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炒股票要大道至簡,怎樣做到大道至簡?


股市投資有很多研究和趨勢要學習,所有的知識彙集成一個體系。而在這個體系內並不是每一個知識都對交易者適用。

學習炒股知識很簡單,只需要刻苦就可以了。但是很多知識不是自己懂了就能執行。所謂“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重點不是大道至簡,而是知易行難。

《尚書》裡也說過“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想要做到大道易簡最重要的是克服心理上的弱點,把所學變為所用。那麼如何做到呢

第一,我們拿買賣股票來舉例,很多交易者在交易當中,習慣一次性完成建倉和空倉,或者滿倉持有“一隻”股票。一次性完成建倉空倉很難對最高點和最低點把握好,長期的買高賣底導致了心理壓力。所以投資者可以嘗試分批建倉清倉,不同的感悟其中心理的變化。滿倉持有一直股票很不合理的,再好的股票知識加研究也不能克服心理的恐懼,股價漲跌投資者都難以拿住。

第二,投資的話要嘗試勞逸結合,如果覺得市場讓你很累,就要把倉位降下來,把時間更多的側重生活和家庭。各類新聞、研報不一定都是對你有用的,更多是可能是誤導,不需要時時翻閱,解讀。

第三,克服僥倖心理,很多人大幅虧損都是因為固執。當自己的判斷出現錯誤,買入的股價下跌,沒有止損反而補倉。這樣的投資風格一輪牛熊註定被套。其實承認錯誤並沒那麼難,投資高手都會犯錯,普通投資者犯錯又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

綜合來說:大道易簡,只有投資者們明白了大道的真正含義,才能做到事無不簡!


抄底狂人松果


是的,股市裡大道至簡!

我十多年的投資經驗,以及磨鍊,讓我從複雜變為了簡單!當你真正瞭解股市,懂得在股市裡賺錢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真正有用的都是都是非常簡單的。弄複雜了,反而會讓自己虧損的概率更大,輸得更多!!

如何做到大道至簡呢?就是根據而確定性和規律性投資!

A股的規律就是有熊必有牛,每一次大級別的熊市過後必有大級別的牛市到來,所以,我們只需要在熊市底部區域佈局,等待牛市到來後逢高獲利賣出即可。

其中要做到的三點就是:

第一就是別在熊市第一波接盤;

第二就是別在牛市第一波出貨;

第三就是別在震盪市追漲殺跌。

而股市裡的確定性就是沒有業績支撐的,漲起來,也會跌下去,早晚的事而已;同樣的,有業績支撐的,跌下去,也一定會漲起來,時間的問題而已。

再舉個例子:

如果人們預測盈利(每股盈利)是5元,結果是5.5元,出現這種情況時,股價往往會大幅上漲,但是這樣的不確定性很高,甚至持續性很低!因為你無法預計下個週期的季報,中報,年報是否預增!

但是如果每股淨資產是10元,而一隻優質股在熊市裡遭到嚴重錯殺,跌至淨資產附近,甚至跌破淨資產的時候,那麼未來幾乎不可能跌到8元,甚至6元以下,但是未來回到10元,甚至超過10元的概率則相當大,這就是確定性!

所以,我們要根據確定性投資,而不是根據不確定性和預測性投機!!

對於確定性的投資,給出兩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不要買進了經不起時間考驗的劣質資產;

第二個建議是,不要過早賣出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優質資產。

股市技術,三教九流,應有盡有。同一個圖形,有說該賣出,也有說該買入。買有買的一大堆理由,賣有賣的一大套道理。真是:嘴是兩張皮,說進又說出,說法雖不一,橫豎都有理,最終沒有相對的定論,讓受教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稀裡糊塗、虧錢破產!

把簡單的事弄複雜了,往往會虧錢,把複雜的事變簡單了,才可以致勝!被稱為股市之神的:傑西·利弗莫爾和巴菲特,真正能流傳千古有價值的東西,不是技術,而是理念。

成千上萬的股市技術理論大作,其實每本書,厚積薄發,有用的或者說畫龍點睛的精華部分也就不過短短的幾句話,只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把這有用的這幾句話加上重號,讀懂記牢 “學而時習之”即可。如果你要死鑽牛角尖,每本書都逐字逐句逐行搞清楚,非把人讀成傻子不可。

在現實中,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是週期運動,在市場不利於投資者思考時,我們必需耐心等待確定性和規律性高的時候到來。所以,歸根到底,股市賺錢就一個字“等”!

