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話”——絕 壁

敦煌莫高窟作為當今世界延續時間最長、保存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稱讚為“沙漠中的美術館”、“牆壁上的博物館”。如此精彩絕倫的藝術長廊和千年不斷的歷史文明,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前來欣賞讚嘆、考察學習、甚至是虔誠禮拜為之朝聖!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莫高窟,我們精心編寫了敦煌莫高窟“畫中有話”系列賞析。這裡的“畫”不僅僅是莫高窟的壁畫還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築、歷史圖片、歷史遺蹟等等。在我們眼中他們都是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我們將用充滿溫度感的文字來傳遞出歷史信息的點點滴滴,“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大家聆聽到繪畫的聲音,讓聲音傳遞美麗的繪畫!

“畫中有話”——絕 壁

莫高窟 西魏 第249窟全景圖


說法圖

這一題材在莫高窟的歷史長河中可謂是貫穿始終,有以釋迦世尊為主的、也有以藥師如來為主的;有站立蓮臺之上的、也有坐於寶座之上的;有單幅出現的、也有對稱出現的。特別是莫高窟北朝時期的各式說法圖,也為後來各個時期壁畫題材的創新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在莫高窟西魏第249號洞窟南北壁面的千佛中部,保存了兩幅獨具一格的說法圖。這兩幅說法圖看似一致,實則各有千秋,在不變的主題下,畫工卻巧思設計,鐫刻出了時代的印記。

“畫中有話”——絕 壁

“畫中有話”——絕 壁

南壁說法圖 北壁說法圖


西魏時期的敦煌是一片粗獷而熱烈的土地,在這片沃土上孕育了中原之“畫”,它蓬勃綻放的身姿已經浸入了莫高窟的牆壁之上。其中,極具特色的龍鳳紋飾也已經悄然成風的開始嶄露頭角了,但是畫工的構圖組合卻具有著明晰的實用功能。

華蓋兩側分別繪製的口啣流蘇的鳳鳥和祥龍,皆作俯衝飛翔狀,頭、脖項、腹部之間作S形。這兩者皆是中國古代的“四靈”,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根植於人們的圖騰信仰之中了,而此時它們有了另外一個身份——裝飾圖案畫。

“畫中有話”——絕 壁

華蓋鳳鳥裝飾圖案


“畫中有話”——絕 壁

華蓋祥龍裝飾圖案

兩幅說法圖中佛兩側相對畫出四身飛天,各具特色卻渾然天成。一強一弱,一粗獷,一纖細,這是中原風格與西域風格並存一壁的大膽詮釋,這同樣也展示了一種變化中的和諧之美。

“畫中有話”——絕 壁

“畫中有話”——絕 壁

畫幅中的那些身體清瘦,飄帶細膩,身著寬大長袍的中原風格的飛天,儘管他們動作的幅度很大,但是身體轉折的曲線隱沒在了寬大的衣帶之下,也是頗具柔和的情趣。

而畫幅中上身半裸,身體強壯,下著長裙的西域風格的飛天,卻具有非常強烈的張力,他們的身姿有的彎曲成圓弧形、有的從天空中俯衝而下,他們的手肘、膝蓋等關節的強烈突兀的轉折,是節奏和力量的象徵。

“畫中有話”——絕 壁

《伯希和圖錄》第249窟


風沙掩埋了莫高窟的歲月,卻無法湮滅那些熾熱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畫工們描繪的理想天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他們那一份不竭激情,恐怕也只有這種激情才能孕育出壁畫中那些張揚的想象力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