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大一統朝代裡綜合實力(政治,文化,經濟,軍事)排第幾?

百勝軍節度使


軍事前三沒問題,政治上皇權集中制各種間諜組織歷史上無出其右者,經濟在明朝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經濟排名前五沒問題。


大芊世界


大一統封建王朝中有九個,分別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但我認為宋朝不算,因為就是巔峰時期的北宋初期,傳統中原地區的幽雲十六州還沒統一,中後期國土還不斷縮小,更不談大統一了,我這裡就以八個大統一王朝來簡單的說明一下。

如果論綜合實力,也是相對當時的時代來說,我認為明朝要排在秦、漢、唐、清之後,也就是第五的位置。

秦、漢

秦朝一統七國,北驅匈奴,南下百越,軍事上幾乎達到了戰無不勝的地步;政治上廢分封,設郡縣,影響至今;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奠定中國初步疆域。一個字“牛”。

漢朝延續秦朝,繼續北擊匈奴,把匈奴幾乎滅了,南下鞏固百越地區,西部開闢絲路,設立西域機構,疆域進一步擴大,文化上獨尊儒術,統一中國人的思想和忠孝倫理,政治上進一步發展完善三公九卿制,經濟實力估計是世界第一,同時豐富了“漢”的含義。

唐、清

唐朝排在明朝前面估計也是無可爭議的,唐朝唐裝唐人街就說明了唐朝的世界影響力,政治上延續隋朝未完善的體系,把更加先進的科舉制進一步發揚光大,唐朝在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的是開放的,多元化,無愧於中華古代盛世之巔峰,世界大同,影響深遠。

清朝估計排在明朝前面很多人不服,但是拋開少數民族的偏見,清朝確實比明朝要強的多,開疆拓土,把蒙古新疆西藏青海臺灣這些中央控制較弱的地方,直接打服納入省級管理體系,加上清朝發源地的東北,使得清朝到了末年也沒有出現歷代王朝末年一樣的,邊疆自動脫離,反過來打中央的局面出現,文化上雖然比較僵化,但至少清朝有70年佔了近代社會的光,文化經濟也是呈現飛速的,多元的發展。

晉、隋、元

晉、隋就不多說了,晉朝毋庸置疑最垃圾的大一統王朝,開局一手好牌,第一代就打成了炸胡,隋朝倒是好的多,規劃的科學詳細,就是時機未把握準,步子太大扯著蛋了,規劃的都沒完成,王朝就完蛋了,讓李唐撿到了現成的規劃方案。

元朝也不多說了,軍事強沒錯,政治文化經濟幾乎全靠自由發揮,一副我不管你,你也別煩我的態度。

明朝呢,爭議最大的朝代,雖然明朝國詐一點不比漢唐清短,但強盛的時間太短了,如果明朝後世能延續成祖朱棣的國策方針,那明朝的綜合實力肯定是古代中華封建王朝前三甲,可惜,朱棣之後,北方放棄廣闊的漠北地區,縮入長城一線,南方放棄重要的安南地區,退入雲貴內地,西部和東北放任發展,導致中期就莫名的脫離中央了,海上實行海禁,錯過大航海時代。如果後代明帝王有朱棣一半的雄才大略,那明王朝就厲害了。

政治上廢除丞相,寵幸宦官,設立三廠一衛,保甲制度,匠籍制度,導致政治經濟的進一步僵化,思想上尊程朱理學,貶低孟子,束縛百姓思想,文化發展較慢。這幾點其實後來清朝也大致如此。

至於為什麼我說不如清朝,前面也說了, 清朝沾了近代的光,並且疆域比明朝大的多,也穩固的多,所以明朝排在清朝後面,我覺得是合理的。

另外“治隆唐宋,遠邁漢唐”不是自吹自擂,這句話出自清修《明史》中,是清代人評價明朝了,含有政治意圖,體現為尊者諱。


曹老師xixi


大一統王朝一共有九個: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元、明、清。

論綜合實力該怎麼排呢?

