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不死,梁山的命運會如何?

錦衣乞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晁蓋如果不死,梁山就會重複方臘的覆轍,最終被剿滅。


晁蓋這個人和宋江相比,是個真正的大哥,非常講義氣的。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晁蓋搶劫生辰綱。

當時一夥人來找晁蓋,去搶劫十萬貫的生辰綱。

大家看看,劉唐、公孫勝、吳用、白勝、阮氏三雄都是窮人,有的還是流浪漢,想要翻身只能犯罪。

但晁蓋不同。晁蓋是地主,自己還是頗有些財富的。

晁蓋救了劉唐以後,行賄給雷橫就有10兩銀子。

10兩銀子相當不少了,阮氏三雄和吳用大酒大肉狂吃一頓宴席,也花費不到1兩銀子。

那麼,晁蓋為什麼夥同這些人去搶劫?

自然也是為錢,但更多還是講義氣。

江湖好漢都來找你出面挑頭,晁蓋不願意縮回去。

自然,生辰綱是送給蔡京的,蔡京又是當朝第一高官,僅次於皇上,這是有極大危險的。

晁蓋為了講義氣,也不管不顧了。

再次,我們分析一下晁蓋對於宋江的態度。

現在看來,宋江本來就是晁蓋一夥的官府臥底,專門負責通風報信。

發現晁蓋被通緝後,宋江為了自保,第一時間來統治晁蓋他們跑路。

晁蓋對宋江非常感激,除了送給大量黃金以外,還幾次捨命相救。

比如宋江在江州寫反詩被抓要處斬,晁蓋冒著極大的危險來劫法場!

要知道,江州是在江西,而梁山是在山東。

梁山這群人都是通緝犯,不要說劫法場,就算從山東走到江西,一路上也是極為危險的。

而且江州也就是九江是個重鎮,兵馬眾多,最起碼有數千人。

晁蓋他們來的只有17個頭領,100多個嘍囉,這簡直是以卵擊石。

就算這樣,晁蓋為了講義氣救宋江,也是義無反顧。

要知道,這同宋江後來救柴進、盧俊義不同。

無論救柴進還是盧俊義,宋江都是帶著大批人馬去攻打兩地,說白了危險性較小。打得贏就救,打不贏就走,至少宋江自己沒危險。

那裡像晁蓋這樣,親自深入虎穴去救人。

另外,晁蓋還不念舊惡。

大家都知道,晁蓋一夥之所以被人抓捕,重要原因是同夥白勝被捕以後招供。

按照江湖規矩來說,白勝雖然迫於酷刑,畢竟也是出賣兄弟,是江湖大忌諱。

然而,晁蓋自己脫險以後,卻不念舊惡,還是花費巨資行賄將白勝救出。

可見,晁蓋非常講義氣,也非常照顧兄弟,即便兄弟曾經做了叛徒。

還有,晁蓋還是比較善良的。

晁蓋總體上沒有濫殺過無辜!

殺死官兵,因為他們是敵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殺死王倫也是迫不得已,因為天下之大無處可去。

而晁蓋上臺以後,就強調“劫富濟貧”,不得濫殺老百姓。

晁蓋在臺上時,梁山沒有濫殺的行為。

以往梁山王倫時代,都是隨便殺人然後搶劫。甚至林沖要入夥,也得殺一個無辜老百姓納投名狀才行。

晁蓋改變了一切。

梁山初次抵抗官軍圍剿勝利後不久,小嘍羅來報:“朱頭領探聽得一起客商,有數十人結聯一處,今晚必從旱路經過,特來報知。”晁蓋特意分付道:“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搶得了二十餘輛車子金銀財帛及四五十匹驢騾頭口後,晁蓋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不曾殺人麼?”小嘍羅答道:"那許多客人見我們來得頭勢猛了,都撇下車子、頭口、行李,逃命去了,並不曾傷害他一個。"晁蓋見說大喜,立下規矩:“我等自今以後,不可傷害於人。”

相反,宋江上臺以後多次搞過大屠殺。

比如為了收復霹靂火秦明,宋江指揮人把青州城外許多人家殺光,房屋燒成廢墟。

宋江打破大名府以後,故意讓小嘍囉屠殺。連內應蔡慶兄弟,家裡也要有專門的小嘍囉保護,才躲過一劫。最終大名府老百姓被殺者五千餘人,中傷者不計其數!

