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歲的人將來以哪種方式養老最佳?

大戶掌櫃的


可以有多種選擇方式,決定哪種方式是根據你的經濟狀況經濟能力決定的。

我例舉三種養老方式。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候鳥式醫養社區養老。

對於我們普羅大眾一些普通老百姓來說,最常見的是居家養老的生活方式就是自己生活,自己的孩子來幫著照看自己。這個是中國當下或者說之前最主流的養老方式。中國的養兒防老就是這個原因。但是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 人口紅利的消失。從80年代開始,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現在當下進入60歲養老的這批老年人,多數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有一個孩子。當下的子女的家庭結構是421甚至是8421的一個家庭結構。小夫妻兩個既要上班,上面有這麼多的老人要去照顧,根本不現實。所以居家養老對於這一代人來說。可以說是笑談。

網上有一個演講是前阿里巴巴的CEO衛哲說的,當下中國已經進入獨生子女2.0時代。什麼意思?80後是第1代的獨生子女,他們沒有兄弟姐妹。00後和大批10後開始已經是獨生子女的2.0時代。他們不僅沒有兄弟姐妹。而且沒有叔叔伯伯。姑姑舅舅都沒有。也就是說獨生子女政策已經把他們的兄弟姐妹,叔叔舅舅姑姑都消滅掉了。導致一個結果,人員結構呈倒三角,年輕人越來越少,六十歲以上老年人佔到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還指望居家養老麼。

第2種養老機構養老,這是未來的主流方式,對於普通人來說。機構養老的代表就是養老院。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屬於工薪階層,所以只能去養老院,她會給你提供一個床位,但是他沒有配套的醫療資源。更沒有一些針對老年人的特殊關愛服務。真的只是一個病床。

第3種候鳥式社區養老。為什麼叫候鳥呢?就拿泰康來說,全國已經有15個城市佈局。從三亞海棠灣到杭州大清谷到蘇州的陽澄湖畔,從上海到北京從成都到廣州,都有泰康的養老社區,而且是你想去哪個地方直接打申請去就可以是候鳥式的,連鎖式的。所謂的社區養老是指,醫療和養老的完全結合,包括每一個社區會配備一個二甲的康復醫院。 現在這個行業走在最前面的是泰康保險公司。他們在北京蟒山國際公園山腳下的燕園就是一個典型的醫養結合的社區。裡面不僅有適老化的設計,更配備了專業的二級康復醫院,針對老年病的這種醫療資源。而且裡面提供了一加n的管理服務。每一個老人身邊會有n個團隊來,管理一位老人。包括有管家,心理諮詢師。營養師,康復師。不僅讓每一位老人過得好,而且讓他的醫療成本降低。讓每一個老人的壽命延長8~10年。裡面,他是為什麼叫社區?他是一個人可以挑選一個戶型來住,而不是一張床。裡面有老年大學,可以學書法,學繪畫,學游泳,甚至學打高爾夫球。為個人的信仰開設了佛堂禱告室等等。非常人性化。我覺得這個是屬於高端客戶的一種養老模式,因為高端客戶的子女基本都在國外,他們是非常孤獨的,所以更選擇社區養老。泰康做的非常好。

對於普通我們老百姓來說,未來的養老院的機構養老可能會成為主流方式。

對於中產以上的群體來說,候鳥式的泰康養老社區是高品質養老的代表,醫療加養老相結合的,新型的一種養老模式。更適合這部分群體

最後,居家式的養兒防老的養老已經不適合現在中國人口的這樣一個結構。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當然所有的養老都需要一筆源源不斷的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來給你支配。而且據統計,老年人的醫療生活成本是普通成年人的3-5倍。當老了的時候,需要別人來照顧,需要請保姆,需要請管家。你想一個問題,是不是老的時候,是不是會成為醫院的常客呢?對吧,這些都是導致老年人群醫療生活成本高的原因。也就是說,老年人更需要錢!所以需要提前規劃與生命等長的一筆養老金。那麼規劃養老金最黃金的方式就是人壽保險。因為只有人壽保險是被公認的最科學的制度安排,而且是被公認的,唯一的可以給到你與你生命等長的源源不斷的終身的一筆現金流。試想其他金融工具有這樣的嗎?沒有對吧?所以一定要配備足額的養老金,通過人壽保險來配置足。

