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前秦為什麼不戰自潰?心理狀態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

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一場侵略戰爭,提到這場戰役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東晉以八萬軍士打破前秦八十萬軍士,這個比例看起來足夠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了,但是卻又是真實存在的。

關於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有的人說是因為王猛的去世,苻堅失了智囊,有的人說是因為苻堅好大喜功,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然而我認為,淝水之戰前秦之所以會不戰自潰,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心理素質不過關。

淝水之戰前秦為什麼不戰自潰?心理狀態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

一、淝水之戰前秦不戰自潰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心理素質不過關

1、連年戰爭,將士們處於“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狀態

苻堅被稱為苻堅大帝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和南方的局勢差距很明顯,到前秦統一北方之前,北方一直戰亂不斷。苻堅殺了暴君苻生之後,自己登上了大秦的皇位,前秦政權落到苻堅手上後,很快勢利就崛起了。

公元369年,前燕內部出現了混亂,前燕的“戰神”吳王慕容垂因為受到皇室的排擠,最終選擇背棄自己的國家,轉而投向前秦的懷抱,苻堅很樂意地接受了這個人,然後帶領著前秦的將士毫無顧忌地滅了前燕的政權,將前燕的土地納入了自己的懷抱;公元370年,原本臣服於前秦的仇池公楊世去世,他的兒子楊纂襲位之後直接就想著斷絕自己與前秦之間臣屬關係,轉而投向了東晉的懷抱,苻堅可忍不了,於是在公元371年又率兵進攻了仇池,最終楊纂投降,仇池也被滅亡;公元376年,苻堅以張天錫“雖稱藩受位,然臣道未純”為由,又出兵滅掉了北涼的政權。

在解決了前燕,前仇池,前涼這三個政權之後,北方只剩下了拓跋氏建立的代國,苻堅又怎麼會放過他呢?於是在公元376年,苻堅又派兵滅了代國。至此北方實現了統一。

雖然說這幾場戰役苻堅最終都取了了勝利,但是,從公元369,370,371,376這幾個時間段來看,作戰時間的間隔都非常貼近,而且中間還夾雜著其他大大小小的戰役,自古以來,打仗都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苻堅贏得了大大小小的戰役之後,愈挫愈勇,但是對在前秦統治下的士兵和百姓來講可謂過的是苦不堪言,連年的戰爭已經讓他們內心疲勞不已,所以軍隊的士氣並不是很高;加上淝水之戰爆發時,距離苻堅統一北方僅僅過了才有六七年,苻堅滅了北方的其他政權之後,不可能在短期之內收服民心,所以,北方的統一其實只是前秦在軍事上的統一,並沒有達到“萬眾歸心”的效果,所以苻堅代表的前秦是十分缺乏群眾基礎的。

國家再強大,也經不住連年的戰爭。所以,淝水之戰前秦軍士不戰自潰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連年的戰爭,讓將士們處於“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狀態,滿心疲累又怎麼能打出勝仗呢?

淝水之戰前秦為什麼不戰自潰?心理狀態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

2、倚仗自己兵力十足,“投鞭斷流”,對自己抱有盲目的自信

苻堅敢於挑戰東晉,實現他一統南北的願望並不是毫無根據的。

首先,從苻堅統一北方的各個戰爭成果來看,他統一北方的過程還是很順利的,幾乎是處於屢戰屢勝的地位,所以這樣的結果更是給了苻堅強大的自信心,我自己打了那麼多的勝仗,現在時機應該已經成熟,是時候去攻擊東晉,實現我南北一統的願望了。

於是他不顧眾大臣“厲兵積粟,以待暴主”的建議,尤其是王猛去世前,也一直勸阻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的建議都被一起忽略了,因為連年的勝利已經讓苻堅變得高度膨脹起來,自信心十足。

再加上苻堅統一北方之後,兼收了其他政權的兵力和百姓,所以淝水之戰之前不久開始大規模徵兵,使得北方的各族人民不得不面臨生離死別,雖然最後調集了多達八十萬的兵力,但這八十萬的兵力中有很多都是不情願來作戰的,加上倉促徵兵,沒來得及訓練,所以軍隊裡面人心不齊,軍紀不嚴明,戰鬥力低。

可是,身為皇帝的苻堅並不能看到這一點,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他,當時腦子裡面只有伐晉的這個想法,倚仗著自己“有眾百萬,資杖如山”和“投鞭斷流”的龐大軍隊力量,先天條件加上後天條件,讓苻堅有了自己一定會勝利的想法,而人在比賽的時候,如果已經有了覺得自己一定會打敗對方的想法後,不免就會出現輕敵的情況。所以,苻堅正是因為輕敵,對自己抱有盲目的自信,“以吾擊晉,校其強弱之勢,猶疾風之掃秋葉”,因而輕視晉軍,最後造成己方不戰自潰,兵敗淝水。

淝水之戰前秦為什麼不戰自潰?心理狀態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

3、士氣大傷,戰後又轉變為畏晉怕敵,最終“草木皆兵”,落得個失敗的下場

苻堅本是抱著必勝之心來伐晉的,但是第一次交戰就失利了。

苻堅的先鋒部隊由他的弟弟苻融帶領,與東晉由謝玄帶領的軍隊在洛河一帶對峙。謝玄派出他手下的得力干將劉牢之,領著五千兵力,向對面苻堅的營地殺去,最終竟然還取勝了,斬殺了前秦軍隊的主將,給了前秦一個重大的打擊。