我們先要把這九個大一統王朝進行差別處理。

首先,把短命王朝排除掉。有一些王朝是在太短了,談不上影響力。比如秦、西晉、隋,這三個王朝在政治、文化、經濟和軍事方面還來不及發揮實力,就掛了。因此首先排除掉,不讓它們參賽了。

其次,西漢、東漢的情況非常相似,我們做合併同類項處理,兩者就合稱為漢。

第三,剩下的漢唐元明清之中,元朝作為一個另類,政治混亂、經濟混亂、文化很差,相比於其他四個王朝國祚又太短,所以把元朝也排除。

現在好了,只剩下漢、唐、明、清四個朝代進行綜合對比了。

開始具體比較之前,再定一下參賽規則。

政治和經濟:

政治、經濟這兩個方面,是王朝統治者主導的,各個朝代都依據當時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政策並實施的,直接對比則不好比。

這裡,我們把政治和經濟合為一體計算,因為按照現代政治學理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政治和經濟一個是表、一個是裡,把它倆合為一項是合理的。

合到一起,怎麼看誰強誰弱呢?這個用王朝持續時間就可以作為參考數據。一整套制度是不是有效?是不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王朝持續時間的長短就是最直接的指標。因此,王朝持續時間長的就算強,時間短的就算弱。

軍事能力:

這反映的是組織水平和經濟資源運用效率的綜合能力。組織能力強、資源使用效率高,則軍事能力強;反之軍事能力就弱。這個怎麼看強弱呢?這要從軍事能力的結果看,一個是疆域,一個是對手。疆域大、對手強,就更強。

文化:

文化依託於上述三方面而產生的。比如唐朝尚軍功、尚武,則產生了雄壯的邊塞詩;明清很壓抑,就開始編寫小說,包括豔情小說,被壓抑的太狠了,所以只能展開想象了。怎麼評價文化影響力呢?主要看王朝發展形成的文化對後世中國的影響力。獨特的、後世中國人越是願意引以為豪的文化,就得分越高。

最終我們給各個項目計分,每項得分最高的算100分,之後的則根據比例向下調整。

下面開始各項對比

政治經濟:

兩漢合計405年,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

漢朝算100分,則唐朝71分,明朝68分,清朝66分。

文化:

說起中國古代的文化,今天我們一般人張嘴就來“唐詩宋詞、明清小說”,漢朝呢,漢賦、漢樂府詩,這個因為時間太遠,漢朝就吃虧了。明清小說對今天影響不小,《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中國人基本都是耳熟能詳的。

最後綜合下來,唐朝算100分應該沒有疑問,四大名著有3本是明朝產生的,清朝只有《紅樓夢》,因此給明朝打80分、清朝打60分;漢朝作為奠定中國大一統的王朝,其文化實力還是很強的,只是因為遠而不為今人熟悉,但其文化怎麼也能算優秀,否則不會吸引那麼多胡族拼命漢化的,因此打85分沒問題。

軍事:

軍事這塊看疆域和對手,疆域滿分60分,對手這塊滿分40分。

我們首先看疆域。

我粗略的把中國歷史疆域分為五大塊,如下圖:

  • 農耕區:這是中國曆朝歷代的核心區;

  • 東北區:這裡是綜合區域,農耕、遊牧、漁獵三種方式都有;

  • 遊牧區:就是蒙古草原地區;

  • 西域區:這裡有適合遊牧的地方,也有適合農耕的沙漠綠洲;

  • 高原區:這裡與西域類似,雪域高原更加獨特、地理更加碎片化。

看完上圖,各位應該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上述五大區域,哪個王朝統治的區域越全、越大,則軍事能力得分就越高。

清朝能得60分,因為清朝完整統治這五大區域的時間最長、最穩定。

漢朝統治了農耕區+西域+遊牧區,還有一部分東北區,漢朝大概能算統治了五大區域的3.3個吧。因此得分39.6分。

唐朝與漢朝類似,但統治區域比漢朝略大,唐朝就算統治了3.4個吧。因此得分40.8分。

明朝統治了農耕區,曾經短暫統治過東北,對西藏也曾短期羈縻統治過,因此綜合就算統治了2個區域吧。因此得分24分。

軍事能力還要看看對手。

漢唐所打擊的匈奴、突厥,其實力和韌性很強,匈奴被打跑到歐洲,竟然把羅馬帝國打得不行了。突厥被打跑到西亞,建立了一系列國家,奧斯曼土耳其還統治了歐亞非600年。所以,此處把漢唐並列第一,各得40分。

明朝主要打擊的是割據群雄,與元軍硬鋼的情況不多。因此明朝軍事算優秀(85%),得34分。

清朝主要對抗的是明軍,以及後來的準噶爾蒙古人,這都是相對較弱,因此算及格偏上(70%)吧,得分28分。

因此,軍事上漢朝得分79.6分,唐朝得分80.8分,明朝得分58分,清朝得分88分。

好,到這裡各項評比結果都出來了,請看下圖:

