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三,剛剛在家裡考完試,同檔次的同學都大幅度上升,甚至後面也有同學到我前面,我該難受嗎?

太極星空


難受還是不難受是情緒問題,沒有應不應該。

模考結束之後,同檔次的同學成績都大幅度的上升,甚至後面的同學成績也排到自己的前面,此時你最關心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不是自己該不該難受。

其實在高三這一年,成績出現波動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如果你感到難受也無可厚非,感到難受,那就證明你對自己的成績還抱有希望,你是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不論是難受還是不難受,最關鍵是要分析問題,然後去解決問題。

模考的目的是什麼?

高三這一年模擬考試非常頻繁,有些學校可能每一星期都會來一次小考,一月有一次大考,還有些學校,每星期都會組織一次比較大型的模擬考試。

學校組織模擬考試的目的,一方面是想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方便教師根據學生成績,調整接下來的教學計劃,另外一方面也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及時的發現自身的不足。要知道在高考中你主要的競爭對手不是在你班級裡面,也不是在你學校裡,而是其他學校的學生。

其實這一點也非常容易理解,因為在很多省份每年能夠被211、985院校錄取的學生,都普遍集中在當地的超級中學裡面。

如果在全省範圍內組織模擬考試,或者是組織多校聯考,就是讓考生了解到你在你周圍考生的實力,以及目前你在全省內所處的排名。

因此,你考試結束之後,瞭解了自己的排名後,接下來就需要去分析問題。

如果成績進步了,當然值得高興,成績退步了感到難受也無可厚非,但是高興之後難過之後,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模考之後重點要關注兩個問題

第一,我過去一段時間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之前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是哪些因素導致了我成績出現了進步或者退步?

如果是學習態度有問題,比如最近一段時間變得比較懶散,那麼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要知道高考前的衝刺,就相當於馬拉松的最後一公里,此時你停下來,那很有可能會被其他同學遠遠的甩在後面。

如果在過去一段時間,你學習非常努力,但是成績不進則退,那麼你就要思考一下,你的時間都花在了哪裡,你平時都是怎麼學習每個科目的。

就拿高考數學來說,你要思考一下你平時花了多長時間做習題?花了多長時間來聽課?花了多長時間來整理錯題?

如果你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聽課上面,導致缺少針對性的練習,那麼考試的過程中,你成績肯定會出現退步。

再或者是你只做題不總結,也不聽老師講解,那麼此時,很有可能是因為你沒有準確的把握考試的重難點,學習的側重點偏離了考試的方向,導致學習效率比較低下,即便是你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效果仍然非常不明顯。

別的同學學習效率都提升了上來了,而你的學習效率卻降下來了,這就導致在同樣的時間內,在同樣的努力程度下,你的成績和其他同學相比出現了退步。

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有一部分學生是在家複習,並且有些省份通過給考生郵寄試卷的形式,讓考生在家進行模考。

題主在家複習以後,成績出現退步,很有可能是因為你在家複習這一段時間,你的學習態度出現了問題,如果你的自制力非常差,那麼在家複習效率肯定會非常低。

如果你在家複習期間,每天都是一邊聽著網課,一邊耍著手機,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刷著習題,而且他同學是高度自律,全神貫注地在複習,那麼1~2個月之後,成績自然會有差距。

在分析完問題之後,接下來需要關注的焦點是,我該怎麼努力才能夠把差距彌補上來,同時根據模擬考試的成績狀況,制定一個詳盡的複習計劃。

舉個例子,你的成績出現了退步,不是所有的科目成績都出現了退步,而是有些科目成績退步了,有些科目還能夠保持在原來的成績。

針對出現退步的科目,思考一下,這個科目哪個地方,或者是哪個知識模塊出現了問題,如果想要把這個科目的成績提上來,哪一個地方最容易突破,也就是花最少的時間,能夠快速把這一塊知識掌握起來,並且掌握之後,能夠讓成績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找到學習的目標以後,此時就朝這個方向努力。

最好是能根據知識點制定一個計劃,比如每天覆習幾個知識點,複習完這些知識點之後,做哪些對應的練習題或者真題。

當然可能有些同學不知道自身的問題出現在哪裡,此時最佳的辦法就是和其他同學結伴學習,每天把自己的學習計劃發給其他小夥伴,讓其他同學監督你學習,並且每天每星期都要進行總結反思。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