國際公認的養老替代率達到70%就是一個健康的狀況,中國當下社會不足40%。未來30年的2050年養老替代率會降到22%。什麼是養老替代率呢。比如你現在一個月掙1萬塊錢,那麼老的時候你一個月拿7000, 這樣的話你的養老替代率就是70%。達到70%的話,是你的生活水準是不受影響的。到2050年降到22%,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一個月掙1萬,那麼到那個時候,你每月領的養老金只有2200. 這還沒有算通貨膨脹。我想肯定滿足不了自己的生活吧。那麼為什麼會在未來的20年當中不斷下降呢。我們知道,現在已經退休了的老年人領的養老金來自於我們當下年輕人所交的養老社保。未來30年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會越發嚴重,到達一個頂峰。而年輕人越來越少。社保養老基金,會嚴重虧空。養老替代率不斷下降。


財經創客007


五十多歲的人將來以什麼方式養老最佳?這個問題我說說吧,正好我也是這個年齡段,目前也正在考慮將來怎麼養老的問題。我是生長在安徽中西部的農民,養老保險繳的是每年100元的,以目前我們當地拿養老保險人說可以拿到145元一個月,這點錢想養老確實很困難。不過目前我和老婆都還在外地打工。我有三個養老方案,第一這幾年如果打工賺得多的話,60歲以後就在安置小區買幾間門面房,可以自己做點小生意,多餘的也可以出租;第二在交通便利的農村搞點農田養殖,自己種點菜,安度晚年;第三回老家繼續打工,做到做不動為止,打工賺的錢留著理財養老。好在當初黨的計劃生育政策我沒有實行,我有三女一子,他們目前經濟條件尚可吧,所以養老問題不是很大。本人傾向於第一個,也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發展。個人認為養老方式沒有最佳,只要適合自己就行,農村人養老不怕,就怕人生的最後一程,留點錢找個保姆伺候或者進養老院吧。


默默無聞的豬


五十多歲在我們老家還和年輕人一樣在掙錢,到七八十歲才考慮養老。

我父母現在剛五十歲,還在外面掙錢。因為我們是農村的,不像城裡人享福。父母二十幾歲歲結婚,作為兒女的我們現在也剛結婚。做為九零後的我們,出生時正處於計劃生育嚴重的時候,所以女孩子少,男孩子多。現在結婚討媳婦都是相當於求的那種。女方要的彩禮高,要房要車要三金要衣服,處處都花錢。我們讀書晚,畢業後就到了結婚的年齡。這些東西只有靠家裡,我們也就成了所謂的“啃老族”。

房子家裡都有,只是在農村,可現在都時興在城裡買房。一套房首付能把家裡掏空,父母又怕因為沒房影響我們娶不到媳婦,只有努力的多種地,期待多收成。村裡的單身漢很多。以至於在老家很多五十多歲人還像個年輕人一樣,挑擔,種地,沒時間考慮養老。

在我們這有交養老保險,但也是到六十歲才能領。作為兒女的我們,看見別人的父母過的好,心裡也羨慕,我們和父母也商量了,如果以後不想動了,我們照顧他們。無論怎麼樣不能請保姆或者送養老院,晚年我們一定要陪在身邊。

等到哪天動不了了,如果他們想做生意,租個門面他們幫忙照看;如果想在老家待著,我們在附近的市裡找工作,可以經常回來陪下他們。種點菜,養頭牛,閒時串串門,和鄰居打打麻將,聊聊家常。

俗話說“百年修的同船渡,萬年修得共枕棉”和父母之間的血緣關係,這輩子可以一起相守到老,下輩子卻不知道在哪裡,所以一定要珍惜這輩子。

人一旦上了年紀,就怕孤獨,他們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陪伴,所以多花時間陪陪他們。


小六子的日常世界


人生短短八十年,前二十年做準備,工作四十年,休息二十年。恭喜你到了休息的這一步!

