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摧毀一個孩子,你只要當面批評他的缺點,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想摧毀一個孩子,你只要當面批評他的缺點,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曾經有人這麼說:“如果想摧毀一個孩子,你只要當面批評他的缺點,讓他沒有反駁的機會,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多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在人前屢屢“造次”,做家長的感覺面子受損,就大聲呵斥孩子;孩子辦了件“幼稚”的事,做家長的就冷嘲熱諷把孩子的行為當作和朋友之間的談資笑柄。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裡,很多家長都會認為這是正常的,甚至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是我生的,我拿他的事當個玩笑也無所謂”,殊不知,家長的這些做法已經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容易讓孩子感到自卑,進而一蹶不振。

想摧毀一個孩子,你只要當面批評他的缺點,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一天,喬治教7歲的兒子凱利怎樣使用割草機。當他正在教凱利如何在草地盡頭將割草機掉頭時,他的妻子叫他接電話。喬治剛剛轉身,凱利由於控制不住割草機的抖動,把割草機推到了草坪邊的花圃上,所過之處,大約2尺寬的一片花草已被夷為平地。

喬治回頭看到發生的一切之後,非常生氣。這是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好不容易侍弄出的令鄰居們羨慕的花圃。他開始對兒子吼叫:“你這個笨蛋,什麼時候能不幹這種讓人笑話的蠢事。”

這時,妻子很快走過來,把手放在喬治的肩膀上說:“親愛的,請記住,我們是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花已經死了,還有被棒球砸碎的玻璃窗戶、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燈以及掉在廚房地上的碟子,它們都已經破了,都已無法挽回。此時,我們不要再去打碎一個孩子的心靈,如果他們充滿活力的內心變得麻木,這種無法挽回的損失才是真正的遺憾。

可惜的是,在許多情況下,孩子有時出了差錯,常常遭到父母或老師的指責,甚至諷刺和挖苦。

“白吃了十幾年飯了。”

“你父母給你吃什麼長大的。”

“你多能呀!”

“你簡直是個飯桶!垃圾!廢物!”

當父母用這種諷刺挖苦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時候,你可曾想到這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很多父母在恨鐵不成鋼的時候往往對孩子惡言惡語,強迫威脅,甚至挖苦譏諷。然而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應該受到尊重。挖苦、侮辱孩子,不是體罰卻是“心罰”,是一種“語言暴力”,是一種精神虐待。要知道,“語言暴力”決不是小問題,決非無關緊要,它對孩子的成長和生活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想摧毀一個孩子,你只要當面批評他的缺點,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美國兒科協會兒童虐待問題委員會的主席Charles Johnson認為“對孩子加以虐待,即使身體上的創傷好了,但是精神上的傷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美國兒童心理協會研究人員指出了父母會對孩子造成精神傷害的一些行為,包括貶低、羞辱或者利用孩子達到某些目的;嚇唬孩子,比如對孩子或他們喜歡的人施暴;拒絕他們情感上的要求;行為反覆無常,例如提出一些自相矛盾或者不現實的要求。

Johnson認為,在美國每年報告的上百萬次虐待兒童的事件中,大約5%至7%屬於這類精神虐待行為。一般來說,受虐待的孩子面臨隨之而來患上其它疾病的更大風險,這包括意志消沉、有自殺的念頭、自尊心低、無法剋制衝動、飲食紊亂病症、濫用藥物、對抗社-會的行為,行為不良、學習障礙以及健康狀況較差。

大街上,兩歲左右的兒子在父母身旁邊跑邊喊。

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只棒冰,邊走邊吃,小孩子也想拿一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孩子伸出手來要整支,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棒冰,但大人緊握著急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孩子越是哭,他的父母越是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並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孩子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棒冰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孩子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艾麗絲.米勒親眼見到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秘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小孩子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

有的時候,成年人不經意說出的話,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而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家長偶爾以玩笑形式說出的對孩子有嘲諷味道的話很可能會讓孩子埋下自我懷疑的禍根,這是因為,孩子們對於批評要比大多數成年人意識到的更加敏感。如果家長時常數落自己的孩子,不僅容易導致孩子自我懷疑,而且還會令他們覺得有愧於父母而感到分外內疚和自責。當孩子總是自覺羞愧時,就可能會引致兩種極端的傾向:一種是孤獨自閉,孩子懼怕嘲笑和指責,因而把自己深深的封鎖了起來,不願與外界發生任何的聯繫;另一種是極端自虐,當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時,羞愧感甚至會驅使他不惜進行自我傷害。

想摧毀一個孩子,你只要當面批評他的缺點,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給父母的建議:多給孩子一些讚揚和關愛

請檢索一個你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類似行為:


對自己的嬰兒生氣時,尖聲叫嚷。

高聲訓斥年幼的孩子:“閉嘴!讓你說話了嗎?”、 “再不聽話把你扔在這兒,看誰來管你!”

用言語威嚇十幾歲的孩子:“如果不聽話就再也不要回家來!”

對孩子的行為橫加指責,破口大罵:“如果你不老實待著,我就扒了你的皮!”


甚至有些家長採取讓孩子當眾跪著,公開羞辱孩子以期使孩子變好。

美國兒科協會兒童虐待問題委員會的主席Johnson說:“父母應該給子女更多的讚揚和關愛,而不是苛刻的批評。許多父母說自己愛孩子,可是他們是喜歡孩子現在的樣子,還是他們期望的樣子?”他建議家長站在孩子在立場上考慮問題,並且試著多鼓勵孩子好的做法,而不是過多批評他們的不良行為。

愛並接受你真實的孩子,是為人父母者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相反,家長總是忘不了孩子身上那些自視之為缺點的東西,或者沉湎於一個理想的畫面,一旦現實並不如自己心中所想那樣,便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向了孩子。但家長要知道,也許你的孩子不像你心中想象的那般優秀,但記住:性格比成就更重要!健康的性格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