“等”到熊市底部區域,確定性高,低估的時候買入,然後“等”牛市規律性出現,高估的時候賣出。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背後的真正邏輯。

琅琊榜首張大仙


炒股的確要大道至簡,遺憾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大道至簡”中的“簡”字,卻忽略了“大道”這個更為重要的要素。很多人以為自己或從別人那裡得來的一點三腳貓功夫就是“大道簡”了,以至於在股市裡虧得血本無歸還不知就裡,這就是錯誤領會“大道至簡”種下的禍根。在這裡,有必要重點說說股市中的“大道”是什麼。

股市中的“大道”,技術面上而言,是趨勢。在只能做多的A股市場中,只有上升趨勢才可能賺錢,那麼只做有趨勢的行情就是“大道”。如何確認當前趨勢是上升的呢?這種定義劉一定要簡單,不宜複雜。方法有無數種,比如短期均線金叉中期均線定義為上升趨勢,再如成交量在持續下跌後連續幾天以上超過30均量線。只要選擇一種就可以。從來沒有哪種定量的東西能百分之百地確定,某種條件符合一定是上升趨勢,只要概率超過70%,那就是一個不錯的衡量指標。

而從宏觀方向看,未來幾年或幾十年可能蓬勃發展的行業,就是“大道”,而選擇投資在未來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是很簡單的事。當房地產市場火爆時,萬科這些龍頭是好標的,但在“房住不炒”的當下,繼續死抱地產股就不是明智之舉,這就是萬科恆大不如海天醬油市值高的原因。誰說股市不是經濟的晴雨表?上世紀90年代,經濟靠基建投資拉動,股市中鋼鐵為首的“五朵金花”持續高熱;本世紀初樓市節節攀高,地產股帶領家電股持續上揚;前幾年提出經濟轉型,隨之走出了一波創業板的獨立行情。那麼從目前的時點看,什麼最值得關注?自然是具備自主知識產權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科技企業,因為現在提的是“高質量展”、“自主替代”,國家和社會資金都將大幅流入高科技領域。

而具體到資金面上,“大道”就是鎖定大機構。社保基金是在加倉還是減倉?加倉什麼行業、減倉什麼行業?這些都是大方向。他們的持股方向是“大道”,選擇他們加倉最多的行業和個股是非常簡單的操作模式,所以可以稱為“大道至簡”。

總而言之,“大道至簡”的關鍵在“大道”二字,而不是那些“簡單”的三腳貓功夫。

希望這個能解答你的疑問。


贏在漲停板


大道至簡沒錯,但簡單並不意味著容易。舉幾個例子:

1、巴菲特說:投資就是用便宜的價格買優秀的公司,然後長期持有。簡單麼?簡單。容易麼,不容易。尤其是長期持有,有幾人能做到?

2、彼得林奇說:我就到街上去發現好股票,如果發現有好東西大家都在搶,那可能就是未來大牛股。好像也不難,但你去超市看看,賣得好的東西要麼沒上市,要麼早就已經是競爭激烈的領域,股價早就被市場充分體現了。你要想靠這個賺錢,唯一的可能性是你能提前發現那些現在賣的不好,而未來能賣的好的東西,你覺得你做得到嗎?

3、格雷厄姆說:我只買那些股票市值低於企業清算價值的公司。標準很明確是不是?你那這個標準去看看A股,發現幾乎沒有這樣的企業,如果有也是風險巨大,或許明天就退市,你敢不敢買?

所以我認為,簡單但不容易,這是投資的一個重要特性。我反對那種把投資搞得很複雜甚至搞成玄學,投資應該是有明確的邏輯的,但那並不意味著容易。


小布爸聊投資


投資之路,長路漫漫,必將上下而求索。

炒股是一件簡單又要深刻的事。簡單到幾乎沒有門檻,成年人都可以玩的遊戲;複雜到不僅僅是知識、經驗、技能和努力,還有難以把握的人性。

炒股所謂的大道至簡,我的理解是“複雜的事情簡單辦或者是順勢而為”。因為我深信小成功靠小聰明,而大成功必須靠天時、地利和人和,並不是小智。

那我來談談具體怎麼辦?