一、養老院養老

養老現在國家非常重視,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養老機構,當然這裡面良莠不齊,可以先慢慢了解,不急。

二、旅遊養老

你可以跟自己的老伴,收拾一個常用旅遊包,國內國外到處休閒地轉轉。

三、朋友養老

你可以跟一幫一起長大的朋友,或是公司的同年齡的同事,一起找個別墅,在裡面大家慢慢地變老,就像在幼兒園生活一樣。

四、其他養老

對於有一定管理經驗的,可以去做做講師,把自己的畢業所學傳授給大家,可以去各個公司轉轉。


另外,養老只是個概念,你要填充的是裡面的內容,如何讓自己更輕鬆,這最關鍵!


多才網


養老問題不是要等到五十多歲才來考慮,應該從早從長計議,才不至於老無所養、老無所依。


以前老一輩人,尤其是農村老人都是奉行養兒防老,自已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所有財產都是兒子的,老了由兒子贍養。若兒子懂得感恩孝順,老人晚年生活還自在些;若自己的兒女不孝順,老人命運就悲慘了。


現在時代不同了,養老問題再也不侷限於兒女,只要順應社會潮流,積極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將來的晚年生活就有份基本保障。咱們年輕力壯時不僅要努力掙錢,還要積極參保繳費,切不可為了兒子的婚事和房、車款,而忽略自已的養老問題,從而造成自巳晚年的淒涼。


不論如何養老都離不開經濟基礎。若經濟基礎好,自己又身體無礙,肯定居家自主養老最好,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生活;若年紀較大、生活又不能自理,還是到專門的養老機構去比較方便些。



養老是我們每個人都是將面臨的問題,只有做到了未雨綢繆,才有可能伸展自如。


小草144270718


品質養老,用現在有錢的你為未來不確定的老年做好規劃,決定哪種方式是根據你的經濟狀況經濟能力決定的。

我例舉三種養老方式。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候鳥式醫養社區養老。

對於我們普羅大眾一些普通老百姓來說,最常見的是居家養老的生活方式就是自己生活,自己的孩子來幫著照看自己。這個是中國當下或者說之前最主流的養老方式。中國的養兒防老就是這個原因。但是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 人口紅利的消失。從80年代開始,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現在當下進入60歲養老的這批老年人,多數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有一個孩子。當下的子女的家庭結構是421甚至是8421的一個家庭結構。小夫妻兩個既要上班,上面有這麼多的老人要去照顧,根本不現實。所以居家養老對於這一代人來說。可以說是笑談。

網上有一個演講是前阿里巴巴的CEO衛哲說的,當下中國已經進入獨生子女2.0時代。什麼意思?80後是第1代的獨生子女,他們沒有兄弟姐妹。00後和大批10後開始已經是獨生子女的2.0時代。他們不僅沒有兄弟姐妹。而且沒有叔叔伯伯。姑姑舅舅都沒有。也就是說獨生子女政策已經把他們的兄弟姐妹,叔叔舅舅姑姑都消滅掉了。導致一個結果,人員結構呈倒三角,年輕人越來越少,六十歲以上老年人佔到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還指望居家養老麼。



燕子說保險


樓主你好,關於養老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就從未休止過。因為對於養老是任何人都所關心的一個問題,那麼什麼樣的方式是最好的一種養老方式呢?當然我個人認為,擁有一份養老金的待遇,那麼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是最好的一個養老的方式。

為什麼呢?因為養老金的待遇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可以受用終身的。其次養老金的待遇每一年根據你退休年限的增長,而是在不斷的增加,所以說從這兩方面足以說明養老金才是我們根本的一個養老方式。那麼擁有養老金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呢?就是讓我們正常的參保基本養老保險,因為只有正常的參保的基本養老保險,才可以讓我們獲得一份退休養老金的待遇。

