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都有塊石碑,韓國百姓它視為“國恥”,為啥政府卻禁止毀壞?

衛薇兒


韓國曾經和我們保持了一段時間很漫長的宗藩關係,在那些時間中,他們一直追隨在我們的中原王朝身後,很忠誠地扮演著他們的小弟角色。

而在他們扮演小弟角色的時候,因為和我們聯繫頗深,所以他們那個時候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我們的影響。

比如他們古代使用的文字,就是我們的漢字,他們所穿著的衣服,就是我們中原地區的衣服樣式,他們的宮殿或者房子,也基本和我們歷史中的宮殿、房子差不多。


那個時候的韓國和我們就親如兄弟一般,只不過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這種關係被斷裂了開來。

韓國與我們的關係斷裂發生在清朝末期,在1894年的時候,日本和清朝爆發了甲午戰爭,在那場戰爭中,清朝敗得很慘,不僅被迫和日本簽訂了很多屈辱的條約,還不得不終止了和朝鮮之間的宗藩關係,徹底失去了對這位小弟的掌控權。

在日本人控制韓國期間,因為日本人同樣對中華文化崇尚不已,所以他們沒有改變韓國人對中華文化的追求,在很多和我們有關的事物上,他們都允許韓國人保有了原有的樣子。

只是在對待一些特殊的事物上,他們卻做出了不一樣的態度。

比如有一塊石碑,當時就遭受到了日本人的拆除。


大清皇帝功德碑

接下來,我們就好好講一下這塊石碑。

這塊石碑的名字叫做大清皇帝功德碑,是韓國在皇太極時期立的。

在明朝末年的時候,東北的女真人發展了起來,在他們發展起來後,原本作為明朝小弟存在的韓國遭受到了巨大威脅。

以韓國當時的實力,他們根本無法抵擋女真人的入侵,所以沒多久,他們就被皇太極率領著的女真人給佔領了下來。

在佔領下朝鮮後,皇太極為了達到對韓國羞辱的目的,他特意給韓國人下達了一個命令,讓韓國人為自己征服韓國的事情立下一塊功德碑,以此來紀念自己征服他們的功德。


按照韓國人原本的想法,他們是不想立這塊碑的,畢竟無論怎麼說,這都是對他們的一次侮辱。

但是由於他們處在女真人的兵鋒威脅下,因此為了小命著想,他們只能飽含著屈辱立下了那塊石碑。

在最開始的時候,韓國人確實無法忍受這塊石碑,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卻慢慢改變了對這塊石碑的看法,對其產生了認同。

比如在甲午戰爭後日本人打算拆除這塊石碑時,就有不少韓國文人產生了憤懣,不太認同日本人拆除這塊石碑的想法。

只不過因為他們的力量有限並未能阻擋住日本人,只能任由日本人把這塊石碑拆掉、埋到了地下。

韓國人對功德碑的態度

這塊石碑在被日本人拆掉後,接下來又歷經了許多波折。

在1913年時,由於日本已經穩定了對韓國的統治,所以在當年他們又把這塊石碑從泥土中挖出、重新樹立了起來。

在韓國立國後,受到韓國國內民族情緒的影響,這塊石碑又再度被韓國人埋到了土裡。

一直到1963年,隨著洪水的沖刷,這塊石碑才重見天日。

在這塊石碑重新出現後,韓國政府並沒有繼續把這塊石碑埋到泥土中。

那時候,他們把這塊石碑認定為了他們的歷史恥辱象徵,認為重新把這塊石碑樹立起來能刺激民眾對我們的仇恨感,所以在當時,他們又重新把這塊石碑樹立了起來。


在這塊石碑樹立起來的過程中,很多韓國人都表示了反對態度,他們認為這塊石碑是他們歷史中被侵略的重要烙印,應該把這塊石碑給毀掉,而不應該重新樹立起來。

在2007年的時候,就有個韓國人拿著油漆來到了這塊石碑的樹立之處,用油漆在石碑上書寫下了他的反對意見。

只不過在他刷上油漆後不久,韓國政府就派人清理掉了那些油漆、重新加強了對這塊石碑的保護。

而韓國政府保護這塊石碑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們重視對文物的保護,無論這個文物蘊含的是恥辱還是光榮的歷史,它都是一件文物、都有著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將其保護起來是很合情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