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战时期的精品,B-29研发时却困难重重,现已退出历史舞台

从二战整个时期来看,美国是螺旋桨战机的最大生产制造国。无论是在战斗机领域还是在运输机、重型轰炸机等方面都占据重要地位。美国用于作战的各型号军用飞机占所有各国总和的50%。在各种战机中,被誉为“超级空中堡垒”的B-29重型轰炸机是技术最为先进的代表。但外界不知道的是,这款战机的生产制造却极度困难。

作为二战时期的精品,B-29研发时却困难重重,现已退出历史舞台

B-29的制造的材料、结构都是铝合金的,这些由英国等国就能提供。其最困难的地方主要是围绕实验用风洞、电气操作及用于高空的大马力发动机。

作为二战时期的精品,B-29研发时却困难重重,现已退出历史舞台

一般来说,风洞实验是飞机进行试飞前的必要程序。通过这种试验,可以模拟飞行中的各类姿态,从而检测其实用成果。但风洞实验并不同于实际飞行,实际飞行的姿态是千变万化的。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能设计一个比例大小一样的模型,再进行风洞实验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作为二战时期的精品,B-29研发时却困难重重,现已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除了美国具备相关能力外,英国等国都无法造出能满足B-29这类飞机的风洞实验室。所以,这也是大型飞机设计先天不足的原因。

作为二战时期的精品,B-29研发时却困难重重,现已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个难点是电气化操作。从设计上看,飞机舵面受力面取决于飞机的尺寸大小。B-29这类大飞机只有采用电传动方式才能满足实际需求,那些机械化操控已远远落伍了。它在电传动上实现了整体化发展,即除了电气化操控外,机炮和各类炮塔也是电动化的。电传动技术要求非常之高,绝不是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二战时,德国本已研制了“斐迪南”坦克歼击车,但其故障较多,就是电传动设计不到位的结果。后来,该坦克被苏联缴获,但也没有超过当初德军的设计能力。

作为二战时期的精品,B-29研发时却困难重重,现已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个则是动力系统了。作为高空轰炸机,B-29必须具有强大的动力来源,才能实现万米高空的飞速运行。特殊的飞行状况对内燃机的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B-29因此在每台发动机上都加装了增压器,这样使内燃机得以及时补充空气,时刻确保强大的输出功率。

作为二战时期的精品,B-29研发时却困难重重,现已退出历史舞台

另外,B-29还要逐个解决加压舱、起落架及高空除冰等难题。从这些问题上看,它的研制确实是人类工程发展过程中的精品。

作为二战时期的精品,B-29研发时却困难重重,现已退出历史舞台

B-29在二战中为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极大作用,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它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还是因为喷气式发动机的升级,最终超越了螺旋桨式轰炸机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