結論:

如果把漢朝分成西漢和東漢,那麼唐朝將是第一,明朝就是第五名。

明朝最弱的地方就是軍事能力,其疆域最小。

不過,能在中國九個大一統王朝中排名第五,明朝不錯了。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個人以為,明朝在大一統朝代裡的地位,唯有盛唐可與匹敵。

以國祚論,明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自1368年太祖建國立號,至1644年闖王攻破京城,崇禎帝煤山自盡,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唐朝自公元618年高祖李淵長安建國,至907年朱溫廢帝改元而終,共計290年。

以政治論,明朝極盛之時,版圖面積接近950萬平方公里,大明太祖朱元璋廢棄自秦始皇時設立的丞相制度,君主專制集權達到封建社會的頂峰,仿宋制建立內閣制度,強化了君主專制制度,併為後世滿清一朝政體制度引為參照,特別是“二廠一衛”,更是作為拱衛明王朝中央集權的特務機構所備受歷代帝王青睞;大唐極盛之時,版圖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里,也正是在此時,日本、韓國等許多周邊臨近的國家以及西藏等地區受中原王朝政治制度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起來,時至今日,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生活中處處體現出唐制的影跡,以西藏而言,唐王朝雖然沒有統治西藏,但卻是中國第一個對西藏施加影響的王朝。

以經濟論,明王朝重農抑商,但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率先在江浙一帶出現,大量手工作坊鱗次櫛比,先後興起,且在打開海陸貿易之路之後,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遠銷海外,換來大量的真金白銀,使得明王朝成為當時經濟實力位居世界第一的封建帝國;唐朝時經濟總量差不多能佔到世界經濟的一半,當時實行的是均田制基礎上的租庸調製,對於農業經濟的推動作用十分顯著,海上貿易發展迅速,手工業逐漸興起,貨幣政策相對先進,使得唐朝的經濟發展日益鼎盛。

以軍事論,明王朝無論陸上軍事力量還是海上作戰實力皆位居當時世界第一,太祖建國時,軍隊總人數超過二百萬人,自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之戰到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多年的時間裡大明水戰未曾一敗,鄭和七次下西洋更是規模空前,其中最大規模一次下西洋,整個艦隊船隻數量逾240艘,船隊中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有明一朝,海戰基本皆是明軍勝利,大明王朝牢牢控制著周圍的制海權;唐朝時軍事將領眾多,且軍備精良的武器裝備和戰場上高超而有針對性的技戰術,加之府兵制的武威所在,武力自然日趨強雄,然而唐後期藩鎮割據而起,嚴重削弱了唐王朝中央的軍事力量,故而略顯美中不足。

綜上所述,明唐二朝各有千秋,共同代表了不同時期封建王朝紛繁各異的發展狀況。個人愚見,明朝略勝一籌,二者相差無幾。[呲牙]


燈酒史話


謝謝題主,我來回答。

明朝在大一統朝代裡排第幾?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具體比較,不過我們可以對標政治、軍事、文化、經濟幾個指標,得出答案。

明朝初年,帝國領袖號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從當時的國際格局來看,這話大致上是成立的。

軍事方面,從藍玉北伐後,蒙元殘餘勢力遠遁西伯利亞、中亞等苦寒之地,惶惶然幾成喪家之犬。特別是朱棣遷都北京後,對西北方遊牧民族的統治管理的有效性遠超唐朝和漢朝(唐朝和漢朝在初期都有通過和親的方式保持對西北方鄰居的安寧,當然明朝中期開始受到西北方政權的威脅, 這是每個朝代的歷史宿命,已是後話了。)至於宋朝,根本就不在一個當量級,和明朝差距不是一點點,無需比較。

在實際疆域上,明朝全盛時期的有效管理範圍相較漢唐差距不大,甚至稍少於唐朝。不過,由於管理模式的不同,明朝的管理機制更為完善,建立了更加有效的管理機構。

有強大的軍事勢力做後盾,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力,不過是水到渠成罷了。

由於明朝取代的是蒙元政權,從當時的社會現狀來說,蒙元政權是外來政權,漢族被異族統治了約一個世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明政權具有天然的合理正統性,這是歷史上其它政權鮮有的,所以明政權建立後,帶來了國力的空前強大、經濟的高速發展、文化的空前繁榮。