一般情況下是需要達到累計交費年限十五週年以上,那麼在這樣的條件下才可以讓自己獲得一份基本養老金的待遇,如果說你的這個累計繳費年限不足15年,那麼是不能夠正常的辦理退休的,所以說這一點對我們個人來講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也就是說我們想要享受養老金的待遇,必須要保證自己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在15週年以上就可以了。


社保小達人


看到這個問題我笑了,有沒有想過五十多歲還很年輕呢,雖然身體各處開始有些不舒服,但是工作還沒問題的,這個問題換成五十多開始考慮養老問題需要準備什麼或者有什麼條件還好點。都說養兒能防老,但是對於那些沒有退休金的老人真的能防老嗎?很多農村老人因為沒有退休金,生活異常困難,指望孩子?能管飽就夠了,真心可憐,等百年之後這就賺個有人給送終,養老質量不高;相對有退休金的老人就好多了,生活質量明顯高,晚年也相對幸福。所以五十歲以後如果考慮養老的話我覺得就是攢錢,越多越好,生活有了保障,養老自然夠了


慧慧90545641


五十多歲正是最累的時候,孩子老人都需要人看顧,還養老,二十年之後差不多,如果能活到那個歲數的話[捂臉]


用戶1486373211050


1、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儘量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達到退休年齡,可以領取相對比較高的養老金。即使按低標準繳費,每個月只能領個千八百元,在農村還是可以解決最基本的養老費用的,這是首選。如果繳費水平高,將來每月領的養老金就多,會活得更從容。能找到工作的,在單位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有經商能力的,做個體工商戶,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經濟條件好的,可以掛靠單位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不知題主是男是女。農村五十多歲,不到六十歲的人,如果是男性,經濟條件還行,以前沒有參加過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話,現在再參加,雖然比較被動,但還有操作餘地。如果沒滿60歲,就還可以參保。可以跨區域,甚至跨省市掛靠單位,用前補法交保,湊夠15年的繳費年限,在符合退休規定的地區辦理退休。農村女性年滿五十歲的,就失去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參保資格,想也沒用了。

2、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如果沒有辦法或能力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了。只要沒到60歲,都可以參加,並且絕大多數地區,允許補繳至15年,按月領取養老金。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相比,繳費少,養老金待遇也少。城鄉居民養老金=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繳費水平低(每年交100-200元),當地經濟水平也低的地區,僅有100多元,但有一份保障就總比沒有強吧,總比手心朝上強吧。如果繳費高,當地經濟水平也低的地區。多的地區,每月可以領到幾百元。最多的地區,目前可以領到1000多元。

3、自己艱苦奮鬥,賺夠養老的本錢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要給自己攢下一份養老保命的過河錢。攢多少,沒關係,要看自己的本事和福運,但一定要有。老窩、老本、老伴是老年人的三寶。個人認為,即使有了一份養老保險,只是有了一份基本生活費,最好另攢一份養老的錢,作為補充,兼而有之,從容些才更好。

1、和子女訂立贍養計劃,農村五六十歲的人,通常不只有一個兒女,可以開個家庭會議,落實到文字上。

(1)向子女收取養老基金:60歲以後就可以按月或按年細水長流地向子女收取一些贍養費用,攢起來,以備又老又病時,做不時之需。如果人走了,沒用上,或用不了,還是會留給子女。

(2)也可以不收或少收贍養費,要求子女定時給自己買東西,解決生活所需。

2、有勞動能力,就自己養活自己。沒有了勞動能力,就認命。平時不對子女提要求,順其自然,指望子女自覺自願返哺盡孝。

這是我很不想說的一種養老路徑,並且不是你想認頭過這樣的生活,就可以過這樣的生活的。要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生活極其困難,需要救助的優撫對象的標準,才可以享受到的政府的優撫待遇。能達到這樣標準的人,不僅自身的情況很悲催,而且一般家裡一般都有大的變故,親人也都沒了。

失去勞動能力,又老有病,生活無著上面三條路你都走不通的時候,大概就只剩乞討最後一條路了,但活著的只是軀殼了,不是嗎?說直接點,就是混吃等死,沒有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