我說炒股的大道就在身邊,非常的簡單。他不需要你懂行業,也不需要你懂技術,更不需要你擇股和擇時,只要要一招就夠了,那就是:定投全市場指數基金。A股為滬深300指數基金(510300)。可以真正的閉眼買入,輕鬆擁有平均收益,具備基金經理的平均業績水平。

就連價值投資第一人巴菲特也說過:定投指數基金,普通人也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人士。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大道至簡以及具備的操作辦法。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不能夠成功呢?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大道不是任何人能悟的。

其二是大部分更追求高收益。

對於第一點,我們需要高人指點,四兩拔千斤或者不斷的努力學習和體會。

對於第二點,我認為追求的高收益並不是貶義詞,本來投資就是進攻和防守並肩的,之所以七虧二平一盈,主要還是大部分投資者沒有學會投資,而已。

我是展風大俠,實戰派資深操盤手,追求“仗劍走天涯、人劍合一、天下無劍”的投資境界和“穩中求勝、穩中求快、穩中求進、持續盈利”的投資目標。更多的內容,歡迎關注、交流、討論。


展風大俠hz


穩定盈利才是關鍵,

"王者"均有穩定盈利的交易系統,這是與普通人的根本區別。

什麼叫穩定盈利系統?下面談談穩定盈利系統。

a、評分系統

實盤資金曲線不到三年的,無論盈利多少,從專業的角度看,我們無法判斷策略水平,因統計樣本數不夠。對於資金曲線與策略,專業角度評分如下:A=(年均收益 - 8)/最大回撤, 當分子為負數時,分母取1來計算,比如年均收益20%,歷史最大回撤10%,則策略評分 A=(20-8)/10=1.2分,須至少三年以上的實盤連續資金曲線,最好有一輪牛熊週期的。

b、穩定盈利系統

實盤按上面要求評分要為正,評分超過0.8更好,理論回測資金曲線至少5年,實盤至少連續三年,形成8年的資金曲線,策略跨品種、跨週期均有效,交易信號樣本數超過500。

資金曲線評分:(私募排排網數據)

明汯 各個產品評分:

產品號 年均收益 評分

1、59%(260/4.4-8)/30=1.7

2、31(122/4-8)/4.7=4.89

3、27(94/3.5-8)/16=1.19

4、22.5(90/4-8)/20=0.73

5、18(54/3-8)/24=0.42

6、15(53/3.5-8)/21=0.34

8、21%(42/2-8)/5.4=2.4

10、18%(33/1.8-8)/23=0.45

穩定盈利難度很高,每年基金排行榜前30名中也僅有6名左右能真正穩定盈利,佔比20%左右,即使是私募基金行業,90%的公司最終生存不下去,也是僅有少數公司能生存。所謂的"7:2:1"是指一年期結算,而非五年、10年期結算。

量化交易有更好的盈利穩定性,不少人認為"目前全球頂尖的投資人士,好象沒有一個單憑技術分析而在投資市場獲得巨大的成功,真實情況是: 西蒙斯的量化交易就是單憑技術分析成為大師的,美國的量化交易已達市場交易量的50%,量化交易的本質就是技術分析的交易,就是指標分析的交易,很多量化交易是全自動的機器交易,人工不干涉,避免了人性的弱點。半量化交易也是一種好模式。

主觀交易,交易邏輯難以保持一致性,即交易模式難複製,從而交易效果難保證。

普通人做價值投資比較好,但要注意長線交易股票,您的交易樣本數很少,要證明您已掌握這種方法,很難證明,這不是用簡單的盈利多少能證明的,證明須符合統計學要求。而做中線大波段,樣本數就夠,而做中線通常就涉及到技術分析了。

玩期貨與玩股票都非常難。

股票與期貨投資最難的就是知行合一,

原因:

1、市場存在大量的隨機現象,概率處處存在。

2、在這種隨機市場中,您所總結的規律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3、由於不確定性大量存在,您的所謂的"知"您自己也對它信心不足。

4、由於您潛意識對自己的"知"沒有把握,所以在行動上自然有較多的顧慮,"知行合一"的問題由此產生。

結論: 股市與期貨中您"知行難合一"的主因是"您的知不可靠",即市場中的"知"比"行"難的多。想改善"知行合一"就必須大大的加強您的"知",做到真正的知。

穩定盈利是關鍵,

這一行不可能簡單,真簡單,人人都能賺大錢了,想穩定盈利非常難,所謂的"簡單"就是把複雜的決策邏輯,轉化為相對簡單的決策過程,形成好的交易系統,沒有多年的刻苦鑽研與實戰,是不可能建立起這樣的好系統,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盈利。

