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現爆發式疫情,會導致啥後果?

大秦帝國創始人秦始皇


會出現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以及地緣政治危機等。失業人數會大幅增加。但願這種危機不會出現,現在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為了防範這種危機出現正在做著積極有力的努力,我們的目的一定會達到的。


儀侯


冠狀病毒在全球出現爆發式增長,那將不亞於一場世界大戰。病毒和戰爭是一樣可怕的東西,都是至人於死命的東西。正所謂傾巢之下,安有完卵。那將會波及到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於忠民


如果全球瘟疫爆發的話,而我們中國控制的很好,那麼中國就會成為全世界人民和經濟的避風港。讓中國的機會就來了。也許這次疫情以後,中國會有一個跳躍性的發展。通過這次疫情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國。一個企業家的話也要把錢投到中國這樣的國家。對中國來講,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機會。不管什麼情況,中國永遠是風景這邊多好。


一把超聲刀


一.首先無數人會因此死去,當自身生命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的時候,民眾會是什麼反應?可以想象,這些國家將會民不聊生、政局動盪,甚至政權都會被顛覆、戰亂四起。面臨絕望的一部分人會成為極端分子、搶劫犯、強姦犯,整個國家會陷入混亂之中。

二.如果疫情爆發在發達國家,大部分國家的能力也不足以應對那麼多的患者。這些國家的很多企業會倒閉,無數百姓會因此失業,他們會無力償還房貸、車貸,企業無法償還企業貸款,由此帶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三.我們已經處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任何國家的產業鏈,要麼是其他國家的上游,要麼就是下游,屬於“唇亡齒寒”的關係。因此,這些國家的動盪,勢必會波及到所有關聯國家,直到所有國家都被拖下水。

所以,做好自己,少出門,在堅持一段時間!


平凡大飛666


防範輸入性病例刻不容緩!

.

3日3日,浙江麗水出現7例從意大利回國的輸入性病例。2月29日,北京出現2例境外輸入病例,這就令人不安和擔心了。這說明,各地不僅要防止境內的傳染源,而且要防止境外的輸入傳染源。內外相交,難度加大。

面對當前全球疫情的蔓延,病例從外國輸入到我國,也完全有這個可能。寧夏最早於26日已經發現了一例,從伊朗回來的。

韓國病例增加的非常快,他們需要強化國際合作互相交流,能夠共同分享經驗,全球需要形成聯防聯控機制,特別需要國際合作。早發現,85%以上都能好起來。

研究發現,危重症病人比普通病症死亡率高9倍。特別是有高血壓、腎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都高於一般的患者高好多倍。

日本韓國之前對我們有支持,現在他們出現了大範圍病例,我們也不要忘記幫助他們。



經濟信息速遞


疫情全球爆發是式增長,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全球各國只有閉關鎖國,最直接的影響首先是金融危機,物流鏈斷裂,一些自身資源不能自己的國家最先暴露出來,自二戰結束一來半個多世紀,雖然有局部戰爭,大多數國家都在忙著發展經濟,增快了城市化建設,重工業輕農業,今年又鬧蝗災,對全球的糧食安全絕對是挑戰,歐美國家在高端科技方面確實厲害,但在民生方面,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方面主要還是靠剝削髮展中國家,疫情持續時間一長,為了自身利益,大國欺負小國,強國欺負弱國,算了,不說了,誰提的這個話題,太嚇人了,是我想象力豐富了嘛,各位大神評論區留言討論一下


什邡苦逼的80後


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全球爆發式疫情,所有國家都會有影響。

如果政府幹預管控不足

首先,經濟都會下滑,生產受到嚴重影響。貨幣會貶值,物價會飛漲。

企業和小公司因資金鍊短裂破產,大量民眾失業。個人會因房、車貸款逾期。

無業人員、流民增多。

其次,社會秩序。無業人員、流民增多,可能導致社會治安問題。同時糧食、水、醫療物資會瘋狂漲價,甚至有價無市。

不是每個國家都像中國政府這樣的。

你看看意大利,還在討論“要自由還是要口罩”?

讓這些人自己和新冠病毒抗議試試?