就對待老百姓的態度上,晁蓋比宋江好幾百倍。

總體來說,晁蓋是個很講仁義的老大,對部下非常愛護。

晁蓋這樣一個人,是絕對不可能像宋江一樣靠出賣部下來招安立功,完成自己曲線做官的美夢的。

同時,以晁蓋的個性,也不可能隨便和高俅、蔡京這夥奸人合作。

那麼,晁蓋絕對不可能主動接受招安,恐怕就要像方臘一樣割據一方,最終和朝廷拼個你死我活才行。


薩沙


晁蓋不死,梁山隊伍分裂是必然的

晁蓋不死,會有兩個結果:一是發生內訌,晁蓋勢力被全團滅掉,宋江上位,梁山路線不變;二是梁山分裂,晁蓋出逃,按照晁蓋的謀略很有可能會短時間內就被滅掉,宋江的梁山傷一些元氣,繼續謀劃招安事宜。

從宋江、晁蓋兩人的性格、追求來看,晁蓋不死,梁山走上分裂的道路是必然的。晁蓋有勇無謀,只要有人來投他不論好歹都一起收留,所以金聖嘆評價他是“粗重無細”。也沒有識人用人的本事,帶著幾個人投奔梁山以後,見了王倫,如果不是吳用指點的話,他都沒看明白王倫不想收留他們的本意,“不是這王頭領如此錯愛。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報!”做了梁山之主以後,只是帶著兄弟們打家劫舍,全然沒有考慮過未來的出路。

梁山的出路,宋江是瞭解最深的

梁山的出路,無非三種:造反到底做皇帝,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都是如此,但是勝算不多;永遠守著梁山,做個職業盜匪,這條估計也不好持續下去;接受招安,成為朝廷軍隊,都有個好出身。也有第四種可能,就是堅持二十多年,北宋被滅,金與南宋對峙的時候,梁山泊成為北方活躍的抗金隊伍的一支,但是看不清歷史大勢,皇權思想濃重的情況下可能性也不大,除非國難突然到來。

前面三條,我相信宋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梁山泊英雄好漢排座次以後的慶祝宴會上,宋江的一番話表明了這個路線“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

晁蓋這塊絆腳石早晚會被宋江搬開

他的這種想法,從下決心上梁山就開始醞釀、規劃了,編造了遇到九天玄女娘孃的神話,還與吳用、公孫勝等人合計演了一出天降石碣碑的戲碼。

並且積極籠絡人心,基本上完成了梁山的人事佈局,凡事都會利用李逵這個風向標蹦出來試試風向,然後變更策略、方式施行。從這些角度來看,宋江稱得上雄才大略,是一個合格的戰略家。

但是這些路上,晁蓋都會成為絆腳石,所以,史文恭幫了宋江,金聖嘆看的明白,大筆一揮,批道“此非謂史文恭之箭,乃真出於宋江之手也。”


何殊我


說起來是梁山英雄,但我們看到更多的卻是劫富,而卻很少能看到濟貧。梁山一群人上山很多都是由於主觀原因,比如宋江比如晁蓋。

言歸正傳,假如晁蓋沒死,梁山英雄會有如何的命運?個人覺得,如果晁蓋沒死最大的可能就是梁山分為兩派!



從眾人價值觀來看,梁山可以分為三個隊伍,如果可以自由的選擇,這些人無疑會這樣站隊。

公孫勝為代表的安樂派

公孫勝是排名比較靠前的一位頭領,基本上每一次關鍵的權利之爭他都“錯過了”。與其說是錯過了,倒不如說他早已看透,所以每次都偷懶不參與,直到後面乾脆分道揚鑣不幹了,自己一個人瀟灑。而跟他有差不多價值觀的還有武松魯智深等人,他們上山的目的是想過得安靜自由。



上山之前,大家對水泊梁山的宣傳是。地廣人稀,不分東西南北,那裡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官府都管不著。哪知上山後,被宋黑兒搞得烏煙瘴氣。即使是晁蓋在,也不會長久幹,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真正的迴歸自我。