交易系統是越簡單越好麼?實際上是先複雜,然後簡單,這裡的"簡單"不能理解為通常意義的簡單,萬有引力很複雜,經歷人類前仆後繼的不斷研究,最後轉化為"簡單"公式與定理,交易系統的研究類似於這種情況,穩定盈利也是經歷這樣的過程。

沒有10年以上的磨練很難成功,短線股票交易有師傅帶,一輪牛熊週期有希望成材,中線組合持有多隻股票,須15年以上、三輪牛熊週期的磨練才行,主要是訓練大盤分析技術,風險與倉位控制與大盤密切相關,逃股災是必須的,大盤分析不行,遲早會虧死,期貨類似。

首先技術必須過關,通常人把"心態"想的太簡單了,好的心態是建立在“強大的技術"之上,沒有強大的技術,談心態那只是空談。

做左側交易必死,指標的"延遲性"有利於右側交易,延遲性不是問題的核心,怎樣解讀是關鍵,一切的核心在於建立"交易系統",形成策略體系,指標有上萬種,不少指標須自己研發,各指標肯定有好壞之分。

大盤分析,我們使用的是全市場大數據分析技術。

所有的一切來源於你的認知,只有你的認知達到了一定境界,財富才會追隨你。


電閃雷鳴雨


我國文化對哲學有深厚的底蘊解釋,讓人神往,而對“終極真理”的解釋則為:大道至簡。什麼意思呢?指大道理的原則、原理、方法、規律,其實都是來自於生活極其簡單的事情,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可謂:真全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為什麼說炒股票要大道至簡?

1、講講金老師的經歷,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老師在股市投資有十幾年的時間,在之中的經歷可謂繁繁。從一名“被騙”的小白經歷,到初期的以投機為主,再到後來加入團隊投資,如今已經蛻變成為了堅定的價值投資者。相信,通過金老師個人的經歷,能很好的認知在股市投資的過程,為什麼要大道至簡!

一進入股市,還是十幾年前,相信很多投資者與當時的金老師一樣,對股市有超高的期望,希望通過股市的“高低價差”來賺取豐厚的回報,甚至一年幾倍、幾十倍的收益,也幻想著幾萬的資金能實現美國“投機之王”傑西·利弗莫爾那般,成為威震股壇的千古奇才。

但是,踏入股市的第一天便是虧損的開頭!第一天的晚上,金老師就有預感,這樣的股市與自身幻想的股市,有極大的不同。然後還是按下心中惆悵的情緒,對第二天的行情抱有極大的期待。

然而第二天的股市,仍舊錶現不佳。就這樣連續五天的忐忑,心情與股票價格震盪一般,上漲則開心,下跌則悲傷。終於,有股另類思緒,就是尋找股市所謂的“大神”。這樣被騙的經歷,開始了。不管是所謂的“老師”、軟件、指導策略等,金老師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慘!

有了別樣的經歷,金老師開始嘗試通過學習來改變對股市的認知,大學整整4年的時間,除了四年級的時候外出實習與畢業論文時需要的時間,其他大多數時間翻閱了市面上、圖書館關於經濟、股市、技術等圖書。

這也讓金老師沉迷在股市技術的世界。雖然不敢稱得上“超水平”技術投資選手,但所謂的技術,一眼就能看穿。沉迷技術的世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反向思考,認為技術能達到所謂的“完美”,能提前預知所有事情。也正因為這樣的基礎認知,對技術更是沉迷。

在使用技術做投資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率偏高一些的在75%-85%區間,而很多技術達不到這麼高的水平。綜合收益性而言,如果有行情,能較好的收益,如果沒有行情,實則收益性並不高。

之後,有幸參與團隊性投資,瞭解了專業投資的方式與方法。這對自己的提升,可謂十分有益。也正因為有了如此經歷,才促使自己對股市、投資、技術,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也從中悟出了技術的延後性、不足性,進而更加確定了自己心中的方向性:價值。

炒股,所謂的大道至簡:合理!為什麼是合理,而不是其他呢?這又與價值有什麼關係呢?

很多投資者,認為技術是“完美”的,能提前預知股市的風險,也能獲得最大化的收益性。當時,金老師也是這般認知。我們反向思考,是先出現了技術,還是先出現了股票的價格?是先出現了股票的價格,還是先出現了企業相關的“事件”?