明政權通過鄭和下西洋,創造了遠超漢唐的國際政治影響力,擁有的藩屬國遠超漢唐 ,這都是政治影響力的重要體現。

明朝的文化發展成就更是得到空前發展,永樂大典的恢宏,至今仍無出其右者。小說成就,至今仍影響中華文明的前行。





陶蜀山翁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明朝的綜合實力排第幾?這個問題我一直也在想,要真的詳實資料去比較的話,那需要幾萬字去說明,篇幅太長,也沒太多人看。那麼我們可大概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這四個方面略述一下,就知道明朝的綜合實力到底如何。

1、軍事

我認為明朝在對外戰爭方面,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中國人志氣的時刻,不和親,不廢話,惹我就幹你,從朱元璋、朱棣開始攆著蒙古人使勁揍,要不是後來實在找不到蒙古人躲在哪裡了,估計現在蒙古這個詞只能在歷史文字裡找了。這期間吞併了越南,打服了緬甸,朝鮮就是我們的獵獸場,來去自如,還不用辦簽證。到後來的萬曆三大徵,以及戚繼光拿日本人當靶子打,李成梁建立的遼東鐵騎,那時候真是威風凜凜,所向披靡。如果不是天災人禍,哪裡有清朝這回事呢。

2、經濟

中國是個農業社會,首要任務是保證老百姓吃飽飯,然後才會有商業的發展,所以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明朝。無論手工業、商業、航海業等與前朝相比都有了長足發展。

明代社會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商業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地位的提高。國家對商稅的徵收,已成為財政收入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來源。僅以鈔關為例,1597年達四十萬七千五百兩,約佔太倉庫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見明朝商稅在國家財政中的比重與日俱增。在商業都市的發展規模和市場化程度方面,據史料記載的數據,中國城市人口在明末佔總人口的8%。中國著名的徽商就是在明朝時代崛起的。

3、政治

朱元璋撤宰相制度,設立內閣制度,實行言官諫言。從此皇帝再也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比較開明的政治制度。整個大明造就了洪武之治、仁宣之治、弘治中興、萬曆中興等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盛世最多的朝代。雖然偶有天災人禍或遇到幾個不靠譜的皇帝,但並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除明末李自成造反外,終整個大明王朝276年內,無一例百姓造反起義,這說明明朝的百姓是幸福的,政治是開明的,無論上層怎麼黨爭內鬥,至少不亂百姓生活。據史書統計,從大明建立初期,全國人口5千多萬,在明末崇禎年代人口達到1億9千多萬。我們所知的大事件:鄭和七下西洋,周邊藩屬國無數,從不與外國和親、議政、割地賠款,不服就幹,天子守國門,御駕親征。這都是大明政治強勢的表現。

4文化

明朝的文化繁榮,可以說在前人的基礎上,有了質的飛躍。小說、哲學、繪畫、戲劇可謂百花齊放。產生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哲學上有可以孔子相媲美的王陽明、李贄、王夫之、顧炎武等。這期間《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出世。 馮夢龍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淩濛初編著的“二拍”,流傳至今。明代詩文數量浩如煙海,不僅作家眾多,而且各成流派。著名文人有劉基、宋濂、高啟、方孝孺、唐寅、歸有光、徐渭、王世貞、袁宏道、錢謙益、張岱、吳偉業等人。散曲家則有王磐、馮維敏、薛論道、陳譯、康海等人。

所以說,明朝的綜合實力,在中國封建大一統社會里真的很強,我們為什麼對明朝有那麼深的誤解,都是因為夷族清朝對明朝的汙衊。至少在我眼裡,明朝很強,皇帝沒一個是軟蛋,都是硬氣的,也許軍事上比不了大漢,文化上比不了大唐,但是經濟、政治上不輸他們,也許文化、經濟上比不了大宋,但政治、軍事上卻比大宋強。


東籬賞菊人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大一統的朝代,共經歷16代皇帝,統治古代中國276年。明朝當時可以說是繼漢唐之後的又一個黃金時期,那時候的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昌盛,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在明朝強盛時期,據考證綜合國力傲視全球,特別是軍事實力,更是秒殺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在中國大一統的朝代可以排名前二,也有人說排名第一。評判國力強弱最重要的三個指標,經濟,軍事,國家穩定性