宋江為代表的招安派

宋江的陣容無疑會是非常大的,因為就連晁蓋的心腹吳用都來到了他的隊伍。除了他本身的名聲之外,就是他的拉人能力確實厲害,所以隊伍發展很快。 再加上有不少的人盼望招安,呼延灼、盧俊義都是典型的希望朝廷招安,這也是他們上山的初衷。名義上都是報國無門,這兩人絕對是不會跟著晁蓋的。



晁蓋為代表的享樂派

而晁蓋這邊才是梁山真正的精神代表,他們嚮往兄弟義氣,有錢一起花,有酒一起喝,有財一起劫。寧願死也不要和朝廷為伍,並且有這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阮氏三雄,白勝等,這個隊伍看淡生死名利。

如果晁蓋沒死,宋江的招安還是會進行,但不會進行得很順利,該給宋江墊背的還是得墊,像李逵這樣的死粉。而更多人的命運肯定也會不同,會去世,但不會去的不開心。



沒長書


這個問題的答案,與回應者的主觀意向還是有些關係的。筆者很強烈期盼的結局是,不要是悲劇就好!

不過,最“客觀”的假設結局,肯定與原作結局是有出入的。

講一個驚心動魄的反轉真實故事。某偏遠山村,一個勤奮好學的大山裡的孩子,數年耕讀,勵志考出這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窮苦大山,考出窮鄉僻壤,考出一個嶄新的未來。終於迎來中考,全校全村人都認為這個小夥子能夠考進縣城重點高中,從而改變命運。但是就在考試當天凌晨,竟然沒有搭乘上一天唯一的一次破班車。這是家人砸鍋賣鐵省吃儉用擠出來的學費,這是唯一的一次應試中考機會。且不說是如何誤車,只管體會這個大山裡的孩子是如何的痛苦悲催,欲死不能!也就是當天晚上,信息極其閉塞的老山村得到一個更加悲慘的消息,那輛破班車在開往縣城的盤山路上,栽進了山崖,全車人喪命。

假如……,假如……,假如……,這就是人生假如的版本!人生的任何版本,以及所含結局,萬緣合和而成,所有的緣,其中的一念之差,生命軌跡或稍有偏離,或是生死之別。

回到梁山上,繼續假如梁山的故事。晁蓋,即晁天王是也!這可是義字當頭,威信名望蓋天的人物,是梁山的“義魂”!梁山人多嘴雜,初心及“義”的經營理念不雜。假如晁蓋不死,必然反對招安,因為朝堂裡沒有“義”字,只有忠臣遭遇陷害和爭權奪利的嘴臉,這不符合梁山好漢們的價值觀。宋江還沉浸停留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綱常裡,肯定伺機而動,說服眾好漢。這其中的劇情,如同下棋,其中一子一步有了反轉,其後走子的版本迥然不同。何況,晁蓋是何其重要的棋子。

分成兩派,守梁派、招安派。就這,就夠徹底改變劇情和結局的因緣了。

若,晁蓋不死,順從了宋江主張呢?就不死二字,也足矣改變一眾梁山好漢的發展軌跡,結局不致慘重地步。

人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人生,萬緣合和而成,結局,不一而終。





用戶104269410550


如果晁蓋不死,梁山好漢的結局同樣好不到那裡去,將會發生內訌火併或者分裂。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晁天王為什麼而死。

宋江上梁山以後,數次主動出征建功,恰封金毛犬段景柱盜得一匹好馬叫"夜照玉獅子馬"要獻給宋江,"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不期來到凌州西南上曾頭市過,被那曾家五虎奪了去。小人稱說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廝多有汙穢的言語,小人不敢盡說。逃走得脫,特來告知。"看看,人家是獻馬給宋江的,晁蓋心中能沒有想法?所以執意要下山去打曾頭市被史文恭射死。


(影視形象 晁蓋)


這個時候梁山上宋江的勢力已經很大了,晁蓋的班底除了七星聚義時的寥寥數人(三阮吳用劉唐公孫勝及林沖)。剩下大部分是宋江收伏的,而宋江的理念是“招安”,即投降朝廷求取官職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就連不弟秀才吳用也是態度曖昧。

