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復工復產要把握好“度”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對有序復工復產提出了8點要求,強調“要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近期,全國各地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農村地區有序推動春耕備種,生產生活秩序在逐漸恢復。也有的地方和單位出現了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這些問題警示我們,復工復產不代表疫情防控可以鬆懈,越是關鍵階段,越是要把握好疫情防控下復工復產的“度”,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復工復產有速度。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同時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受到疫情影響,春節後企業復產、工人復工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保持產業鏈總體穩定。作為地方和職能部門,要結合實際為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一是精心謀劃做好籌備。結合本地區企業、務工人員實際,提前謀劃制定復工復產時間安排、操作規範和具體流程。二是細化方案破解難題。對於那些受到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響應的行業主管部門還要提供“一對多”的幫扶,幫助他們解決員工返崗難、原材料供應難、貸款審批難、交通運輸難等難題,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順利復產。通過微信公眾號、基層黨建綜合服務平臺短信欄目發送企業復工復產防控措施、群眾外出務工防護措施、用工信息等,破解招工難和務工難等難題。

精準施策有力度。2月21日,北京通報,密切接觸者負工時隱瞞了咽痛症狀致使66人為成為密切接觸者、200多人為一般接觸者,其他地方也通報出因復工復產引起感染,如果在復工復產中出現感染,那麼之前的百般努力付諸東流不說,企業將再次陷入停產、職工也將被隔離。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還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復工復產也迫在眉睫,這就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強勢推進疫情防控下的復工復產工作。一是職能部門要精準施策。地方和職能部門要結合本地區企業制定管理措施,並下沉到企業做好防控措施宣傳,做好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二是企業要精細管理。企業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嚴格職工排查登記、嚴格職工健康監測、嚴格辦公環境消毒和安全檢查、嚴格企業內部管控,做到精細化管理、精準化防控。三是職工要主動申報。復工的職工要復工時要主動對健康狀況、假期的行程、接觸的人群進行精細化申報,每日主動接受健康監測,做好自我管理。

服務企業有溫度。前段時間,網絡流傳出一張蓋了8個公章的某企業復工申請表,折射了不少企業和單位面臨的現實;個別地方更是採取一停了之的簡單化做法,外來務工人員手持五六個證都到不了工廠;同時,一些重要企業面臨著貸款、房租、用工等難題。面對企業復工路上的這些“攔路虎”,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們該做的就是行動起來、主動下沉力量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一是分類指導到位。各地各部門要結合疫情形勢、經濟發展情況,下沉到企業指導復工復產工作,科學制定企業復工復產後的疫情防控,堅持做到“一企一策、一工一檔”精細服務,幫助他們制定形勢有效的防控措施。二是上門服務到位。對於企業復工過程中的工人返崗問題,相關職能部門應該聯合醫療衛生部門主動上門服務,提供健康監測、防控諮詢等服務,切實從企業、職工的角度考慮問題,給他們提供“溫暖”的服務,讓企業和職工感受到“溫度。”

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戰局勢正在逐步好轉,復工復產的考驗已經來臨,面對這場“大考”,我們只有敢於挑戰,按下復工復產的“啟動鍵”;善於作為,築牢抵禦病毒的“防火線”, 才能跑出生產發展的“加速度”,贏取人民戰爭的“總勝利”。

雲南網通訊員 周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