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首位博士张筑生:13岁患病、12年放疗,赢得5届世界奥赛第一

北京大学是是无数学子梦想的学府,也为我国培养出了无数人才。在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一张编号001的博士证书被当作了珍贵文物展出。

这张博士证书的所有者叫张筑生,他身有残疾,一生清贫,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评上博导,但他一生与天争,哪怕有着极高的学术天分和创造才能,却甘愿从事最基础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在北大师生中竖起了一座丰碑。

多灾多难的童年,让梦想化为泡影

1940年,张筑生出生在贵州省贵阳市,和很多从小就表现出天才的神童们不同,他从小身体孱弱,2岁时,张筑生得了脑炎,尽管最后治好,可他的小脑还是遭受了无法修复的创伤。小学时的他是一个喜欢动手、喜欢创造的孩子,五年级的时候,张筑生凭借他发明的一个能够自行爬墙并降落的小木头人获得全国少年儿童科技发明一等奖。

按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张筑生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自己也憧憬着这样的未来,然而梦想被一场意外拉回了现实,1953年,张筑生不小心左手摔成了骨折。本来好好休养就能够康复,可受当时的医疗条件所限,一场医疗事故让骨折变成了败血症。

经多次抢救,虽然张筑生最终保住了性命,可左臂的肌肉和神经都严重萎缩,成了皮包骨,左手手指再也不能动弹,他的左臂残废了。那时候,他才仅仅13岁,而这一切来得是那么的突然,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从小喜欢动手发明的张筑生在少年时期就经受了梦想破灭的打击。从此,原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张筑生开始变得不喜欢说话,一门心思埋头学习,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

北大首位博士张筑生:13岁患病、12年放疗,赢得5届世界奥赛第一

38岁考入北大,成为北大第一位博士

1959年,张筑生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数学系。在川大上学的那些年,他是公认的学习标兵。刻苦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一种习惯,学习外语,他可以专心到一头撞在电线杆上。对张筑生来说,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在川大多年,他没去过什么著名景点,没看过川剧。

毕业后,张筑生选择留在川大任教,他觉得当数学老师很适合自己,这一教就是14年。然而,因为一些原因,最终他还是离开了川大。1978年,38岁的张筑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北大的教授们对张筑生也是赞誉有加,甚至说以他的水平,完全可以给研究生开课了。

1982年,张筑生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否定了著名数学家Smale提出的“四大猜想”中的一个,这让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授予他博士学位,但当年的校长张龙翔过于谨慎,才拖到了第二年重新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

否则“新中国第一位博士”的荣誉恐怕就要落在张筑生的头上了。

北大首位博士张筑生:13岁患病、12年放疗,赢得5届世界奥赛第一

明知吃力不讨好,他却硬着头皮上

在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推荐下,张筑生后来去往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1986年初,张筑生学成归来后,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委以重任的桥段,等待他的是艰辛的基层教育任务。

当时46岁的张筑生被指派了一项硬任务,为了填补学术空白,要求他编写一套教材,就是后来应用极为广泛的《数学分析新讲》。当时就有朋友劝他:“编写教材不算科研成果,没有哪个教授肯接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任务。”

但张筑生就接下了,不仅接下了这个编写教材的任务,而且全情投入,耗费了大量的心血。用了五年的时间,《数学分析新讲》一、二、三册相继问世,至今仍是很多高校学生、讲师和科技工作者常备的参考书。2000年,这套书还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著作二等奖。要知道,当年的一等奖可是空缺的,也意味着这套教材是当年的最高奖项。

北大首位博士张筑生:13岁患病、12年放疗,赢得5届世界奥赛第一

12年放疗,5个世界奥赛第一

就在编写教材这项苦差事刚刚完成不久,张筑生被查出鼻咽癌。死神再一次向他逼近,而张筑生咬牙坚持着开始了12年漫长的放疗过程。在和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在为他的生命担忧时,张筑生担心的却是每况愈下的身体会影响数学研究,影响给学生们上课的质量。

1995年,在他被查出鼻咽癌的第四年,张筑生又接到了一个苦差事: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主要负责带领中学生去参赛。不仅无法出学术成果,甚至不计入北大教学工作量。朋友劝他,“堂堂北大教授,还浪费什么时间在初等数学上?”可他说:“个人名利事小,国家荣誉事大。这事总得有人干啊。”

就这样,张筑生拖着病痛的身躯,全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他是真正的甘当人梯,为学生谋未来,而且一干就是5年。5年里,从加拿大到阿根廷,张筑生带着学生们在70多个参赛国中一连拿了5届总分第一,三次所有参赛选手都获得金牌,而这项成绩,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例。

随着病情的加重,张筑生为了讲课,只好禁食禁水,他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02年1月11日下午2点半,已经虚弱到失去了方向感、无法走路的张筑生不顾校领导的劝阻,想方设法来到北大第一教学楼208室,这是他的微分朴学考场,他坚持亲自为38名学生监考。

在考试结束之后,学生们的成绩和评语很快就出来了,而坚持了3个多小时的张筑生也倒下了,送进了医院。2002年2月6日,张筑生再也没有醒来。

他这一生没有孩子,但他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家徒四壁,但却留下了无尽的“财富”;他不争成果和头衔,但熟悉他的人民授予了他最高最响亮的头衔——真正的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