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陌生貓咪見面,為什麼會哈氣、炸毛、打架?

現在很多家長不光會養貓,還不止養一隻,多貓家庭的確也越來越多了。有些是遇到了小流浪不得已得撿了回來,有些則是為了給原住民作伴,但不管原因是什麼,總歸要面臨一個問題:

原住民能否接受新貓?

不是所有的原住民都能接受新貓突然的到來的。

如果原住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奶貓,或者新來的貓是小奶貓,他們對於彼此的接受度就會高一些,比如組長家的貓,每次新來的貓都是嗷嗷待哺的小奶貓,原住民不僅不會排斥,還會幫忙陪伴照顧。

但如果原住民是成年貓,新來的貓也是已經七八個月以上的成年貓,那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就讓兩隻徒然見面,是非常恐怖的。輕一點的,他們會互相哈氣、炸毛、打架打得滿地是毛,再嚴重一點,還會讓貓突發生理疾病,比如自發性膀胱炎(也就是尿閉)、絕食、脂肪肝等等。

兩隻陌生貓咪見面,為什麼會哈氣、炸毛、打架?

組長的一位貓友也是剛從老家接回一隻小流浪,因為一些操作失誤,讓原本性格大大咧咧的原住民直接尿閉甚至絕食,後來雖然好了,但也要敲響警鐘:新貓進家,一直都是一件需要慎重對待的事情。

貓咪不是玩具,不是讓新買的玩具跟舊的玩具放一起就萬事大吉了,你需要做一些準備,需要循序漸進,讓兩隻陌生貓慢慢打消對彼此的敵意,再慢慢接受彼此成為同住的家人。

所以今天我就細緻地講一講,新貓進家需要注意些什麼吧。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講:

一、瞭解一下,為什麼陌生貓一見面就要哈氣、炸毛

二、接新貓之前,知道對你家貓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三、所以,怎麼讓兩隻慢慢接受對方?

兩隻陌生貓咪見面,為什麼會哈氣、炸毛、打架?


那我們開始吧。

一、為什麼陌生貓一見面就要哈氣、炸毛甚至打架?

我們知道,貓科動物自始至終都是純正的肉食動物,作為天生的捕獵者,他們把自我的領地看得極為重要,他們會劃分領地,你在你的領地裡獲得食物,我在我的領地裡獲得食物,一旦互相入侵領地,不論是領地範圍內出現了其他貓,還是進入到其他貓的領地,他們都會感到威脅:你丫來搶吃的?

為了活下去,他們會和入侵者進行搏鬥,勝者為王敗者逃走。這些都是寫在他們的基因裡的,即便現在他們不需要為食物爭奪個你死我活,但他們的基因還是會告訴他們,領地入侵是很可怕的,你需要打氣精神氣來!

這也是為什麼兩隻陌生貓見面就會哈氣、炸毛、打架,原住民感到自己的領地受到了侵犯,新來的貓突然進入到其他貓的領地也會六神無主,徒然把兩隻放在一起,沒有一個慢慢試探對方的過程,只會讓他們更加記恨對方。

所以我們說,新貓到家,一定一定要先跟原住民隔離開來。

隔離還能預防交叉感染,待新貓做好體檢疫苗驅蟲一套檢查後,確保健康乾淨,再接觸原住民,防止二隻貓交叉感染了什麼疾病。

兩隻陌生貓咪見面,為什麼會哈氣、炸毛、打架?

二、對貓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想要讓新貓和原住民打消對彼此的敵意,我們首先就要來看看,貓最看重的有什麼。只有摸清楚貓咪的基本需求,才能慢慢減少新貓到家的緊張和不安。