首先從上層建築來說,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縱觀朱元璋的一生,只能用傳奇來形容。朱元璋洪武皇帝是個純草根,時候由於生活在底層,吃不上飯,家人也有出現餓死的情況,先是討飯,之後朱元璋出家做了一個俗家和尚,所以之後便是從軍,一直做到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所以朱元璋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朱元璋是個明君雄主,統一了天下。當了皇帝后,他親政愛民,日理萬機,為國為民,一手打造了一個強盛的王朝。後續的幾個皇帝也都不錯,國家穩定,明朝時期中國國力強盛,四方臣服,萬國來朝,鄭和下西洋揚威海外,宣慰司都設到了舊港,勢力達到了南半球,是歷代勢力最大的。

經濟上來講,明朝人口世界第一,佔到了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五,gdp佔世界比重是百分之四十上下,不是前面朝代所能比的,全世界的白銀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國,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當之無愧。

軍事上一些世界第一

1.發明了水雷

在十六世紀中期,明朝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水雷,那時候被稱為“水底雷”,並被廣泛應用於大明海軍,這要比西方國家水雷的發明和使用早了兩百多年。在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萬曆皇帝就派兵進行抗日援朝。當時的大明海軍就使用水雷擊沉了日本的戰艦,這也是水雷首次用於戰爭並取得了驚人的戰績。

2.發明觸發式地雷

我們經常在電視中看看到,為了伏擊敵人,經常埋地雷,這玩意就是明朝發明的。當時倭寇在沿海地區甚是猖獗,明朝的陸軍就曾多次使用地雷炸死了不少倭寇。直到18世紀以後,國外才有地雷。

3.發明了大型遠程火箭武器

十六世紀,大明王朝發明了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被叫作“火龍出水”,並裝備在戰艦上。在作戰時,會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從龍嘴發射火箭直接攻擊對方艦艇,堪稱“反艦導彈鼻祖”。

4.組建世界第一支“騎炮兵”

當時有一種類似於現在的火箭筒的武器,被稱為“虎蹲炮”。由於其體積小、質量輕,便於騎兵攜帶,最主要的是殺傷了很大,朝廷就直接組建了陸軍騎炮兵。

5.明朝的海軍綜合實力

當時明朝的海軍實力,在世界上就是無敵的,比現在美國的地位要高出一大截。朝水師配備有各式樣戰船百種,其主戰炮艦載炮四十多門,遠超過同時代西班牙無敵艦隊和英國皇家艦隊的規模大明朝立國近三百年,大明水師卻未曾遭遇一敗。

人口世界第一。其實,對於當時明朝的人口有多少,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因為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戰爭導致很多人都流離失所,這個時候可以查到有戶口的人依然有5000多萬。所以我們估計來看,當時明朝的人大概有7000到8000萬左右。要知道當時世界的人口不超過4億,所以說明朝絕對是當時人口第一。

軍工產值世界第一。火器在明朝運用的是特別廣泛的,可以說達到了巔峰。因為明堂的每任皇帝,在位期間,基本上都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明朝軍事業也因此發展不錯。

總得來說,明朝國力強盛,科技外交為歷朝歷代所不能比。


良品文化


排名第幾?

是後人給前人的評價。而後人給歷史王朝的評價,要看它給人遺產是多少。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王朝巾,大一統封建王朝中,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朱明王朝,應排名第五。

明王朝文化遺產有當時世界第一《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開闢的海洋陶瓷之路。朱明王朝,有幾十個藩屬國,越南,朝鮮,琉球……

而其他王朝,疆域開拓,制度首創,文化遺產,都有偉大的貢獻。遠比明王朝多,所以,綜合考慮,朱明王朝,在歷史上排名應該是第五位。


三創室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矚目的大國,其實在古代中國的實力足以讓我們感到驚訝,比如漢朝,唐朝,明朝,清朝等,今天我們關注的是明朝,據說她創造了20個當時的世界第一,聽起來讓人很震撼,雖然不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的朝代,也不是中國古代疆域最廣的朝代,但他創造的世界第一足以讓後人為之欽佩,下面我們慢慢分析下這些世界第一。

一,當時人口最多,當時朝廷統計全國的人數大約在6000萬左右,還包括一些流民和未統計的,很多學者通過研究,估計在明朝中後期,中國的人口在1.2億-2億之間,大概佔全球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可以稱得上人口大國,當在古代歷朝歷代中國清朝的人數是最多的,據文獻記載,清朝末期人口達4億左右。