肯定是先出現企業相關的“事件”,再出現股票的價格,最後才會出現在技術表現上。換而言之,技術是最後才會出現。既然最後才出現,又怎麼能預知最開始的“事件”呢?金老師,沒有否認一些上市公司確實存在“搶跑”而造成股價、技術的先知,而“事件”才被爆出的可能行。而這種可能性,在未來A股不斷成熟的過程中,概率一定是低的。

那麼,瞭解企業才是基礎,看股票價格的反應才是表現,而技術往往是驗證的方式。

什麼是炒股大道至簡?其實,就是:合理!合理的理解一家公司從出現到呈現的過程。

2、炒股的大道至簡,利用最簡單、有效、實用的方式方法炒股!

在股市投資的過程中,如果投資者心中的期望越多、要求越多,那麼投資也就變得失去理智、笨手笨腳。在股市中,其實就是點與線之間的關係,相連接起來成為線即可,就好比1+1=2的公式。將參考條件一一分析、整理,然後將有用的留下,將沒有用的保持謹慎。在股市中,不能做到1+1>2的效果。

將期望降低,一些本著“合理性”出發,然後利用最簡單、有效、使用的方式方法投資,便可。這也是十幾年來,綜合當年的被騙,沉迷技術的世界,以及後來的專業化投資,再到現在的價值投資者,一個過程演變的總結,大道至簡:合理!

怎樣做到大道至簡?

在股市,想要做到所謂的“大道至簡”,並不容易,褪去自身對股市的奢望,很難。相信很多投資者對這樣的言論有感觸,無法管住自己的雙手。這是對股市的期望過高,心中無法按住貪慾。

金老師認為,這是一個過程,很少有投資者在3年以內的時間改變這一情況,控制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股市出現虧損的時候,做出更加錯誤的選擇。而大道至簡的合理,只能在沉靜的心中才能發揮作用。

作為引導,大道至簡的合理性,無非圍繞著幾個問題:為什麼投資,為什麼拋售?難道這家公司不夠優質,被高估?難道這家公司,股票價格下跌改變了基本面?講這些問題思量清楚,也就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能做到大道至簡!

綜上所述:

在股市投資的過程中,如果想法越多、奢望越多,其實帶給自己的虧損概率也就越大。而大道至簡,其實就是一種簡單、實用、有效的方式,而圍繞的中心思想則是:合理。只有在股市做到合理性投資,也就是大道至簡,最簡單、合理、實用、有效的投資方式與方法!


厚金說


大道至簡,是經歷,是頓悟,是劫後餘生!不是新手所說的技術和追求的聖盃。

沒有趨勢沒有背馳。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輕倉順勢止損!買入並持有!!等等。都是一些爛大街的認識了。可是問誰又可以做到!

知易行難,無論是對止損的控制還是對利潤的追逐,都跟我們自身的性格和能力息息相關。這也是很多拿來主義的“法寶”發揮不出威力的原因。

投資(投機)是一場修行。慢慢熬吧!



山卡拉小洪


怎樣大道至簡:1、K線要區分牛熊和底頂。2、均線要區分多空和強弱。3、成交量要區分底頂和放縮。4、指標要區分突破和超賣。





牛牛分析系統


炒股票大道至簡,有兩句話,可以好好體驗一下。

第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經常跟別人說的是牛市持股不動,熊市持幣不買。這是一句話。但是這句話下邊有分出來了。什麼是熊市,什麼是牛市?牛熊的判斷標準又是什麼?持幣的比例是多少,持股的比例又是多少?加不加槓桿?

你看,一個道理,分解出眾多的問題,那麼要認識牛市和熊市要解決所有的前置問題,才能解決後續的問題。才能看清你的道。

要不就直接找根源的問題,比如最簡單的標準,牛市就是上升的,年線上邊就是牛,年線下邊就是熊。上邊持股,下邊持幣,也比自己瞎折騰要強很多。

第二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每個人對於所謂“道”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價值投資是道,技術分析是道,玄學分析是道,那麼博弈分析是不是道?週期分析是不是道?宏觀分析是不是道?

可以說,都是道,也都不是道。你認可的就是道,你不認可的就不是道。但,這種道又是客觀存在的。

說到底,有了標準就是道,沒有標準就不是道,最糟糕的標準也比沒有標準強大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