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架構下,中國籍個人對外投資備案及年檢

在數據為王的時代,我們和各位客戶分享最新實務,讓數據說話,產生真正的價值。

VIE架構下,中國籍個人對外投資備案及年檢

(圖源:攝圖網)

什麼是VIE架構?

VIE架構即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Interest Entitie),也稱為“協議控制”,即通過簽訂各種協議的方式實現對實際運營公司的控制及財務的合併。

境內企業從事外資投資受限的業務領域(如互聯網業務中需要ICP牌照),但是又需要尋求海外資金時,就會搭建VIE架構,實現海外融資上市。

個人如何進行初次及年度對外投資備案?

VIE架構中,境內實體公司的創始人(中國籍自然人)通常會成為境外公司的股東,這就是個人對“外”投資,自從外匯管理局將與外匯管理相關的業務下放銀行之後,就由銀行來負責進行個人對外投資的備案。

境內中國籍自然人通過銀行要求提交的文件,由銀行代為申辦“業務登記憑證”(業務類型為:ODI中方股東對外義務出資),內容會包含個人的姓名、身份證號(主體代碼),同時也將境外公司設定一對應的“境外主體代碼”。之後每年按照外匯管理局的通知,在規定的期間內提供資料給“代為申報個人對外投資備案的銀行”,完成年度備案。

在備案過程的過程中,有以下兩點需要注意:

1、個人對外投資如果不進行登記,未來該項投資無法尋正常管道回國,通過其他非法管道進行外匯交易是違法的,資金的安全性不能受到保障;

2、境外公司在中國境內也有對應的“境外主體代碼”,通過大數據的蒐集,該境外公司與中國境內有關的業務都會被歸集在一起,這個需要企業主提高合規意識,千萬不要輕易的以為不處理境外公司就不會有人知道,除了天地知道,還有政府知道。如果安排註銷境外公司,應該在註銷後向銀行申報註銷ODI外匯登記,未註銷ODI外匯登記仍需每年進行年度申報。

不進行年度申報的風險?

如果存在年度漏報ODI存量權益數據的情況,中國籍自然人會被列入外匯臨管名單,無法辦理任何資本項下外匯業務。

ODI存量權益登記未申報的後果:

(1)境外直接投資:境外投資企業(包含37號文登記下的境內居民個人在境外設立的特殊目的公司)的境內投資主體註冊地外匯局負責事後對相關境外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信息內容進行抽查,對於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境內投資主體,外匯局按相關程序通過資本項目信息系統業務管控功能暫停該境外投資企業的境內投資主體相關業務,並依法進行處理;

(2)境外放款:要求放款人和借款人均依法註冊成立且未違反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等相關規定;

(3)利潤匯回:銀行在辦理境外投資企業利潤匯回時,應審核境外投資企業的境內投資主體境外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情況,對於應辦理境外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但未在規定時限內辦理登記的相關市場主體,應待其辦理境外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後,方可為其辦理利潤匯回手續。

PS:資本項目與經常項目(貿易項目)的差異?

“貿易項下”是指在進出口貿易、對外提供服務等貿易項目中的全部的事。資本項下是指國與國之間發生的資本流出與流入的全部過程。資本項下包括各國間股票、債券、證券等的交易,以及一國政府、居民或企業在國外的存款。

個人或企業要對境外投資時屬於“資本項下”的投資,如果是與境外的企業進行交易,則是屬於貿易項下的外匯交易,申報路徑與方式都不同,需要分開處理。

年度ODI存量權益登記需要申報填寫哪些信息?

需要填寫境內股東的持股比例、境外投資企業的資產、負債、權益、利潤數據及歸屬於中方股東的權益及利潤情況,如圖所示。

另需注意如果境內股東有相關股權比例發生變化應進行境內居民個人境外投資外匯變更登記。

VIE架構下,中國籍個人對外投資備案及年檢

被列入外匯管控是否可以解除?

可以。如因漏報導致被列入外匯管控,首先需要向銀行申請補漏報年度的ODI存量權益數據,再向外匯管理局申請臨時解除管控,以便銀行在指定的日期當天受理資本項下的外匯業務。

如果想永久解除管控,意味著對外投資終止,需提供境外投資主體註銷證明或因股權轉讓後不再持股的相關資料向外匯管理局進行申請,解除永久管控後及時在銀行辦理註銷ODI外匯登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