斜槓法師


生化危機,人類滅絕。這就是研製病毒的地方和人畜。





手機用戶風清揚123456


歷史新節點,疫情迅速在世界範圍大面積爆發,疫情還在繼續擴散,發展,必將給人類帶來一場大災難,將深刻影響世界歷史發展,人類生命,經濟,社會制度,國家將經歷疫情災難的洗禮,屆時將成為世界歷史節點。我國即將完勝疫情洗禮,站在歷史節點的有利位置,必將迅速發展,迅速崛起。引領世界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華佗康復


分享一個文章,略有刪減。。。。。。保持經濟持續發展是核心。

目前來看,武漢的情況基本上明朗了:下降是肯定的,但是前期欠賬太多,需要儘快消化存量。二月底三月初世衛組織來中國,這個結論也基本上定性了。

現在全國的思路從前一個月全面控制疫情到現在疫情控制和復工並重,所以講話也是這個意圖,但這個講話中很明顯是側重於復工的,疫情這一段重點是對湖北說的。

領會一下這句話: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關係到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質保障,關係到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關係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關係到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穩定。

這句話已經定性了也就是復工工作要儘快放在非疫情地區的優先位置。

(一)匡算

1·整體

從2月5日左右,各省市都在陸續分析疫情對本地區的影響。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很多省市實際上在1月份的時候召開了兩會,會議已經確定了本地區2020年的工作目標,要知道這些工作是必須要完成的。

在前面2個月(除湖北外)本地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後面10個月,各地必須開足馬力幹活,否則全年經濟目標是無法完成因此,後10個月各家企業都會過的比較忙,主要是趕工期。

應該說,從2月17日起,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已經進入了下半場:防控不再是主要選擇,生產才是,因此從上個星期開始,企業復工、復產條件好轉,復產復工速度顯著加快。

發改委2月24日的表態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超過70%。鋼鐵企業復工率為67·4%,有色金屬企業復工率為86·3%,糧食應急加工能力復產率超過70%,煤礦產能恢復率達到76%,鐵路裝車數已恢復到節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

但同時,也說到了中小企業的復工率只有30%。

從前天的講話來看,明顯提出了三句話:

一是: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符合條件的省份要適時下調響應級別並實行動態調

二是:宏觀政策重在逆週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沖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

三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要調整完善企業還款付息安排,加大貸款展期、續貸力度,適當減免小微企業貸款利息,防止企業資金鍊斷裂。

總的來看,下一步的重點是優先保住中小企業,一方面減負,一方面輸血。

但下一步難點就在輸血上,過去十幾年都沒解決“血輸給誰"的問題,這一次想精確解決,恐怕需要藉助這個契機,讓各個部門自己手裡的那點都貢獻出來。

必須要共享信息。

一季度的經濟情況肯定是不樂觀,而且現在的經濟情況跟2002年完全不一樣。

2002年,我國GDP12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為800美元。2019年我國GDP接近100萬億,人均GDP也達到了10000美元。

2002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6208億美元,居世界第五位,出口產品主要紡織服裝、初級加工產品為主。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約合4·6萬億美元,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2002年我國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3.3:44.5:42.2;2019年,我國的三次產業結構為7.1:39:53.9。

2002年外出務工人員規模為9400萬人,到2018年總量為17266萬人。

2002年,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不到6%,而到了2019年,我們的比重達到了12%,早就超過美國,成為第一

所有的情況跟2002年都不同,但有一點相同,就是無論是2002年還是2020年,全國經濟都是在通縮過程中,2002年,我們剛剛從1997年以來持續了6年之久的通縮中走出來,2020年,我們延續了從2014年以來持續6年之久的通縮,目前還在調整。

因此,從2季度開始 一些超大規模的投資應該要開啟,原本一些在十四五才推動的重大工程,可能要提前到3季度或者4季度。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製造業。

當前,中國作為製造業供應鏈的樞紐地位是穩固的,但是正是因為太核心了,所以一個月的生產停滯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

1月30日,羅斯說,疫情對中國製造業樞紐的位置肯定有巨大影響。這個話是有點誇張,但是也不是不屬實。

問題在於,從這個星期開始,疫情開始全球蔓延了,尤其是三大核心區:東亞、西歐和北美,全部傳染到了。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非常複雜的局面:全球都不再注意到我們,西方輿論對我們的炒作和攻擊開始減弱,反而是關注自己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我們作為全球第一個受感染的國家,採取了超強的國家力量行動,對其它國家來說是巨大的挑戰:跟還是不跟?