這樣我們就可以推測晁天王不死會發生的事情。由於晁蓋身犯大罪,直接跟朝廷當權者叫板,肯定會反對招安的,根據書中交待,此時已經接近一百多位好漢上山。



(影視形象 宋江)

而晁天王不死的話,盧俊義燕青不一定會上山,梁山會採取其它方式拿下曾頭市,亦或盧上山入夥。不管如何,都有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排坐次的問題。

就連宋江在排坐次時都很為難,終合考慮了各方勢力,還捏造了一個上天降石碣才將坐次排妥,可想而知,如果晁天王仍在,能否繼續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嫡系會不會鼓譟晁蓋不配坐頭把交椅,由其是李逵,被人私下裡慫恿出頭,其餘宋江的人一附和,晁蓋如何是好?

我們想想看,能替晁蓋說話的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林沖(可能),魯智深(比較正義),公孫勝。

中間派有吳用,盧俊義,燕青,武松,雷橫,朱仝。

(影視形象 宋江和花榮)

剩餘都是替宋江說話的人。這裡只列三十六員正頭領,餘下的七十二人有七成站在宋江一邊。有三成選擇沉默,裡面即便有個別人想替晁蓋說話但也不會出頭,否則會被缺心眼李逵斧劈。要說那幾員正將李逵不敢動手的話,象杜遷宋萬朱貴白勝之流,這二百五李逵可真能下得了狠手。

所以這一次若動起真格的,若文鬥,晁蓋敗下臺;若武鬥,雖然梁山內訌可能損失幾員大將,但不會動搖根本,晁蓋敗,可能丟命。所以從結果來看,都是宋江上位,晁蓋要麼死,要麼下臺。

(影視形象 吳用)

如果上述事件不會發生,平穩排位,晁天王仍為老大,宋公明老二,梁山事業如日中天進入鼎盛階斷,這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梁山兩破童貫三敗高俅,最後將高俅活捉上梁山。

因這高俅和林沖仇深似海,一見捉了高俅,林沖肯定就要報仇雪恨;而宋江欲招安,絕對不會同意殺高俅。這時身為寨主的晁蓋會站在那面?按晁蓋性格肯定同意殺高俅。如果殺了高俅,以宋江為首的招安派就會斷了招安之路。所以這一次站隊的事件又將會上演,但這次晁蓋將會略佔上風。因為與朝廷大戰數次全部勝利,梁山很多頭領已經逐漸適應反朝廷之事,很可能殺掉高俅或者宋江帶人救高俅。不管怎樣依宋江性格,一種情況是使陰謀與官府裡迎外合,二是直接反出梁山投降朝廷,作為朝廷的馬前卒“宋先鋒”掉頭來攻打梁山。


(影視形象 晁蓋和林沖)

不論那種情況發生,都是梁山所不能承受的,要知道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所以,最後晁蓋領導的梁山被鎮壓。只不過宋江的結果就不好說了。


神舟六


如果晁蓋不死,梁山的局面會很複雜,我認為梁山好漢的結局可能存在幾個方面的可能性:

其一,佔山為王,與朝廷長期對抗。

晁蓋帶領兄弟們不斷充實實力,宋江勢力也甘願接受領導。梁山好漢團結一心,不斷鞏固“國防”,抵禦政府的一次次的打擊。這個過程可能是長期的,並且也是非常艱苦的。在長期的抵抗戰爭中,不可能避免流血犧牲,部分好漢為保衛梁山可能會獻出生命,部分好漢可能會長期堅持戰鬥。比較好的結果是梁山會延續若干年,但在政府強大的政治、軍事壓力下,最終可能會走向滅忘。

其二,晁蓋讓位宋江,最後還是走向招安的道路。

鑑於宋江的個人影響力和晁蓋的感恩之心,可能會出現晁蓋最後讓位給宋江。由於宋江的“忠君”的信念,最終還是會帶領梁山好漢們接受朝廷的招安,最後為朝廷出力。

其三,宋江奪權,內部分裂。

在晁蓋不想放權,而宋江想“上位”的情況下,梁山內部會出現奪權鬥爭。其結果,如果兩幫勢均力敵的話,內部將出現嚴重的內耗,實力將受到極大的削弱,朝廷如此時乘虛而入,梁山可能短時間內將走向滅亡;如果宋江勢力戰勝晁蓋勢力,奪得領導權的話,宋江最後肯定還是要帶領好漢們歸順朝廷,晁蓋勢力可能會被滅亡或者逃離;如果晁蓋勢力有幸戰勝宋江勢力的話,宋江勢力可能會被滅亡或者脫離梁山投靠朝廷,但梁山實力將大大減弱,最終可能與朝廷的對抗中逐步走向滅亡。


