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誰對誰錯?

行走中的錦鯉


大俠觀點:給適合的工資,才是對的。

對於該給多少工資,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想法。

對於員工來說,工資當然是越多越好。最好是啥事不幹還能拿到高工資。

但是對於企業來說,員工工資就是成本。

即便是任正非的觀點說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我也不信他會給不創造價值的員工付工資。

而就算是曹德旺說不能打破行業規則,也不代表他不會給優秀的員工給予應得的報酬。

所以,拋開一些企業老闆想方設法去“剋扣”員工工資的情況外,對於該給多少工資不應該是由誰來主觀評斷的,而應該是通過員工創造的價值來對應。

簡單來說就是,適合的工資就是對的。

那麼如何才能判斷哪種級別的工資才算是適合的呢?

那就需要企業設計一套健全合理的薪酬機制了。

不管哪個行業,都需要遵循市場規律。

員工和企業之間,無非就是價值和報酬的交換。這跟消費者購買商品的道理是一樣的。

你的價值高,我自然給的報酬就高。你的價值低,報酬就低。

當我們去買奢侈品的時候,十幾萬的包包都不會講價,因為產品給我們帶來的價值不是“使用”價值,而是“滿足感”、“虛榮心”和“身份感”的價值體現。

而當我們去菜市場買菜時,8塊一斤的蒜薹,我們想講價到7塊5。

也就是說,任正非覺得“人才”對於他的企業價值意義更大,所以他願意給員工更好的待遇。而曹德旺並不覺得“人才”對他的企業價值有多大,因此他覺得給到市場行規價就可以了。

所以你能說能夠買得起十萬塊包包還不講價的人,到菜市場講價就是不對嗎?

同樣的道理,在每個企業內部都會有高低不同的工資待遇。創造的價值高的優秀員工,肯定比普通員工工資高。

為什麼不能所有人都拿一樣的工資呢?還不是價值不同。

所以沒啥對或者不對的問題,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說白了,自己不努力,自己不值錢,你憑什麼讓老闆給你開高工資?

換位思考,你要是老闆,估計你也不會給一個成天不幹正事的人發高工資吧?


職場大俠知陽


這個有什麼好說的,一個需要高學歷高知識,沒錢誰給你幹?一個只要是人就可以幹,如果難度上升了,你看他加工資不?不加走人!


個人一些二三事


兩位成功的老總,從自身行業和企業發展角度,講出了正確的員工薪酬態度。

在科技領域,日新月異,必須保持一流人才,最優狀態,才能在行業內脫穎而出,保持領先。

在玻璃領域,生產製造為重,持續的成本優勢更重要,所以,不需像科技公司那樣,用大幅的薪酬刺激。如果高薪,會引起業內工人流動,短期對友商不利,但也沒辦法讓自己獲利,所以,沒必要打破行業規矩。

所以,兩位說的都對!


未來車匯FCC


【凌凌認為】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都有各自的道理,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

一、企業行業不同

華為做電信設備起家,後來做了芯片,手機,都是高科技產品,屬於高新技術行業,而高新技術的產品就是需要高端人才,知識型人才。任正非捨得給員工的工資前提是員工捨得乾貨,要出效益,另外華為工作的勞動強度也大,而員工獲得高薪,就必須成為華為“奮鬥者”,簽訂奮鬥者協議。


福耀玻璃是傳統產業,只有少數的高科技人才,更多的是流水線工人,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屬於體力勞動,員工的薪資通常是用產出的數量及產品質量來衡量。對於這樣的員工只能通過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來拿到高薪。

二、企業的目標:控制人力成本 利潤最大化

華為的是高強度工作,高投入、高產出,這個是高新技術產業的行業規則,如果企業無法提供有競爭力的工資,企業就留不住人才,這個對華為是很不利的。

另外:據網絡信息,華為對於部分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年薪為 100 萬~200 萬元不等,對此可以看出華為在用挑戰及高薪吸引頂尖人才。


