母女媧補天路過壽山,青田,將美麗的彩石散落在荒山,溪畔和田野裡,化成了光彩奪目的寶石。

勤勞的勞動人民將這些美麗的寶石雕刻成精美無比的工藝佳作。

青田位於浙江省甌江中下游的沿岸,距今一億二千萬年,由於地質的變動形成了一種葉臘石,溼潤豔麗,五彩斑斕。石性清純,紋理精美,是雕刻的上選之材。它就是青田石。

青天石本身即是藝術品,許多名石逾越珠寶。

燈光凍,“瑩潔如玉,照之燦若燈輝”

黃金耀,豔麗嫵媚,自古有“採得黃金耀,萬貫銀債一齊銷”,來形容它珍貴的價值。

封門三彩,多樣鮮明,細膩溼潤。

龍蛋,恐龍化石般的紫色硬石中裹生著細膩通靈的青,黃塊料。

《千載奇葩》(上)

一百五十多種的青田石,讓世人無不讚嘆它的魅力,真可謂石豔天下。

壽山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約三十公里的山巒水澗中,青山綠水。

壽山石雕與青田石雕同屬葉臘石,卻有不同之處。

壽山石雕著重於浮雕,薄意,而青田石雕則見長與鏤雕,俏色。所以不同,取決與石材的質地不同。再者題材有別。

壽山石按產地劃分。主要有田坑,水坑,土坑三類。田坑又稱田石,質地溼潤可愛,顏色從外到內由濃漸淡。其色不同,又分為田黃,田紅,田白,田黑。田黃石色如枇杷,質韌而堅,素有“石中之王”的美譽。古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可見其珍貴難得。

讓我們一起來追溯壽山與青田的石雕歷史。

最早的青田石雕始於殷商時期,距今約有3000多年曆史。這件六朝時期殉葬用的小臥豬是迄今見到的最早作品:線條洗練,造型古樸。

唐代,佛教盛行。僧侶成為壽山石雕的先行者和主要的傳播者。風景秀麗的壽山是佛教香火興盛之地,四方香客來往不絕。當時住在寺廟裡的僧人常在農耕時發現壽山石。見其溼潤可愛,於是常常就地取材,磨礪雕琢成佛像,香爐,念珠等佛門用具。香客往來,也作為禮品饋贈。因其影響,佛教的蹤跡在壽山石雕中處處可尋。

青田石雕的發展歷史曲折感人,最初只刻畫小塊的藏書章,也叫圖書印。青田石章最早被文士用作篆刻石材。

青田石雕到明清兩代極為盛行。雕刻的技法越顯精美。

乾隆皇帝八旬萬壽節,盡得天下寶物,卻無一引起關注的。大臣將一套六十枚青田石雕刻而成的《寶典福書》印章進獻聖上作為壽禮。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

《千載奇葩》(上)

青田人的歷史隨著青田的石雕歷史而改變。距今三百年前清朝中期,青田人攜帶石雕遠度重洋,來到世界各地,出售石雕。他們身處異鄉,習俗不懂,語言不通。僅靠模糊的手語進行買賣。就是新奇精美的石雕卻使他們生存了下來。這便是青田的第一代華僑。“嗣後群相效法紛紛以出洋貿易為能,視遠歷重洋如歸村市”。我們不得不欽佩青田人的開拓精神。

民國年間,青田石雕一度相當繁盛。上海,溫州,普陀,南京等地均設有石雕工廠和商店。石雕大量出口。青田石雕的發展歷史也是青田人的發展歷史。青田石雕之名傳播全世界的同時,二十幾萬的青田華僑也造就了青田成為著名的“華僑之鄉”。遠居海外的人口占青田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之多。時至今日,青田人從事各種各樣的行業,但誰都沒有忘記是青田石雕帶來的深遠影響。

清高兆《觀石錄》所言:宋時故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兩宋時期,官府組織採石雕刻,並開始形成壽山石雕獨特的地方風格。

元明之間,民間採用“花乳石”刻制印章。清代初年,是壽山石雕的昌盛時代。雕刻藝人根據原石的形狀和石質的優劣,因材施工,分別雕琢印章,人物,動物。飾物。印章鈕頭,形式多樣。表現技法上開始有陰刻和鏈條技法。

繼而發展形成東派和西派。各自發揮,自成體系。

雕刻技術發展,漫長而曲折。在清代,石雕藝術藉助了玉石雕的製作工藝,運用“因勢造型”“依色取巧”的技藝,開創了“多層次鏤雕”的新工藝。

共和國建立後至今,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如今,真是“百花齊放”。雕刻題材上,最終發展到雕刻花卉,山水,佛像等等。石雕藝術大師們經過長年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出現了許多精美絕倫的石雕珍品。1964年,大文豪郭沫若觀看藝術珍品時留下詩言:“青田有奇石,壽山足比肩。”