跟,有沒有那麼強的國力?

不跟,萬一疫情失控怎麼辦?

資本是最聰明的,它一定需要一個安全區:如果全球都發生了疫情,但是中國表現得最好,而且國家控制能力超強紛次本足夠的安全感(救助中小企業就是這個意圖),那麼為什麼資本不能持續注入中國呢?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

要知道海外的資本是我們目前這個階段非常需要的,原因是我們是永恆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他們來幫助我們建設祖國。

因此,2月23日的會議後,各省各地級市都在2月24日全部召開了會議,把要求都落實了,從各地的講話來看,大家基本上是把防控疫情的重點放在防止輸入上,把工作重心都轉到了扶貧攻堅、十三五收官和小康戰略收官這方面。

各地的文件應該都出臺了,從目前看的情況來看,2月底是相當一部分省份要求100%復工

我們應該在3月開始有大規模投資,而且這一次疫情帶來的最有利的影響就是:變革。

現在問責的速度和力度比原來更快,畢竟有“前車之鑑",所以很多有能力的湧現出來,供給側改革

2·日韓

我們現在最需要關注的是日本和韓國。而不是什麼美國和西歐。

原因是:我們從2016年打貿易戰開始,國內產業升級中最可能被碾壓的國家就是日本和韓國,尤其是韓國,如果這兩個國家沒有疫情,按照他們喜歡落井下石的德性,還真有可能遵從自己美爹的要求撤出投資,但問題在於,他們有了,而且還不低,相當於自己的製造業也發生了“休克"

怎麼辦?

我們需要觀察他們的反映,但不管怎麼說,在所有主流經濟體中,對我們威脅最大的是他們,但是跟我們有最大協同效應的也是他們。

目前,我們的疫情正在趨於收斂,經濟正在恢復,而他們的疫情才剛剛開始,經濟影響剛剛開始,因此,這裡有一個時間差。

現在就是看誰能快速將疫情收斂到合適水平,考驗本國的醫療體系和應急動員能力。

同樣的道理,現在的美國和歐洲也是如此。

按照目前主流媒體的報導,美國和歐洲還處於疫情早期,但是一旦進入“社區傳播",該怎麼辦?

過去一個月站在岸上瘋狂嘲笑我們的他們,何去何從?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全球化中,我們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這個道德高地我們是不可能放棄的,因此,一旦別的國家有難,我們該怎麼處理?

這也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3·幾個亟待啟動的領域

一是農村。在這一次疫情中,最穩定的是農村。農村這種天然的易封閉性、獨立性和自己自足性,對我們國家的疫情控制起到了巨大的穩定作用。大家想想,為了維持一個1000萬人口的武漢日常生存,全國19個省使出了吃奶的勁:送吃送喝,成本太高昂。換句話說一個超大城市是極其脆弱的,但是農村不一樣,封鎖一下就可以了,有吃有喝,地裡面都有。所以,農村一定需要加倍保護好。

二老城區改造。這次疫情中,武漢一個很重要的教訓和經驗就是老舊社區封閉,因為很多老破小都是沒有物業的,所以,採取了硬性隔離的方式,但是這種隔離有助於將社區切分成為小塊,從而精準定位感染人群,因此疫情結束後,老舊小區的改造會加速,尤其是老舊小區的衛生改造和人居環境改造,這是今後3-5年全國房地產投資的重中之重。

三是信息產業。尤其是智慧城市。

之前幾年,各地政府搞了大量的所謂"一部手機辦事通“之類的東西,這個東西的初衷是解決企業辦事的問題,但是在這種應急情況面前,這種軟件就必須優化升級,重點是需要能精準定位人群,還有一點就是當前全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優化,最典型的就是中小學生每天上網課,但是不是就遇到“學習通"崩了的情況,這說明網絡在應急有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