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謀:密卷一 閱人

閱 人 卷一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怨而友人也。

【譯文】人們的情感許多是被掩飾過的,世間的習俗許多是虛假的,怎麼可以相信呢?孔子說:“甜言蜜語、和顏悅色、畢恭畢敬,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可恥的是他們心中藏著怨恨而表面卻與人很友好的虛偽行徑。

天下無謀:密卷一 閱人


【註解】左丘明,春秋時史學家。魯國人,雙目失明,春秋時有稱為瞽的盲史官,記誦、講述有關古代歷史和傳說,口耳相傳,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左丘明即為瞽之一。相傳曾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聖人不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譯文】人的慾望是多種多樣的,他的本性是極度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他的功勞,事情失敗了便推託他所犯的過錯。況且聖人都不能超越這一點,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吧。



天下無謀:密卷一 閱人

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變,孰難料也。

【譯文】慾望多了就會起貪心,極端自私就會有偏差,他的罪惡從此便產生了。老百姓害怕懲罰,官吏恐遭禍患,有的人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行為;一旦有了機緣變故,誰都無法預料了。


天下無謀:密卷一 閱人

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家哀;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譯文】人們受到傷害常常因為對人沒有仔細的察驗,導致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齊桓公過份寵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實在讓人哀痛。吳王夫差沒有吞併越國,最後卻導致吳國的滅亡。關係親密沒有超過父子的,可是像楊廣那樣的逆子卻總是存在;施以恩德沒有超過君對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樣的奸臣起卻從未斷絕。因此說人的內心隱含著太多的欺騙,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愛,做好事的人最後卻得不到功勞。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防範別人不要心存僥倖。這種技藝不學習,難道還能成為一個有智能的人嗎?

(喜歡的謀略家們可以點個關注後續會一直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