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貧困小鎮,專門給日本人造棺材,如今發展成這樣

山東的貧困小鎮,專門給日本人造棺材,如今發展成這樣

一些大城市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地標建築,所以人們在旅遊的時候常會選擇去那些地方打卡,比方說北京的故宮,上海的東方明珠等,而這,慢慢成為了大多數人對這座城市的印象。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大眾不再刻板於地標建築,只有這城市在其他方面足夠獨特,也會有屬於它的特色,於是我們開始看到很多城市都會有自己的標籤。

山東的貧困小鎮,專門給日本人造棺材,如今發展成這樣

比方說在山東因銷售8000萬片暖寶寶,就被譽為“暖寶寶村”的青島七級東南村。不僅如此,它還跟平度灰埠村、膠州花園村以及大歐村被並稱為“青島四大淘寶村”。想想以前的青島,給人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風景宜人的島城。而現在,卻被人們貼上了“電商之都”的稱號。

山東的貧困小鎮,專門給日本人造棺材,如今發展成這樣

當然,這種被標籤化並不屬於貶義詞,相反,有時候還會促進經濟的發展。而山東曹縣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它一開始只是一個貧困縣,可當這裡做起棺木生意的時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山東的貧困小鎮,專門給日本人造棺材,如今發展成這樣

曹縣的地理位置還是比較便利的,處於山東河南安徽交界處,可在發展上,卻是不盡如人意。由於曹縣摸不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導致年輕人不願留在家鄉,選擇外出打工,勞動力減少,經濟發展自然就跟不上,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00年前後,直到曹縣找到了發展的方向。

山東的貧困小鎮,專門給日本人造棺材,如今發展成這樣

在曹縣,木材資源尤為豐厚,而日本人格外重視自己的“身後事”,對於棺木的要求比較高,自家的產出和技術達不到自己的高要求,而薪水又比曹縣的工人高,於是乾脆選擇將木雕的活外包給曹縣工廠。

山東的貧困小鎮,專門給日本人造棺材,如今發展成這樣

可代工雕刻技術利潤較低,不僅如此,還要被人約束,於是曹縣本地的師傅自己開始做起了棺材生意。因為產品精良,他們收到了很多日本的訂單,開始賺錢。這消息一出去,本地的同行師傅也是有樣學樣,就這麼一個兩個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這個。

山東的貧困小鎮,專門給日本人造棺材,如今發展成這樣

而根據有關數據現實,在曹縣從事木材加工行業的人,差不多有三十萬人。單一個莊寨鎮,做木材加工企業梳理,就已經達到2569家。這裡面還不包括個體戶的數量,否則數據會更為驚人。

當然,曹縣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發展規模,當然是離不開日本的需求,加上自己也在不斷創新改進,使得當地居民收入大幅攀升。

最後:
在深圳本地也有一個關於創業補貼的服務號,深圳市創業補貼,尤其是15年畢業的大學生哦,再不趕快申請就到期,補貼就拿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