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江蘇連雲港古鳳凰城位於海州區城南,因位於鳳凰東山和西山之間而得名。從南向北走過六朝一條街,右拐向東,即可到達城隍廟。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先來說說“城隍”的字面意思。《說文解字》曰:“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說的是,城是為了盛民,城牆的四周護城的塹壕,有水的稱池,沒水的稱隍。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南城城隍廟建於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沒有遭遇1668年山東臨沂那場8.5級郯城大地震,因而很多建築得以保存完好。道光十六年(1836年)擴建,到了同治辛未年(1871年)得以修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1992年重修後,廟基東西寬40米、南北長60米,廟舍成中軸線對稱佈局,有廟門和前、中、後三殿等主體建築,以及諸多配殿,建築多為碎石青磚結構,木質門窗,黛色小瓦,很有特色。

南城城隍廟原址為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建成的普照寺,元末被毀。現廟門走廊廊柱上,有一副對聯曰:“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不善之人”。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進了廟門,正面是城隍廟的前殿,門額橫書“明鏡高懸”。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前殿內供奉的是劉大人。供桌上,劉大人左手邊擺放了數個蘋果,右手邊有一警示牌,上書:“私自拿供果犯偷盜罪墜地獄”,不知動機是警示古人還是今人,抑或是兩者都是。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旁邊是判官週二爹,為南城城隍廟所特有,判官為城隍緝兇除奸,是城隍的得力助手。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民間傳說,城隍廟建好後,工匠們覺得城隍一個人太孤單,應該雕一個站班的給他使喚。但是雕成什麼樣子呢?正在大家犯難時,賣黃眼蟹的週二爹剛好路過門口,於是大家便決定雕成週二爹的模樣。誰知週二爹的像剛雕完,他本人就突然患病死了。

傳說歸傳說,也無從考證,我們還是接著遊覽吧。從前殿東側穿過,就能看到中殿,中殿是城隍廟的正殿,城隍殿。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殿門上方高懸寫有“顯應靈侯”四個大字的匾額,殿內供奉城隍爺。城隍爺是守護城池的主神,道教稱其為“剪惡除兇、護國安邦”之神。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城隍廟西部的一座配殿內塑週二爺、週二奶奶像,門上方匾額寫有“懲惡揚善”。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西部的濟公殿也在城隍廟的重要配殿之一,供奉著濟公活佛。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城隍殿後面有一棵古老的銀杏樹,冬季仍有許多樹葉隨風搖曳。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南城城隍廟最北面的建築是城隍寢殿,看上去是重建的樓宇。

連雲港古鳳凰城的城隍廟,廟舍多為碎石青磚結構,很有特色

總的來說,南城城隍廟面積不大,但是很精緻。不論是建築風格還是殿宇配置、佈局,都很有特點,是一處不錯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