二,礦產資源世界第一,中國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特別是鐵礦,據說明朝萬曆年間的產量達到9000萬噸,是宋朝的兩倍,這一記錄一直保持了200年,煤礦產量豐富,瓦斯技術也是領先於世界,還有白銀佔有量世界第一,中國不止是茶,絲綢,瓷器等聞名於世,白銀佔有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後在鴉片戰爭之後,這頭名才被英國搶去。

三,海軍實力當時世界第一,從朱元璋的鄱陽湖之戰到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多年的時間裡未曾一敗,鄭和七次下西洋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中最大規模一次下西洋,船隻達240度艘,其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隻,長度達150米,寬度為30米,海員和航行時間是前所未有的,英國曆史學家孟席斯寫到:他的航行比哥倫布早87年,比麥哲倫早114年,他開闢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大洋的直達航線。有人稱出海的目的是為了炫耀國威,進行貿易,有人稱為了尋找朱允炆,不管什麼原因,當時的海軍實力是世界上最強的,其中就有幾場戰役證明,和葡萄牙的屯門海戰和茜草灣之役,與日本的露梁海戰,與荷蘭的澎湖之戰和料羅灣海戰等,皆以明朝勝利結束,牢牢控制周圍的制海權。

四,經濟實力當時世界第一,其實世界古代歷史上,除羅馬帝國短暫的獲得第一的稱號外,其他時間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1250年的杭州人口已經超過100萬,而歐洲最大的城市巴黎人口才10萬,可想而知差距有多大,自從打開海上和陸上的貿易之路,中國的茶 瓷器 絲綢遠銷海外,換回來大量的真金白銀,曾歷史學家弗蘭克說:從十六世紀開始,白銀的去向都集中在一個地方,那便是擁有瓷器跟茶葉的東方。

五,陸軍數量和實力世界第一,為什麼這麼說呢?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時,軍隊數量超過200萬,是歐洲所有軍隊的總和,而且朱元璋和朱棣是好戰之徒,多次南征北戰,就連明成祖朱棣就5次北征蒙古,每次軍隊數量超過50萬,最後死在第五次班師回朝的路上,還打到今越南一帶,雖然沒有元朝的疆域那麼寬闊,當如果真的要遠征相信不會差。

六,武器和軍工產值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顆水雷就是中國製造的,還有遠程大炮,步槍,震天雷,毒氣彈等,讓你感到驚訝,怎麼這麼厲害呢?涉及到軍事就不怎麼分析了。

七,國土面積,軍事實力非常強大,自然國土面積也非常大,明朝全盛時期的疆土面積達1370萬平方公里,超過鼎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這跟朱元璋和朱棣的好戰分不開。

八,特務機構堪稱世界第一,明朝設立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這三個組織是當時世界上最旗幟鮮明的間諜組織,人數達6萬以上,太監數量是中國歷史上最多的,有描述稱“內監至十萬人,飯食不能遍及”,而且權利非常大,可監察百官,先斬後奏的權力,導致朝野人人自危,歷史上有名的宦官,比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權力大到可以挾持皇帝,還有被稱九千歲。

九,防禦力量世界第一,眾所周知,明朝的長城就是為了防止北方的蒙古等國的入侵,還有城市的防禦力量也是世界第一,厚厚的城牆,上面有大炮等,易守難攻。

十,科技實力,也是我最喜歡的,比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雖然在農業為主的明朝很少顯示出來,據說科技貢獻值佔世界的四分之三,我們一起去看看

1.《白猿獻三光圖》載有132幅雲圖,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

2.1634年世界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

3.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統宗》最早記載使用珠算方法開平方和開立方。

4.1589年,出現最早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

5.1596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藥物的化學性質以及蒸餾、蒸發、昇華、重結晶、沉澱、燒灼等技術。

6.1596年,屠本畯著中國現存最早的海洋生物專著《閩中海錯疏》

7.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述冶煉技術。

還有十幾項,我們就不一一列舉,看完這些是不是感到驚訝,雖然很多世界第一是通過時間的積累和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創造的,但明朝從未停止過探索世界的步伐,有些記錄讓人感到恐怖,比如特務機構。網友們,你們有沒有什麼補充或更正的,歡迎留言。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我覺得綜合條件來看的話明朝拍第4沒問題,政治有強大的內閣!萬曆28年不上朝就是因為有強大的內閣治理!文化的話明朝百花齊放出了很多人才!重科舉!經濟實力也很強!軍事的話也非常的強大!大明威武!綜合實力排行第4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