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明月清風閣


明朝要是真有那麼厲害,自己也就不會被滿清撿漏了。別說等到1840年了,就是兩百多年前的明末時期,明朝的實際領土,就只剩下長城內的漢地十八省而已了,還談什麼不割地呢?

公元1642年,明朝在松錦之戰中輸得一敗塗地,關外僅存的最後一支勁旅被滿清八旗徹底打沒了,主帥洪承疇更是兵敗投降了滿清。至此,明朝在關外僅存的城池基本上都悉數陷落,就僅剩寧遠一座孤城了。

事實上,明朝末年並不像部分網友認為的那般鐵骨錚錚。當時,官僚腐敗、體制僵化的明朝不僅在對外軍事上敵不過新崛起的滿清,在內政上也在快速走向敗亡。

的確,在清朝後期,落後迂腐的清政府在列強的堅船利炮打擊下,不斷喪權辱國,割地賠款,還簽下了眾多不平等條約,掀開了中華民族恥辱的近代史。但要說到“割地”,我想明朝比起清朝來,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大家別忘了,清朝在全盛時期領土面積約為1316萬平方公里,即便到了清朝末年,其疆域還保有1135萬平方公里,僅縮水了14%。而反觀明朝,其在全盛時期領土面積一度達到近1000萬平方公里,然而到明朝末年就只剩下約380萬平方公里,縮水了將近3倍之巨。

雖然,明朝的丟地沒有像清朝那樣,是通過籤處不平等條約的形式割讓的,但其丟地的性質與清末割地並沒有多大區別。明朝君臣也只是嘴皮上硬朗而已,但在實際行動上,卻是相當的老實。因此,在割地這方面,明朝和清朝其實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關係。只不過由於清朝每次割地都得簽下恥辱的不平等條約,自然就給後世留下更為直觀的恥辱感罷了。

再說,清朝敗給列強,某種程度上也是雖敗猶榮。畢竟,近代以來,西方文明已經徹底超越中國文明,站到了人類文明之顛。當時的西方列強都相繼完成了工業化,不論是軍事力量還是社會生產力都遠勝尚處於落後的農業社會的清朝。所以,清朝打不過列強那也是正常的。

可明朝呢,那就有些不應該了。因為,當時明朝的文明水平顯然是要遠勝於清朝的。可結果卻是明朝在內憂外患中耗盡了自己的國運,最後還被比自己落後野蠻的滿清撿漏,奪取了天下。試問,連比自己野蠻落後的滿清都幹不過,要是到了1840年面對更為強大的西方列強,我可不認為明軍能有比清軍更好的戰績。

至於,部分網友經常掛在嘴邊的“明朝重視火器,清朝輕視火器”這個梗,其實是沒多少歷史依據的。實際上,明朝雖然是在某種程度上及時跟上了世界火器的發展,但由於自身體制的不斷僵化,其火器發展到了明末已經開始不斷與西方拉開差距,甚至還比滿清的火器水平還要差。

其實,清朝並非真的輕視火器的發展。其在建立初期,皇太極就在吸收投降明軍火炮部隊的基礎上,建立起一支壓倒明朝火炮部隊的重炮部隊。而且,火器在清朝前期,也是有取得一定的發展的。

到了雍正時期,清軍已基本上普及了鳥槍。同時部分部隊還換裝了升級版的重型鳥槍,而火器裝備比例,也逐漸達到一半。雖然清軍的火器水平是與西方差距甚遠了,但這火器裝備率和裝備量,可是比明朝要進步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