福耀玻璃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所以控制人力成本,也是企業獲得利潤的一條途徑,當然與此同時福耀玻璃也通過對員工的關懷增加員工對於企業的粘性。

三、兩者都是行業翹楚

華為:讓全世界知道了中國的高科技,在當前的形勢下,頂住美國的制裁

福耀玻璃:國內最具規模、技術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供應商,也是全世界第二的中國廠商。

四、建議

企業與員工是僱傭關係,員工為企業提供價值,企業付給員工薪資這個天經地義,老闆的話語或者各種畫餅無非是以其它的手段來督促員工創造價值而已,作為員工跟應該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隨著老闆的心情而工作。

以上希望對你有用~

我是凌凌,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喜歡讀書、運動、輸出,關注@凌凌跑跑跑,我們一起在職場升級打怪~


凌凌跑跑跑


都對


用戶2698565404617


曹大善人,能有資本做善事,全憑做了鬼,吸了血才有的資本。他知道做了不少缺德事才有這份家業,才有的今天。哪怕有些事他也是在體制內被迫做的。所以他信佛。


夢裡藍天200955


我感覺兩個人說的都有特定的情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可循,但是在中國,單純的考慮薪資,是不是有點不適合?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還看在公司的尊嚴,我們也講究士為知己者死。

朋友家的二老闆是和他爸創業開始跟著乾的,那時候朋友的父親先組建建築隊做包工頭,後來掙了很多錢又開原材料供應加工,這個時候遇到了二老闆。

兩人相見恨晚,在二人同時擴展業務的時候,受到了當地的公司聯合打壓,導致資金鍊斷裂,卻沒有人借款。

於是不得已抵押寫字樓,也欠了工人一屁股錢。

因為很多公司看到二老闆的能力,都私下想把他高薪挖過來,但二老闆始終不為所動,一直和朋友父親身邊,做個二當家。

究其原因為啥?

因為朋友的父親懂他,信任他,支持他,能夠讓他一展拳腳,我們也都講人情的。

1、給員工金錢的目的是什麼

無論哪個公司,給員工更多的工資都是希望激發出員工更大的價值,都希望員工更加拼命的幹活。

這確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為了錢,也能夠激發大家的熱情,所以在某些時候,老闆和員工的對話,顯得更加粗暴,如果哪天員工覺得在你這裡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的薪資,那麼會無情的離開。

2、為什麼曹德旺說不能打破行業規則

每個人的慾望都是無限的,今天為了小李,你打破了行業的薪資標準留住了人家,那麼其他公司的員工就會對自己的產業產生攀比心理。

換言之,他們也希望漲薪,但實際上沒有達到那個能力。稍微有些人達到那個能力,你再次打破行業標準,又會造成其他人的不滿,這樣來講,傷害是不管是自己,還有很多同行,凡事要有度。

3、還有哪些激勵員工產生價值的方式

員工真正需求的是什麼 ?一份養家餬口的薪資,一份讓人尊重的工作。有時候他們並不貪婪,錢少給點沒問題, 但要獲得有尊嚴。

但是現在某些領導,感覺是自己養活這麼多人,對員工態度差,作威作福,完全不把員工當人,面對這樣的領導誰願意給他好好幹活呢?

就是因為錢,自己忍上一陣子,當有合適的機會也會跳槽離開。

對於員工的激勵還有給他們施展拳腳的舞臺,讓他們學習培訓的機會,對他們家庭的關係,這些都能激發他們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懷。


大家覺得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關注呀~


小凌子悟職場


兩者的公司類型完全不同。華為是技術型公司,對人的能力,思維,知識都有很高的要求,不是誰都能幹,所以要重視人才。福耀則是勞動密集型,大多數屬於流水線作業,而且產品附加值低。


用戶2053792581197


任正非話只說了一半,有一半是要敢於裁掉35歲以上的人


user1667707749419


投桃報李,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善有善報,企業家還要成為思想家,企業才能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