文齋堂


晁蓋率領智劫生辰綱的人馬上山,並取代王倫成為梁山泊之主後成為了梁山的第二代領袖,到後來晁蓋攻打曾頭市,結果被史文恭射中,最後也因此去世。晁蓋去世之後,梁山之主落到了宋江手中,梁山的命運也發生改變,那麼若是晁蓋不死,梁山的命運將會怎麼樣?

首先梁山發展將會有很大的極限,晁蓋豪爽講義氣,但是也存在發展的侷限。晁蓋在梁山上稱王稱霸,只是想與兄弟們永結情義,同享富貴,在他看來,梁山是一片人間淨土,是容不得那些寡情薄義、偷雞摸狗的人上山玷汙的,即便他再有能耐也不行。這雖然可以保證梁山的好漢的質量,但是也限制了梁山的發展,所以晁蓋不死,梁山好漢的質量會非常高,但是發展壯大不起來。

其次只要晁蓋不死,同時絕對不會投降朝廷,因為晁蓋的理念是“竭力同心,共聚大義,欲和大宋皇帝做個對頭。”,這與宋江的政治綱領完全不一樣,只要晁蓋在,那麼梁山絕對不會接受朝廷的招安。

最後梁山極有可能發生第二次“火併王倫”的事件。因為自宋江上梁山之後,宋江基本架空了晁蓋,而晁蓋只有結果心腹可以依靠,但是宋江帶來的人越來越多。並且宋江和晁蓋的矛盾日益加重,尤其是兩人的政治發展方向,而隨著兩人矛盾的加劇,梁山極有可能爆發第二次的“火併王倫”事件,最終宋江取勝的可能性也大。

一旦出現第二次的火併事件,宋江還是會重新掌握大局,最終的結果還是招安。所以晁蓋死是必然,即使他攻打曾頭市不被殺,後來也極有可能死於宋江手中,梁山悲劇的命運也不會改變。


帝國烽火


都說宋江架空了晁蓋,貌似除了阮氏三雄,劉唐等等貌似都是宋江的人。其實如果晁蓋不死,根本沒法撼動他的位置,詔安100%肯定不會成功。最壞最壞結果四分五裂梁山散夥。林沖,武松,魯智深這些重量級人物是反詔安派。李逵算是宋江鐵打心腹吧,武松也是宋江的好兄弟。他們絕對會倒戈支持晁蓋。所以為什麼一定要晁蓋死了,因為不死詔安不會達成。梁山大部分人包括投降軍官都不願意詔安,或者可詔安可不詔安狀態,只是隨大流,看領袖意見。真正想詔安的人可能就盧俊義吧莫名其妙被梁山陷害搞成反賊了。還有呼延灼名門之後估計想留個好名聲。秦明全家被慕容狗賊害了對朝廷痛恨,林沖不用說了,因為最後只剩下宋江這個首領了,只能聽他號令,不聽就是沒義氣,再加上吳用公孫勝什麼石碑搞傳銷似的洗腦。

如果晁蓋和宋江因為詔安發生衝突情況出現會怎麼樣?肯定支持晁蓋多唄,宋江壓根就不敢在堂上提,私下會和無用他們給晁蓋洗腦。當然肯定失敗,洗腦失敗。



歌星王司徒


《水滸傳》:晁蓋不死,梁山的命運會如何?

