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摧毀”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不停貶低他就可以了

曾有專家做過一項調查,1000名孩子中,在家裡經常遭受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人格缺陷的幾率非常大。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會產生自卑、壓抑的性格,高達百分之五十的孩子會出現易怒、狂躁的行為。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從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們最大的依靠便是父母,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父母,父母說什麼孩子就信什麼,不論對與錯他們都會全部接受。

想“摧毀”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不停貶低他就可以了

有本書中說道:“小孩子不懂得辨別父母說的是真話還是玩笑話,他們只會選擇相信父母,並把這些話轉為自己以後的準則”,我們可以想象父母的話對孩子的影響力有多大,大到決定孩子的一生,可以成就孩子也可以毀掉一個孩子。

“惡語傷人六月寒”,面臨網絡暴力的時候,都有人會選擇自殺這種極端的做法,何況一個長期處於語言暴力環境中的孩子呢?

在綜藝節目《少年說》中,一個女孩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她在節目中訴說著對自己母親的不滿,她不懂為什麼媽媽總是拿她和別的孩子比較,總是說她不行,她的努力做媽媽的從來看不到。但是女孩子的媽媽卻覺得自己是對的,她認為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孩子產生驕傲的心理,即使孩子做的很多,也不會誇一句孩子,只會告訴她做的還不夠好。

想“摧毀”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不停貶低他就可以了

承受了來自媽媽無數次貶低之後,她無法再沉默,選擇和媽媽坦白自己承受不下去了,但是媽媽並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而是讓她徹底絕望。

“你強的時候,我要拍一下,你弱的時候,我要推一下。”沒有傷人的話語,卻充滿了冷暴力,沒有換來一句女孩想要的對不起,得到的只是父母的辯解,最終傷了孩子的心。

不論出於什麼目的教育孩子,沒必要非要用如此打擊人的方式。為了讓孩子有動力是好事,但是不要做到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可取之處。

一個孩子長期處於打擊、貶低的家庭環境下,想讓孩子成為一個陽光、自信、朝氣蓬勃的少年,這怎麼可能?

想“摧毀”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不停貶低他就可以了

曾有心理研究表明:經常被父母貶低的孩子,會徹底失去自信心,產生自卑感。

當孩子長大步入社會,在和別人交往中,會不自覺的把自己帶入一個很低的位置。他會湧現出自慚形穢的情緒,極度缺乏信任感、安全感,長時間下去會增加孩子患上抑鬱症的概率。

我們思考一下,父母是出於什麼心理去貶低孩子的?

用貶低代替鼓勵

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都想培養一個優異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這個想法過度後,就會束縛孩子,變成孩子心中一把鎖。

想“摧毀”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不停貶低他就可以了

就像《少年說》中的那個女孩似的,當女孩做的很好的時候,父母這時候為什麼不能誇一下?非要用貶低的方式,比較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其實你自以為的鼓勵,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一次深深的傷害,也許你的一句表揚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動力,而不是父母以為的驕傲自滿。

忽略孩子閃光點

有些做父母的,不僅自己做不到表揚自己的孩子,當別人誇讚自己的孩子時也無法面對。當去朋友家串門或者走親訪友時,別人誇孩子“這孩子真好,真棒”,很多父母處於自己認為的禮貌會回一句:“他不如你家孩子好”。但是這個一個回答,卻寒了孩子的心,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外人面前會讓孩子無地自容,孩子也會產生自我評價過低的思想。

想“摧毀”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不停貶低他就可以了

把父母思想強行轉移到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有的父母不願意接受孩子的這種愛好,甚至扼殺掉。然後把自己沒有完成的理想,嫁接到孩子身上,讓孩子產生壓抑感,擺脫不了父母控制和逼迫。

身為父母,我們都想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不論是因為什麼哪一種心理,都不應該對孩子進行貶低。我們應該時常關注孩子的情緒,讓他在一個愛的環境中成長,莫讓“貶低”的愛,成為孩子一輩子痛苦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