《資治通鑑》記:牢之直前渡水,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斷其歸津,秦步騎崩潰,爭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執秦揚州刺史王顯等,盡收其器械軍實。

原本抱著必勝的決心,哪知道首戰就失利了,苻堅和苻融兄弟兩個回合之後,心裡驚懼不已。

《晉書·苻堅載記》記載:“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這就有了“草木皆兵”的說法,實際上是因為他們被晉軍的士氣給嚇到了,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緒。

前秦失敗了,但這場小戰爭的勝利卻讓東晉士氣更加高漲,而後晉軍更是牢牢把握住機會,趁勝追擊,兵至淝水。就這樣,秦晉軍士隔著淝水兩相對望。

這個時候,東晉那邊的“智囊”謝玄使人對苻堅說,希望秦軍後退一下,這樣好讓晉軍過河,大家決一死戰。苻堅聽了之後答應了,並竊喜道:“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

他沒有想到,這只是晉軍磨損他們軍隊士氣的一個方法罷了,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軍隊這麼“外強中乾”,通通被一聲“秦軍敗了”給嚇跑,在逃跑的過程中,甚至把耳邊的風聲當成了晉軍追殺過來的聲音,最終落得個失敗的下場。

淝水之戰前秦為什麼不戰自潰?心理狀態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

二、從東晉方面使用的心理戰術,看淝水之戰前秦不戰自潰的原因

1、作戰信念的堅定,全軍上下一心

與苻堅的匆忙招兵不一樣,東晉的軍士都是經過精挑細選並且經過專門的作戰訓練的,與苻堅的那一堆人數眾多但是相當於野軍的戰隊不一樣,東晉的軍隊是真的具有實力的。因為在好戰的苻堅統一北方之後,東晉朝廷就產生了危機感,這種危機感促使他們積極行動起來,用盡一切辦法,提高軍隊作戰能力。

當時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和袞州刺史,鎮守廣陵。當地的老百姓因為過去飽經戰亂,所以個個都有極強的作戰能力,除此之外,謝玄還想到了過去曾被北方胡人大肆欺壓的平民百姓,他們因為過去被欺壓地太狠,早就有報仇的想法了,於是,謝玄招募北府軍的時候,這些人沒怎麼思考就加入了。

可以說,由謝玄組織的北府兵,他們既擁有作戰能力,也因為同仇敵愾而上下一心而有了堅定的作戰信念。這樣的軍隊爆發出來的力量也是非常強大的。

淝水之戰前秦為什麼不戰自潰?心理狀態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

2、朱序身在前秦心在東晉,“秦軍敗了!”使得軍心更不穩,一時“風聲鶴唳”

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前秦對東晉發起了進攻,在那場戰爭中,身為涼州刺史的朱序被前秦俘虜,但是,因為他本人儘管被俘,但是仍然能夠保持氣節,於是獲得了苻堅的青睞,苻堅並沒有選擇將他殺掉,而是選擇用懷柔的方法,任朱序為度支尚書,希望這樣能夠讓他為自己效命。朱序當時表面上答應了,就一直留在苻堅麾下。

到了晉孝武帝太元八年的時候,苻堅在統一了北方之後,準備南伐東晉,當時朱序也隨軍前往東晉,準備攻打自己的家鄉嗎?不,他沒有選擇那麼做。

當時被苻堅任命為先鋒的苻洪在攻佔壽陽之後,擒獲了東晉將領徐元喜等人,東晉方面又派出了胡彬領著五千士兵過來營救,但是因為糧食不夠,胡彬在向大本營求救的時候,又被苻融抓到了,這下他老開心了,馬不停蹄使人告訴了他的哥哥苻堅。

胡融馳使白秦王堅曰:“賊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堅乃留大軍於項城,引輕騎八千,兼道就融於壽陽。——《資治通鑑》

就這樣苻堅作為統帥之人,竟然就這樣只帶了輕騎八千,去找苻融了。臨走前派朱序去東晉的陣營勸說謝石等人,畢竟他們已經連擒東晉好幾位大將了,也算是捏著東晉的把柄了。

朱序當時答應了,但是也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據《資治通鑑》記載:朱序私下裡對謝石等人說道:“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

他們商量之後覺得這個計謀挺不錯的,於是就派了劉牢之領著五千士兵去了洛河一代,在洛澗之戰中,最終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

後來秦晉兩軍於淝水河畔對峙,你以為這就沒了朱序的事情了嗎?錯了,秦軍後退之後,晉軍趁勢而上,打的秦軍再而衰三而竭,這個時候,身處後方的朱序大喊了一句:“秦兵敗矣!”眾人聽了,嚇得四處逃竄,更顯慌亂。

最終,朱序憑著這一句話,擊破了秦兵本來就不堅定的心房,變得更加方寸大亂,前秦軍隊最終在淝水之戰中不戰自潰。

淝水之戰前秦為什麼不戰自潰?心理狀態成了他們失敗的原因

總結:

前秦軍隊在淝水之戰中不戰自潰,一是因為苻堅不擅長觀察人心,只仗著人多,幾乎打了無準備之仗,二是因為,軍隊沒經過系統訓練,專業素質不過關,心理素質不過硬,三是因為東晉朝廷謝氏等人善於讀懂人心,對秦軍實施心理戰術,最終使得秦軍自己把自己嚇跑了,在淝水之戰中不戰自潰。


我是歷史奇聞圈,想了解更多歷史奇聞,不妨點個關注吧!


參考史料

《資治通鑑》

《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