這個樸實無華的石雕藝術大師,已經步入古稀之年。這個土生土長的青田山口人一生都與這些玲瓏剔透的青田石緊緊聯繫在一起。每一件用心血雕琢而成的作品,都映射出老人的智慧和辛勞。

在這些璀璨的工藝珍品的背後,有多少辛苦的勞作。

青田縣,“華僑之鄉”,因其特殊的歷史環境,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海派風格,在這裡,你可以品嚐到全世界最正宗的咖啡。茶社中的品茶論石已成為生活的時尚,幾乎每個青田人都會對你描述關於青田石雕的過去,現在,將來。

青田石在青田境內分佈很廣,山口鎮葉臘石礦質量較好,產量豐厚。多種名貴石料都產在這裡。當地雕刻工藝精湛。藏品豐富。許許多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這位慈祥健談的老人就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倪東方。

這件作品名為“秋”,栩栩如生的穀穗沉甸甸的掛在枝頭,老人表達了豐收的喜悅。俏色精雕,因材施藝。金色的穀穗,隨風飄動的谷葉,體現田野豐收在望。

老人和家人一直生活在他一手創建的“惜石齋”,每日除迎接前來賞石的四方朋友外,還在辛勤的創作和授徒。

這件壽比南山出自中國另一位工藝美術大師張愛廷之手。

壽星是我國神話故事中的一位長壽仙翁,象徵健康長壽,幸福吉祥的福星。“壽星”矮墩墩的個子,拄著柺杖,滿面春風,手託仙桃,精神健朗,頭顱碩大,顯得福大而壽高。既有一般上古神仙的遺風,又有一般凡人的長者氣質。圍繞在壽星身邊的童子,鹿,鶴和蝙蝠,冊書,如意。一派喜洋洋的場面。一動一靜,一柔一剛,一精一細,一濃一淡靈性凸顯。

壽山村人口稀少,約計一千多人,這座古色古香的山村裡,人們的生活顯得安靜,祥和。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從事採石的工作。世世代代,採石人幾乎在同一個地方,不斷的尋找珍奇異石。

在他們口中,“採石”應該叫“挖寶”。每日裡,三五成群的挖寶人來到礦區,田野,溪畔。如果當中能夠得到一塊田黃石,當然,那就是“寶物。”

清代從順治元年始,至宣統三年,計267年,傳10個皇帝,幾乎每一個皇帝都特別喜歡福州壽山石。康熙皇帝就極喜歡壽山石製成印璽。

雍正皇帝更是喜愛壽山石,據統計他共用過200方左右的印璽,其中160餘方為壽山石所制。乾隆皇帝曾下旨徵用福州壽山田黃石作為祭天的供品,兆“福壽田豐”的寓意,因此田黃石被譽成為:石帝。

咸豐皇帝用壽山石製成了“御賞”作為“印起”,“同道堂”作為“印訖”同時加蓋於聖旨上,才生效力。這是咸豐皇帝用壽山石印璽平衡兩宮權利的苦心孤旨。“祺祥政變”,慈禧把“御賞”印璽奪到自己手裡。另制“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慈禧皇太后之寶”的受山石印璽,作為統治中國權利的象徵。清代皇帝對壽山石之敬重,足以言說壽山石的不凡地位。

藝術貴在創新。壽山石雕走過歷史的長河,博採眾長,自成一體,以薄意,微雕,鈕雕圓雕之絕技,以其石質之溼潤,色彩之純正,成為石雕藝術中的佼佼者。石雕藝人更是無已倫比的雕刻技巧而著稱於世。

歷代文人墨客喜愛壽山石,青田石製成的印章以得來清韻雅趣。

《千載奇葩》(上)

壽山石雕。青田石雕還一直作為外交的禮物,贈送給國外的貴賓,成為外交的特使。分別發行的關於壽山石雕。青田石雕的特種郵票。正式成為國家的“名片。”

“石為文多招斧鑿,寺因野燒轉瑩煌。

世間榮辱不足較,日暮天寒山路長。”

一方石塊,幾經雕琢。是人在雕琢石塊,還是石塊在雕琢人呢?人們在苦苦追尋著一個關於石頭的夢,一個美好人生的夢。

石雕藝術,源遠流長,生生不惜。作為千年的國之瑰寶,得到世人的無限愛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