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用大老碗吃麵看著很霸氣,只有陝西人還在延續這種特色

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如今,陝西人雖然很少再用跟盆一樣大的老碗吃飯,但對面條的鐘愛程度絲毫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減弱。現在陝西人的廚房,仍然會擺上幾隻大老碗,一來做裝飾用,二來睹物傷情,玩一下情懷。

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如果哪一家屋裡若是沒有幾個像樣的大老碗,會被鄰里和朋友嘲笑沒有格調。大老碗不僅裝滿了陝西人的飲食類別,更裝滿了陝西人的性格特徵和精神狀態,粗獷、樸實、大氣、憨直,甚至有些愣頭愣腦。土生土長的陝西人,骨子裡對大老碗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戀情結。

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端上一老碗然面,澆上紅豔香濃的油潑辣子,蹲在向陽的角落,狼吞虎嚥的往嘴裡塞又長又寬的麵條,直吃得滿頭大汗,打著飽嗝兒……這彷彿是陝西人吃麵的經典場面了。花樣繁多的麵食+各種配菜+大老碗,這隻有陝西人才懂的美味,一個小碗何以解饞。陝西人的熱情、好客、敦厚、淳樸、善良......在一碗麵裡表現的淋漓盡致。

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在陝西關中,有一種獨特的生活景觀和風俗習慣生生不息,就是無論鄉野或市井,人們飲食行為中喜歡並習慣使用瓷制的大碗,關中人習慣稱這種大碗叫“大老碗”、“老碗”,或“海碗”。

這個“老”字並不是代表了老碗的歷史多麼悠久,而是碗中“老大”的意思。除有一種親切感之外,一個“老”字也孕育了深刻的文化涵意。“海碗”就更海闊天空,有容乃大了,足見老秦人的氣度不凡,一切凡塵瑣事,愛恨情愁,皆可裝進這大海般廣闊的老碗中,噗啦啦,咕嚕嚕吞掉,淅瀝瀝,嘩啦啦就沒了。

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歌謠為證:老陝楞娃碗真大,麵條一盛箍到尖。一碗下肚撐得歡,老碗會上諞閒傳。

老碗一般都是裝面的容器,俗稱老碗麵,有千古傳奇老碗麵。

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關中的大老碗,大多是耀州窯燒出的粗瓷碗。位於銅川黃堡的“耀州窯”歷史悠久,曾為朝廷燒造過“貢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其燒製的青花大瓷碗,碗體碩大,碗底足徑卻顯得很小,並且在外壁上有兩圈凸稜,便於人們單手端穩抓牢,農村人稱之為“把把老碗”。無論是吃像褲帶一樣的bingbiang面,還是玉米榛子,都喜歡端“把把老碗”,一碗就咥飽了。

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陝西人把“老碗”也叫“陝西大老碗”,亦稱“關中大老碗”。這“大老碗”,碗比頭大,大可盈尺,多產自耀州,榮列陝西八大怪中第四怪:“碗盆難分開。”“大、重、厚、笨”的關中大老碗,可以說是天下一絕。全國用“如盆大”的“大老碗”吃飯的,只有陝西一省。陝西人尤其關中人愛用大老碗咥飯,首先與歷史上關中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有關。風調雨順的關中大平原,旱澇保收,食物豐饒,盛裝食物的碗,自然大度大氣。大大的老碗,裝滿飯食後,重達二三斤,老陝人就端著大老碗圪蹴在門口、牆根,或大樹下,邊吃邊諞,如開“老碗會”,一大老碗飯也就咥飽咧,也省去了小碗來回跑路吃第二、三碗飯菜的麻煩。再則關中人吃飯愛用大老碗,也和關中土地遼闊、民風淳樸、民情豪爽而耿直有關。好體格、好胃口的關中人,表現在咥飯上,就有一種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粗狂豪邁秉性,傳承著關中人的性格密碼。因此有民謠曰:“老陝飯碗特別大,麵條菜餚全盛下,一碗能把肚填飽,老碗會上把話拉。”我省大文豪賈平凹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寫的更是生動傳神:陝西人吃飯蹲在門口,端一隻“碗比頭大”的飯碗,吃的時候“碗也搖,頭也搖”。

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陳爐女人手繪蘭花大老碗

上面繪製的寫意花鳥魚蟲簡練概括,無論是聊聊數筆的蘭花、苜蓿花,還是纏枝牡丹,或一尾小魚,在碗和盆碟上立即就鮮活起來,質樸的民間意趣中呈現著渾然大氣的品格。

寥寥數筆,簡簡單單,把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存和精神全勾勒出來了。日子久了,真是看出它的美了。

關中人的老碗情結

關中的大老碗,大多是耀州窯燒出的粗瓷碗。位於銅川黃堡的“耀州窯”歷史悠久,曾為朝廷燒造過“貢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其燒製的青花大瓷碗,碗體碩大,碗底足徑卻顯得很小,並且在外壁上有兩圈凸稜,便於人們單手端穩抓牢,農村人稱之為“把把老碗”。無論是吃像褲帶一樣的bingbiang面,還是玉米榛子,都喜歡端“把把老碗”,一碗就咥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