《水滸傳》的故事家喻戶曉,另類君老家洛陽某縣,有位大叔在看到宋江“招安”後梁山好漢一個個死於非命的情節時怒不可遏,順手拿起一個8磅錘將電視機砸的粉碎,據說在南陽臥龍區,有位老人因為宋江招安時給皇帝跪下磕頭的場面被活活氣死。

前幾天在抖音上看到,李雪健老師不敢回老家,因為家中鄉鄰會指著他的鼻子痛罵宋江,甚至還有直男曾當面給了他幾個耳光。

在許多直男看來,如果換晁蓋繼續領導梁山,似乎就可以改朝換代,讓梁山一百單八將們有個好的結局。

另類君曾經也這麼認為,然而踏入社會近二十年,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所以度這個設想也就“呵呵一笑百媚生”了。現在就這個設想推演一把,謹以此祭奠曾經熱血沸騰的少年時代。

如果晁蓋不死,梁山的命運同樣是團滅,只不過是沒有宋江操作下團滅的那樣容易罷了。

為嘛這麼說呢,因為晁蓋心胸狹隘,缺乏親和力和向心力。

我們從楊雄石秀時遷投奔梁山的遭遇來看,晁蓋非常看不起石秀時遷等人偷雞摸狗的行為,或許在他心中,智取生辰綱才是正經事兒,雞鳴狗盜的行為卑鄙齷齪。

事實上,時遷的功勳不容抹殺。他\t東京盜取雁翎金圈甲,賺取徐寧上梁山,並在梁山攻破大名府、曾頭市的戰役中屢立奇功,而他的這些功勳,可不是武松林沖魯智深那樣光芒四射的英雄所能取而代之的。

由此可見,晁蓋缺乏容人的心胸和大局觀,至少他不是個稱職的人事經理,或許他可以組建一個劫生辰綱的團伙,但若是領導一個山寨,器量不足。

然而我們可以想見,梁山上下又有哪個是良善之輩?你劫生辰綱是正經事兒,但普天之下有膽魄有實力又有機會劫生辰綱的能有幾個?而且即便是具備全部的作案條件,也未必有那麼多生辰綱等著你來劫吧?

我們再進一步說,如果梁山上下一百多個好漢個個都有“智取生辰綱”的本事,你晁蓋又何德何能可以統領群雄?

既然大家實力相當,誰做王不都一樣,為嘛你做首領,俺們都做小弟嘞?

相比之下,宋江就更加具有親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被李逵敲詐,他不以為意,卻以德報怨,讓李逵感動的當場就磕了幾個響頭,像李逵那樣嗜賭成性買東西不給錢的無賴夯貨,宋江都原意結納,後來對林沖、武松等重量級人物的籠絡自不待言。

相比之下,晁蓋如果不死,在他的統領下,梁山內部的分裂是大概率事件,起碼在梁山上,魯智深、武松、楊雄的二龍山集團,周通、李忠、史進的桃花扇集團,各種小山頭並列的局面從一開始就存在,更不用說索超、徐寧、關勝、秦明、孫立等體制內不得志者的異心異質了。

以晁蓋簡單粗暴的作風和領導素養,能不能將梁山統領到最後還真是個大問題。

我們就以晁蓋不死為前提設想一下,如果晁蓋統領群雄的話,最好的結局是攻城略地,佔據更多的地盤,然而真等到朝廷派出大軍來“剿匪”,晁蓋的領導才能和軍事佈局戰術是個隱患,這時候,無需官軍彈壓,梁山內部自然會有人放出暗箭。

就像《水滸傳》正文中的史文恭一樣,其實史文恭只是一個面具,面具背後是宋公明哥哥的幻影,如鬼魅般飄過。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另類文史


晁蓋死,還是不死,梁山還在哪裡,都是宋江說了算。晁蓋的死,彰顯了施耐庵對他的偏愛。


晁蓋中箭,武將戰死沙場,是最好的結局。宋江出場,江湖名氣就很大。上山前,宋江推薦去梁山的人比晁蓋的人還多,上山後更多,宋江帶著很大的資本入夥晁蓋。

宋江到梁山,晁蓋很尷尬,名義上自己是老大,可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聽宋江的。

眼看自己的地位馬上就要被宋江代替了,為了有所回應,晁蓋出馬大戰曾頭市,被施耐庵寫死。

死的好,如果晁蓋不死,必然被宋江架空,以晁蓋的性格,最終無法忍受,梁山必然內訌,以宋江的權謀,和他手下那麼多人都實力,加上早已倒戈投降的吳用,晁蓋根本無法較量。晁蓋會死的更加可憐,被按上一個謀反或者背叛之類的罪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