1.最重要的當然是食物啦。

我知道很多家長當然不會在食物上委屈他們,甚至害怕他們不吃絕食呢。是的,食物自然有家長幫忙準備,不論是新貓或者原住民都不必為食物緊缺而打架。

但我想要強調的是,不能隨意更換食物的品類或者餵食方式,也就是新貓來之前你咋喂的原住民,新貓來之後不能有任何改變,否則天性敏感的原住民要把這鍋算在新貓身上了。

我舉個例子,我一個貓友接了新貓後,也隔離得好好的,剛開始幾天,新貓和原住民都沒啥事。但不到一個禮拜,原住民突然不吃東西、甚至尿閉,上醫院了也找不到原因,只說是因為太緊張。後來我問了一下,才知道這位貓友給原住民改變食物了,新貓到來之前,原住民的食物是:早上貓糧、中午主食罐頭、晚上自制貓飯。新貓到來之後,原住民的食物變成:早上貓糧、中午的主食罐頭沒了,改成和晚上一樣的自制貓飯。

這個家長一直以為原住民屬於大大咧咧的性格不會在意這些小細節,可貓不愧是貓啊,新貓到來之後本來原住民就緊張,再加上吃的還跟平時不一樣,不得鬧點小脾氣嘛?

所以食物很重要,貓什麼都知道的,儘量讓原住民知道,不管新貓來沒來,他的生活是沒有任何改變的。

兩隻陌生貓咪見面,為什麼會哈氣、炸毛、打架?


2.貓砂盆

對貓來說,上廁所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之前有寫過,詳情看這裡:

哪怕貓砂盆有點異味也會讓他們察覺出來,然後拒絕上廁所。

所以我在這裡也是強調,新貓到來之後,不要隨意更換貓砂盆位置、不要隨意更換貓砂,原住民喜歡膨潤土就膨潤土一直用著,不要讓原住民感覺到新貓到來後有什麼異樣,之前用啥現在還是用啥。

除此之外,貓砂盆不要太靠近新貓的隔離區、不要讓原住民上廁所的時候被打擾。否則原住民很可能直接不上廁所啦。

兩隻陌生貓咪見面,為什麼會哈氣、炸毛、打架?


3.領地

這個我們前面講到了,其實對貓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領地,新貓的到來對原住民無論如何都是一種領地入侵。

我們只能說盡量減小這種入侵對於原住民的威脅。

比如說新貓的隔離區,儘量選擇原住民原本不愛去的或者去得少的地方,比如一個小房間,或是一個大籠子。

一定範圍內的陌生氣息更多隻會引起原住民的好奇,不太會引起不安。前提是這個範圍不能是原住民原本就喜歡的東西。

以上我們更多隻說到了原住民的需求,兩貓見面,一定要記住,優先照顧原住民的情緒,如果原住民始終不能接受新貓,那就算新貓已經適應了環境也沒轍(先來後到嘛),所以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實就是儘量讓原住民趕緊接受新來貓。

兩隻陌生貓咪見面,為什麼會哈氣、炸毛、打架?

那當然,新來的貓,也有自己的需求,也是我們作為鏟屎官需要注意的。

對於新貓來說,剛到陌生環境,尤其是一個充斥著另外一隻貓氣味的陌生環境,他們都是害怕、不安的,剛開始,他們也需要一個較為小的、封閉的環境,這個環境最好是原住民不愛待的、氣味不太重的地方。

因此給新貓的隔離區不需要太大,一個小小的房間,或是一個小小的陽臺就已經足夠,先讓這個小小的空間成為新貓的領地吧。

除此之外,貓砂盆必須要給新貓額外準備一個新的、沒有原住民氣味的,食物也要準備充足,也儘量跟之前吃的一樣,即便是更換食物也儘量遵照七日換食法。




好啦,今天我們主要解釋了前兩點,簡而言之,兩隻陌生貓見面一定一定要隔離,否則你將收穫一地貓毛,除了隔離之外,你還要分別注意原住民和新貓的需求,無外乎食物廁所以及領地,注意這些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要看看具體的做法了。

已經有些貓友按照我給的建議一步步實現兩隻陌生成年公貓變成親密無間的小夥伴啦!可行性還是很高的,篇幅有限,我們留到下一篇再仔細講啦~

我是家有十隻田園貓的戒貓組長,戒貓組長原創作品,不定期分享硬核科學養貓經驗,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